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指路的路牌。④才:隐约。⑤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扯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E. 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6 09: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与歌者米嘉荣

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注释)①米嘉荣:中唐时著名的歌唱家,刘禹锡曾多次听过他唱歌,并有题赠之作。②贞元:唐德宗年号。德宗去世后,革新派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曾得到政治改革的机会,但革新运动很快被扼杀而夭折。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两首诗的标题可知,这两首诗都是赠给歌者的,受赠者都是当时著名的歌唱家。
B.凉州地处西北,第一首诗首句称《凉州》为“意外声”,可见其曲调奇特,也可见米嘉荣的歌唱技艺出类拔萃。
C.第一首诗末句的“染髭须事后生”就是将白了的胡子染黑去伺候年轻人,是很不正常的风气。
D.第二诗的首句“织女” “天河”都是比喻的说法,“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这里即指唱歌的宫人;“天河”,其实是指帝王宫禁。
E.第二首诗次句的“云间第一歌”紧承前句,说的也是宫中事。“云间”仍指宫禁, “第一歌”,就是最著名、最动听的歌。
【小题2】这两首诗都寄寓了诗人的“时事之感"和“身世之叹”,但具体思想情感却不大相同。'请依据两首诗的后两句,作简要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②牧竖:牧童。刍狗:古化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④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⑤要路津:交通要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汉寿城边野草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浮想联翩。
B.领联写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牧童”和“行人”的出现,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C.诗人在颈联中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汉寿城的破败和荒凉的景象,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
D.这首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是以景写情。
E.这首诗格调低沉。尾联中诗人关于兴和废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和老子所说的“祸分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观点一致。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