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风凛冽貌。②拳毛:卷曲的毛发。

【小题1】与诗题中“秋”字直接照应的意象有“黄菊”和“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现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易老之感。
B.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情有意的“秋风”形象。
C.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
D.尾联中的“天地肃清堪四望”表现出跌宕雄健的风格。
【小题3】赏析“马思边草拳毛动”中“动”字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5 03:30: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两首绝句都是怀古诗,都寄寓着诗人对人对事变迁、昔盛今衰的历史慨叹。细味李诗,还有一层对越王得意骄奢,不知盛衰无常的嘲讽。
B.李诗先以浓墨绘昔日之盛,渲染胜利者的喜悦骄傲和宫中的繁盛欢乐,最后以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将其抹倒,笔锋逆转,写尽今日的凄凉。
C.李诗的二、三句分写战士还家和越王回宫。“尽锦衣”见赏赐丰厚,“满春殿”记破吴的季节。
D.怀古诗惯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但刘诗不落窠臼,写出了新意,诗人集中笔墨写今日乌衣巷之衰败寂寥,因而没有今昔对比的效果。
E. 刘诗的最后两句中,“旧时”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又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个中寄寓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小题2】请赏析刘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两句之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夫石
(唐)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山
(宋)陈造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妻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⑥良:实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
B.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
C.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
D.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
【小题2】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