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桃源山记

(清)李澄中

①余读渊明《桃花源记》,谓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外人,未尝谓其为先也。

②庚午秋,余奉使滇南,回道桃川宫。东有桃源山,从小径入,初甚狭,久之至八卦亭。亭前多古碑,率斑驳不可读。东上有方石,为遇仙桥,水流其下,甚甘洌。南岸多方竹,有亭,今废。乃用两童子扶掖,策杖缘磴道,侧足石齿间。数折得平台,延袤可丈许,有石几,列石墩三。东壁悬泉下注,洑流苍沙中,求所谓“鸡犬”、“桑麻”者,盖杳不可得矣。土人曰:“南峰下故有洞口,其中乃秦人隐处也。前数年尚为深潭,今沙砾日积,已深二丈余矣。”

③夫妇人小子无不知有桃源者,以其得渊明之记而传也。今观遇仙桥,石床石几,恍惚若鬼物,是岂渊明之旨邪?且溪口皆崇山峻岭,欲问渔人舍舟之所而亦无焉,其非渊明所记无疑,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今变迁而然邪?抑渊明好奇,偶有所闻,率而漫笔,而不核其实邪?又或痛义熙之乱,欲得所为不知魏晋者而逃焉,有所托而寄慨邪?然则士君子欲以文辞垂后世,固宜确有所据焉。勿徒快意一时,使传闻异词,滋后人之惑也。

《小方壶斋與地丛钞》

【小题1】文章最后一句“滋后人之惑也”中的“惑”指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概括第2段大意。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A.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是仙境,有“遇仙桥”为证。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在民间影响甚广。
C.桃花源的变化是由于千百年来自然地理的变迁造成的。
D.人们是为了逃脱魏晋之乱,使自己的内心有所寄托而来此桃源的。
【小题4】第3段连用四个问句,请说出其表达作用。
【小题5】你是否同意文章最后画线句?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3:2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其俗 病:批评B.深叹其能矫然俗也 拔:拔除
C.远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D.不又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小题4】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同类题2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木夹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 驶:迅捷
B.以木夹之 函:木匣
C.逆旅主人跪前事     白:禀报
D.东归,再往访之     比:等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夹函之    但刘日薄西山
B.山门砉然辟  且举世而非之不加沮
C.结束急装    臣之进退,实狼狈
D.众急持械谋拒 不知老将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风采,同样的骑驴疾行,但前者略记一个特写镜头;后者稍详写一个片断。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
B.新城令崔懋所见侠女,不知哪里人氏,可能三十多岁,穿锦衣弓鞋,一身男士装束,腰带宝剑,骑着黑驴,人驴都极有精神,和人言语时总是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
C.顺治初年莱阳县县官押送官银数千两去济南,经旅店主人的引导投宿尼庵,但深夜银两为红帩头人所盗,再经店主指点亲自找到了与尼姑一同到来的老妪,向她们求援。
D.尼姑举止神奇,办事迅疾,接到求援后一段时间,就徒步手拿人头,驱驴背负封记如故的数千官银返回,之后就带老妪离开了尼庵,行踪无迹。
【小题4】翻译。
①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②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小题5】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剑侠的侠义和神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 海 秋 传

姚 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之,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者三十余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又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问,升沉存殁若此,悲夫!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人之 讦:揭发
B.吏议轻,不足以 儆:敬重
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之 拟:模仿
D.已者三十余卷 梓:刊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光:皇帝的年号。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干支等纪年的。
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C.文中“诗多悲愤沉痛之作”的“之”与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之”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D.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
【小题4】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