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称三不朽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道德不足,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若夫希世取容,求为富贵利达而已,又何足比其数也。我朝英贤辈出,其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者,代不乏人。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诚意伯刘公基,少通《春秋》,长务理学,尤精兵法。会太祖定栝苍,是时吴、汉为敌,众苏湖地饶,宜先取吴。公密谋曰:“汉灭,吴直囊中物耳!宜先伐汉。”上纳其言,灭汉取吴,收中原。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公刚毅,慷慨有大节,遇急难,勇气奋发。与金华宋濂友善,并以功名显于世。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离子》,濂曰《龙门子》。
宋濂始见上于金陵,问:“世乱奈何?”对曰:“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上悦之。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上喜曰:“卿可参大政。”对曰:“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顿首力辞。上尝廷誉公曰:“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公尝自言曰:“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后居青萝山,闭门著述,人罕睹其面。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太祖尝召见,喜其举动端整。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凡将相谋议,辄资孝孺。及靖难兵起,诏檄皆出其手。兵既渡江,坚守誓死。建文逊去,文皇召用,不屈。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诏,悲恸彻殿,大哭且骂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文皇大怒,竟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其所著述甚多,文大类苏氏,而正论过之。
此数英贤,岂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耶!迨今承平日久,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悲夫!以是立功名不可,何论道德!
余告门下举试不第者曰:“君子修身善行,睹穷达显晦,不入于心,充然喜乐在我。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别矣,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损真心。汝其以贤为师哉!”

(取材于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   表见:显扬
B.若夫希世取容   取容:讨好取悦
C.直谅不务文饰   直谅:宽恕
D.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   驰骛:奔走趋赴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命世之豪杰乎   如礼乐
B.众苏湖地饶   亦足畅叙幽情
C.收中原   我欲之梦吴越
D.以是立功名不可   犹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足比其数也
又哪值得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B.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C.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凭你拥有的卓越才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D.汩外慕而损真心
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小题4】下列评价与文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 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② 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③ 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刘基   ②方孝孺   ③宋濂
B.①方孝孺   ②刘基   ③宋濂
C.①方孝孺   ②宋濂   ③刘基
D.①宋濂   ②方孝孺   ③刘基
【小题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
【小题6】文中三位英贤与“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以其中一位英贤为例,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04:48: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先世从宋南渡。祖母尹,以节闻。光启幼矫挚,饶天分,尝雪中蹑城雉,疾驰,纵远跳。读书龙华寺,飞陟塔顶,与鹳争处,俯而嘻。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辞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而实可试诸行。往往顾盼物表,神运千仞之上。甲辰,成进士,选庶常。好论兵事,以为先能守而后战。光启甫释褐,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时方东顾,四路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改训兵通州,以詹事府兼河南道御史。会神庙崩,予告回籍。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知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 有曰:“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绉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相继失守。光启曰:“吾言之,而又不意其或验也。”光启宽仁果毅,淡泊自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问寝食。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查继佐《徐光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B.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C.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D.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辰”是以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把天干和地支按一定的顺序搭配以纪年的方式。
B.“释褐”指脱下粗毛或粗麻织的短衣,即换下平民的衣服,一般用来指始任官职。
C.“神庙”原指帝王的宗庙,可以用来代指朝廷,文中“神庙崩”就是指朝廷灭亡。
D.“足下”是旧时交际中称呼对方的敬辞,可以用来以下称上,也可以用于同辈之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光启为人果毅,奉行先人“勇退”的遗教。他曾因与同僚不协而告病辞官,屯垦津门,在边地打理数万亩田地。
B.徐光启好论兵事,曾写信给辽抚熊廷弼,提出自己对辽地战事的建议。熊廷弼拒用其策,以致沈辽相继失守。
C.徐光启为人恬淡寡欲,断绝一切不良嗜好,一生都在追求有用之学,注重实用,他认为农业对于富国非常重要。
D.徐光启对战争形势常常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对战事发展的前景往往能审时度势作出预判,后来多次得到验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
(2)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攻伐,何以得主约!(《史记·高祖本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静台先生传

明朱鹤龄

①先生讳伟,字道升,少育于沈给谏仲子嘉谟家,从其姓,后乃归宗。先生幼而至性过人。母目矐,以舌舐之,竟复其明。七岁丧母,每哀啼,父为之感泣,先生乃更破涕为欢。父疑之,阴察枕席,皆斑斑泪痕也。读书沈氏塾中,有神童称。嘉谟奇其颖悟,庙见而子之。弱岁名籍甚,试冠军。

②嘉靖壬子举于乡,所制经义为世宗尚,自王文恪四家而下,即屈指及焉。屡困公车,笃志圣贤之学,与唐公荆川、许公敬庵、耿公楚侗讲明濂洛渊源。其学以主静为宗,验之行履,动止皆有绳度,海内从学者数百人。

③尝过鄱阳湖,巨盗胁之以刃,端坐不慑。盗异之,发其篋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先生衔沈氏恩,思报之。嘉谟子死漕卒之难,家政旁落。先生白备兵使者蔡公,置佼奴于法,为经纪其家,家复振位。从子琦、琉、珣,少皆有颖质,先生痛其失帖,躬督课之,卒皆成进士。

④万历庚辰复上春官不第,乃谒选得南阳府推官。唐藩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暇则引诸生与之谈说经义。行部开封,汝宁有进例金者,立却之。暑篆内乡新野二邑。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

⑤应擢台省,当事欲为庚数年。先生曰:“某岂欺君父以美官者耶?”不可。稍迁工部营缮司主事。课税荆关,荆故脂膏,先生为文矢江神,不以一钱润私橐,尽弛商人法外征。濒江沙市,十里泥泞没骭,先生捐俸筑石堰,植以榆,行旅便之。会言者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制下工部覆,具言荆厂竹木自四川建昌诸路浮江而下,而彼地连岁用兵,商贾少至,以故税额减于前,实无赃私可摘,请特免考核。诏许之。

⑥先生既归,键户养疴,终日默坐,竟至贫困不给。以癸已十月卒,年七十有一。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所著《学聚録》《正学编》等行于世,学者称为静台先生。

⑦李临川先生曰:尝见静台先生住京师崇国寺中,朝幕静坐。每月朔望必书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侍坐移时,方课学业。弟子问故。先生曰:“可为求放心一助。”先生尝额其书斋云:“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常如万斛余。”

注:①庙见,婚后择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②唐藩:明代南阳藩王朱桱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岁名籍甚,试冠军 辄:总是
B.唐藩左右不法者悉捕而丽之  辟:死刑
C.某岂欺君父以美官者耶 市:购买
D.会言者先生不赴部考核为非  劾:揭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幼时性情淳厚过人,因其孝心而使母亲复明。在沈氏塾中读书时,有神童之称。沈嘉谟见其聪慧有悟性,把他当做儿子抚养。
B.先生乡试考中以后虽然屡屡不能考中进士,但他与唐荆川、许敬庵、耿楚侗等人研究周程理学,而且做到知行合一,因而海内知名。
C.为报答沈氏的养育之恩,在沈家没落之时,先生向备兵使者蔡公禀报情况,将佼奴绳之以法,帮助沈氏恢复了家业,并教导其侄辈学业。
D.先生住在京师崇国寺中时,每月初一、十五必定先书奉孔子之位,才给弟子们传授学业,并告诉弟子这样做才可以更加放心地做学问。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异之,发其篋得刺,罗拜而去,其名行为人所重如此。
(2)课农桑,行乡约,不事捶楚,专务以德化民。奸宄革心,狱讼衰止。
【小题4】文章第六段说“传称躬行君子,庶几无愧焉”,静台先生的哪些形象特点让他无愧于“君子”之称?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观音崖记

明都穆

①丁卯春,来官南都,地称佳丽,凡山之近而可游者,往往游之。闻观音崖屹立长江之上,为天下绝景,独以道远不及登。九月甲子,工部司务钱君,邀余及兵马梅君,为兹崖之游。午至崖下,其阳有阁,架空百尺。凭栏而眺,江之形势悉萃目前。舟楫往来,日过其下,俯可与语,诚亦奇矣。然予不能无感。

②夫江无心于舟楫也,而舟楫随之,幢幢往来,大率皆名利之人,而隐者不与焉。人而曰隐,亦以身处江湖,爱其清旷而可乐也。今既专于往来之人,则江湖为名利之途,而尘坌交集,又何清旷之有哉!予是以知隐者之难得,而人心之易溺也。今以江言之,其涛浪之掀怒,龙鱼之出没,人鲜不惧。逐于名利者,独易视之,以身试其不测,则江湖之险虽能溺人之身,而利名之溺人,又有甚于江湖者也。予与二君,身虽羁于簪笏①,而兴则在乎山水。夫山水之乐,未有易也,疾病患难,有游而不可得:出而游矣,风雨晦明,虽游而不能乐。必暇而游,游而乐。又有如兹崖者,予辈得以觞咏其间.视人之冒险疾进,而以之为戒。则兹游之所得,可谓多矣。是用记之。

注释:①簪笏:当官。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与“江之形势悉萃目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山之近而可游者B.是以知隐者之难得
C.又何清旷之有哉D.予辈得以觞咏其间
【小题2】第①段中“_________”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感慨(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3】作者说“知隐者之难得,而人心之易溺”的依据是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南都景致美好,作者来此,常游“近而可游”之山。
B.观音崖南有阁道,凌空而架,高达百尺,堪称奇景。
C.隐者爱江湖清旷而不惧浪涛翻滚、鱼龙出没的险境。
D.作者虽身处官场,而以冒险疾进为戒,兴在山水间。
【小题5】同为游记,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旦中墓志铭

黄宗羲

旦中家世以医名。时陆丽京避身为医人已十年,吴中谓之陆讲山,病者如市。旦中出而讲山之门骤衰。盖旦中既有授受,又工揣测人情于容动色理之间,巧发奇中,亦未必纯以其术也。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孝子慈父,苟能旦中,便为心力毕尽,含旦中之药而死,亦安之若命矣。

旦中有志读书,遍求其书而读之。美髯玉立,议论倾动,虽复流品分途,而能缱绻齐契,三吴翕然以风概相。其过金阊,徐昭法必招之入山,信宿话言。蠡城刘伯绳,少所容接;每过旦中,不惜披布胸怀。旦中亦以此两人自重。少喜任侠,五君子之祸,连其内子。旦中走各家告之,劝以自裁。华夫人曰:“诺。请得褒衣,以见先夫于地下。”旦中即以其内子之服应之,殡殓如礼。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

旦中姓高氏,斗魁,别鼓峰。去年十月,旦中疾亟,余过问之,旦中自述:“梦至一院落,锁甚严,有童子告曰:‘邢和璞丹室也。去此四十七年,今将返矣。’某四十有七,非前定乎?”卧室暗甚,旦中烧烛自照曰:“先生其视我!平生音容,尽于此日。先生以笔力留之,先生之惠也。”余曰:“虽然,从此以往,待子四十七年而后落笔,未为晚也。”

明年过哭旦中,其兄辰四出其绝笔,有“明月冈头人不见,青松树下影相亲”之句,余改“不见”为“共见”,夫可没者形也,不可灭者神也。形寄松下,神留明月。辰四理其垂殁之言以请铭,余不得辞。生于某年癸亥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某年庚戌五月十六日,以其年十一月十一日葬于乌石山。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病者如市   谒:拜见
B.苟能旦中   致:得到
C.三吴翕然以风概相   与:结交
D.某四十有七 适:恰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吴,地域名称,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B.内子,指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与妇女称自己丈夫的“外子”相对。
C.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尊敬;号,是指名、字之外的自称。
D.癸亥,天干地支组成的六十个基本单位之一,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壬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
(2)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
(3)夫可没者形也,不可灭者神也。
【小题4】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高旦中的形象特点,不超过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