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1)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2)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逼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3)“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4)“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5)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小题1】从“序”的文体看,选文与课文《伶官传序》有何不同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第二段写“人之称大丈夫者其在外”时,除了写到了“武夫”、“从者”、“供给之人”外,还写到哪几种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起笔简练,交代清楚简洁,用“友人李愿居之”一句,巧妙、自然过渡到卞文。
B.第(2)段作者借李愿之口,用铺陈的手法极写得志小人骄横不可一世的情景。
C.第(5)段用古诗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对友人时乖不遇的同情之心。
D.本文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兼辞赋、骈体、散文之美。
【小题4】对第(3)段中“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无需约束自己的车马,无需用刀锯辛苦劳动。
B.无需受官职的约束,无需受刑罚的惩处。
C.无需约束自己的车马,无需受刑罚的惩处。
D.无需受官职的约束,无需用刀锯辛苦劳动。
【小题5】有人说这篇文章采用了“两宾夹一主,以宾衬主”的写法,请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5 11:0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①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③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④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昵昵:象声词,用来形容言辞亲切。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③划然:忽地一下。④未省:不懂。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起句紧扣 “听”字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B.“浮云”两句表现出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接下来四句,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代替,百鸟齐鸣中,一只凤凰翩然而上,虽饱经跻攀之苦,却还是跌落千丈。
C.诗人虽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妙,却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湿衣”句与“江州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
D.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直抒胸臆。
【小题2】本诗被清人方扶南誉为“摹写声音至文”。诗中采用了多种手法表现琴声琴艺,试列举两种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祠部陆员外书
韩愈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于左右,亦将一年于今矣。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执事之与司贡士者相知诚深矣。彼之职在乎得人,执事之志在乎进贤,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谓两得其求,顺乎其必从也。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夫子之言曰:“举尔所知。”然则愈之知者,亦可言已。
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侯云长者。喜之家在开元中衣冠而朝者兄弟五六人。及喜之父仕而不达,弃官而归。喜率兄弟操耒耜而耕于野。地薄而赋多,不足以养其亲,则以其耕之暇,读书而为文,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云长之文,执事所自知。其为人淳重方实,可任以事。有刘述古者,文丽而思深。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强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有韦群玉者,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主司疑焉,则以辨之;问焉,则以告之;未知焉,则殷勤而语之,期乎有成而后止可也。
往者陆相公司贡士,考文章甚详,愈时亦幸在得中,而未知陆之得人也。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梁举八人,无有失者,其余则王皆与谋焉。陆相之考文章甚详也,待梁与王如此不疑也,梁与王举人如此之当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今执事之与司贡士者有相信之资,谋行之道,惜乎其不可失也。
(选自《中华文学名著百部》第33部,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之知人其亦博矣   博:多
B.地薄而赋多  赋:地税
C.以干于有位者而取足焉 干:求取
D.惜乎其不可失也 惜:可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的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贡士。
B.京兆:古代对京畿都城地域的谓称。京兆尹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C.从子:宗法意义上,本是对父之兄弟之孙的称呼,唐宋时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文中指的是京兆尹的堂侄。
D.相公:古代可用以称君子、秀才、宰相、贵族青年等,有时也用于女子称丈夫,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小人之事君子,尽心之道也。
⑵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
【小题4】从第三段看,韩愈衡量人才是有特定尺度的,试分点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论证从师必要性的一项是  ( )
A.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中心论题,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紧扣“解惑”二字,以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D.将“从师而问”的“古之圣人”与“耻学于师”的“今之众人”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与愚分野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