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缙云的古风

鲍尔吉·原野

(1)在缙云,我喜欢仰面看天空的云。这里多山,朵朵白云围绕山峰,缠绵不走。虽然我知道缙云的地名不关云的事,它是轩辕黄帝的号。史记记载,黄帝又曰缙云氏。当年黄帝氏族从西北高原迁移到古越族聚集的浙江中部,建立了以缙云为名的方国。唐武周时代,即公元696年,县名改为缙云。但是地名有云,来客难免要往天空张望。这几天雨歇,天上一派好云。白云似城垣,如马队,浩浩荡荡地川流而过。它们在地上的随从则是迂回奔走的好溪。好溪也是一个好名字,在江河前面直接加一个好字,恐怕只有缙云。水利万物而莫争,当然好。

(2)前面说黄帝在这里建立了缙云国,是传说。而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39年,缙云人在海拔1200多米的古方山上修建了一口方塘,即水库,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浙江最早的山区水利工程。你没法想象,在那么高的地方,人们穿过陡峭的山路去修一个水库。

(3)缙云人崇拜山,当地方言把山称作山娘,他们把崇山峻岭看做母亲。乡间秋收,农民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祭山娘。筑路造屋,开工之前也要祭山娘。缙云人认为,山上的鸟兽草木是山娘的子孙,土地是山娘的皮肉,不得随意毁伤。这真是可爱的传统,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环保,实为共生。在这里,哪家人屋里如果爬进了蛇,当地人不会把蛇打死,而要点上熏香把它熏跑。缙云人上山垦田,人站高处,锄头放在下面,由下往上挖;而不能对着山头举起锄头,以兹表达对于山娘乃至大地的崇敬。

(4)说到缙云的山,自然要说鼎湖峰。传说轩辕黄帝当年来此地,相中的就是这座鼎湖峰,于是定居于此,并把这座山命名为缙云山,也就是黄帝山。黄帝在鼎湖峰顶上铸鼎炼丹,最后驾龙升天去也。之后,缙云成为古时江南祭祀轩辕黄帝的中心。

(5)鼎湖峰拔地而起,上下同圆。它固然是一座山,但把它叫做石柱更合宜。在苍翠的山峦之中,在好溪的喧哗声里,突兀而立的鼎湖峰引人遐想。我第一眼看到鼎湖峰,便觉人类的渺小,只能站在地面上仰之望之,如果环绕此峰观察一下该有多好。再一想,飞鸟幸福啊,它们可以围着鼎湖峰飞无数圈,累了在上面栖息。

(6)期望环峰飞翔的人,不光我一个。宋代诗人柳绅初到缙云时,惊叹于鼎湖峰的雄奇,留下一首诗:“独出诸峰表,周围百丈圆。千寻雄镇地,万仞上摩天。湖浪动星际,莲花生日边。终当驾云鹤,绝顶会群仙。”他想象自己骑着云中的仙鹤,到达鼎湖峰绝顶,去拜会群仙。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也曾为鼎湖峰所倾倒。南朝宋永初三年,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他赴任路上经过缙云,改乘竹筏,走好溪水路。他在《归途赋》中叹曰:“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历古今而常在,经盛衰而不易。”在《游名山志》中,谢灵运再度写到鼎湖峰“缙云山孤石干云,可高三百丈,黄帝炼丹于此”。好风景经过谢灵运的夸赞,传播士林,咏叹缙云的诗篇越来越多。李白在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开篇写道“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神往鼎湖峰的大诗人还有白居易。唐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缙云一游。他听说鼎湖峰顶有黄帝置鼎而塌陷形成的湖,湖上生莲。他想,倘若劲风吹过,峰顶的湖水会不会随风而落,形成高天散雨的奇观呢?白居易为此留下一首诗:“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我做不出这样的好诗,但比古贤幸运的是可以坐缆车观望鼎湖峰。缆车在山峰后方,一路攀升到山顶,可窥见鼎湖峰顶全貌。放眼望去,几近梦幻。

(7)鼎湖峰边上的苍龙峡口,东晋时即建有祭祀黄帝的缙云堂,它是有史记载以来江南最早祭祀黄帝的建筑。唐乾元间,经缙云县第一任太守李阳冰奏准,缙云堂改名黄帝祠宇,李阳冰题写篆额。李阳冰的篆书与李斯并称“小篆二李”。这些年,逢清明节与重阳节,当地都要举办规模宏大的祭祀。重阳节由地方政府主持公祭,清明节则是民祭黄帝的节日。

(8)我喜欢考究方言,尽管并没有语言学的基础。我十分崇拜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他同时又是音乐家与作家。他写的自述,让人百读不厌。赵元任通33种汉语方言,可以用口技的方法,模仿一个人从北京出发,周游全国,从东北返回的经历,用各地方言表述那里的风土人情与特产。方言实为历史的活化石。我跟缙云人聊天,发现这里的方言遗存着明清之前的古语,或许还有古越国的语言。比如他们把“人”称之为“丁”,一如汉代的称呼。小伙子,他们称“后生丁”。“大丁”指成年人,“老髯丁”是老人。称“女孩子”为“婉转尼”,过门的新媳妇叫“新妇”,与《陌上桑》的称谓一样。唐宋时期的词语也保留在当地农民的言谈中。“走过去”这句话,当地人发音“往过克”。“去”的读音为“克”,这是明代以前的发音。明清之后的汉语,名词后面爱加“子”字,比如桌子,椅子。而缙云只叫桌、椅,不加“子”,保留明代以前的读法。从他们语言的古朴,想到缙云的百姓把山称之为山娘,认为鼎湖峰是黄帝炼丹的道场;而他们的语言中又保留着好多古音,这就是文化,文化应该源远流长,有山水和人的血脉气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7月06日第11版)

【小题1】全文为什么以缙云的地名开头?
【小题2】简析文中第六段的写法。
【小题3】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征。
【小题4】分析标题中“古风”的具体内涵及作为标题的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7 01:0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晚 秋

(亚美尼亚) 埃·格林

①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②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③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水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在孤儿院一起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让他觉得妻子很粗鲁,甚至丑陋。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④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⑤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⑥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⑦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⑧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⑨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⑩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跳,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小题1】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第②段的景物描写。
【小题2】赏析第段加点词组“跳舞似的”精妙之处。
【小题3】第段划线句中,瓦萨卡为什么“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小题4】简析文中第③段第⑥段和第段三次写到秋风的作用。
【小题5】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并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
C.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D.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小题6】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同类题2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 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 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 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 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 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 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
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
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 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 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 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 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
父 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
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
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
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
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
也偷去了。
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 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
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 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
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 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
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
绝来往!
新二郎 可是…
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 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新二郎 (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 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
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 亲(哀求地)贤一郎!阿胤哥哥!
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 (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小题1】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4 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中“色厉内荏地”的作用。(4 分)
【小题3】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小题4】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情进行探究。(6 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并完成各题(18分)
矮人星上的矮人
探险家降落下来,走出太空船,那些矮人们都聚拢过来,对着他微笑并自我介绍说:“您好,异族的先生,我们是矮人星的矮人们。矮人星就是我们居住的星球的名字。您是谁?”
“我是,”探险家回答说,“我是地球伟大国王派来的银河探险家,我是来发现你们的!”
“您瞧,真是太巧了,”矮人首领说,“我们相信是我们发现了您!”
“不,”探险家说,“是我发现了你们,因为在地球,我们之前并不知道你们的存在,所以我以我的国王的名义占用这个星球,为了向你们传播我们的文明。”
“说实话,”矮人首领说,“我们也不知道你们的存在。但我们不要为这点小事争吵了,否则要浪费一整天了。您跟我们说说吧,您要传播的文明史什么,多少钱?”
“文明,”探险家回答说,“是整整一系列地球人创造的美妙东西,我们的国王准备完全免费的赠送给你们。”
“如果是免费的,”矮人们高兴地说,“那我们就要了,但是,请您原谅,先生,我们知道对于礼物不要挑三拣四,但是对于你们的文明,我们想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您不会怪我们吧?”
探险家嘟囔了几句,因为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教导过他当古代的探险家把文明带到新的土地上时,那些土著的居民会毫无反抗的接受。
然而,由于对于地球文明感到骄傲,他还是从飞船里拿出了巨大的银河望远镜,把它对准我们的星球,说:“你们自己来看看吧。”
“好厉害的机器啊!真了不起的技术啊!”
站在巨大的银河望远镜前,矮人们羡慕地说,他们轮流看着太空中的地球。
“可我什么也看不到啊,”第一个矮人说,“我只看到了烟!”
探险家看了看,然后抱歉地说:“我错把望远镜对准了城市。你们知道,工厂的烟囱,卡车、汽车的尾气……确实有烟尘。”
“我明白,”矮人说,“我们这里也是,多云的时候就看不到山顶了……但也许明天就放晴了,就能看到您称之为城市的东西了。”
“恐怕不会,”探险家说,“现在连晴天的时候都满是灰尘了。”
“真遗憾。”矮人说。
“中间那黑色的水是什么呢?岸上那棕色的水又是什么呢?”第二个矮人问。
“啊哦,”探险家说。“我一定是对准大海了。你们知道,油轮沉没在大海中央,石油在海面上扩散开来了,海岸边,人们有时候不注意废物,它们也进入了大海……怎么说呢……就是人们丢弃的不好的东西……”
“也许您是想说,你们的大海里充满了粪便?”
第二个矮人问。其他的矮人都笑了起来,因为在矮人星上,当矮人说“粪便”的时候就会引发大笑。
探险家沉默不语,第二个矮人低声说:
“真遗憾……”
“那灰色的一大片东西是什么?上面没有树,只有白色的东西,还有很多空空的罐子?”第三个矮人问道。
探险家看了一眼说:
“那是我们的乡村,是的,我承认我们的砍伐有些过度了,而且人们有乱扔塑料袋子、饼干盒子和果酱罐的坏习惯……”
“真遗憾。”第三个矮人说。
“马路上那些一个挨着一个的大铁盒子是什么?”第四个矮人问。“那是汽车。这是我们最先进的发明之一。它们用来把人从一个地方快速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那为什么它们都停止不动?”矮人问。
“呃,”探险家尴尬地回答,“要知道,现在汽车太多了,所以经常会发生交通堵塞……”
“路边那些受伤的人又是谁?”矮人接着问。
“他们受伤,是因为当没有交通堵塞的时候,他们开车太快了。要知道,有时候会发生交通事故……”
“我明白了,”矮人说,“你们的这些盒子太多的时候,就停止不前,而往前走的时候,里面的人就会受到伤害。遗憾,真遗憾……”
这时,矮人首领打断说:
“不好意思,探险家先生,”他说,“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必要继续看下去。也许你们的文明里确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但如果你们把它带来的话,我们就会失去我们的草原,我们的树木,我们的河流,我们会生活得不如以前。您可以装作没有发现我们吗?”
“可是我们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啊!”探险家生气的说,“比如说,你们有多少医院?我们可是有很多漂亮的医院啊!”
“医院是用来干什么的?”矮人首领在望远镜里看了之后问道。
“看出来了,你们真是像原始人一样!它们是用来治病的!”
“为什么会生病呢?”矮人首领问道。探险家不耐烦了:“哦,总之就是,您看到下面那位先生了吗?他吸了太多的香烟,现在我们要给他做肺部移植手术,因为他的肺已经全黑了。而另外一位呢?他用了我们称之为毒品的东西,在医院里,医生们努力治疗他在使用不卫生的注射器时所得的感染。而另一个,医生正在给他安装塑料做的假腿,因为他被摩托车撞了。另一个人在洗胃,因为他吃了受污染的食物。这就是医院的用途!你们不觉得这是很好的发明创造吗?”
“作为一个发明,”矮人首领说,“我没有疑问。但是我们不吸烟,不用毒品,也不用毒品的注射器,我们也不骑摩托车乱跑,而且吃的是我们自己菜园里和树木上生长的干净新鲜的食物,只要在山丘上散散步身体就能康复了。探险家先生,我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为什么我们不去地球发现你们呢?”
“然后呢?”探险家问道,他已经从心底感到羞愧了。
“然后,我们非常会管理草地和花园,非常会种植树木和照顾那些走路不稳的老人,我们会回收所有的塑料还有那些罐子,让你们的山谷井然有序。我们会给你们的烟囱装上绿叶过滤,向地球上的人们解释不开汽车去散步是多么的美好,等等,等等。也许几年之后你们的地球就会像矮人星一样美丽了。”
探险家好像已经看到了矮人们劳动时候的样子,心里想象着他的(我们的)地球——以后——会变得多么美丽。
“好吧,”他说,“我回去跟国王谈这件事情。”他返回了地球。向国王和他的大臣讲述了他的故事,但是宰相大人却提出了很多要求:“让那些矮人星的矮人们来这里必须三思。他们必须得有护照,并且付移民税、印花税,而且还需要城市警察、森林护林员还有港务局的许可……”
宰相正说着,突然踩到了另外一位大臣吐在地上的口香糖。他摔倒了,摔坏了大腿、嘴唇、下巴、两个鼻孔、肩膀、头。手指插到了耳朵里,再也拔不出来了。一片混乱中,宰相被丢在了人行道上。在一堆垃圾中间,这些垃圾都不知道被丢弃在那里多长时间了。他在那里蒙上一身烟尘,品尝着汽车尾气的味道。
我们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很遗憾
因为不能说
从此所有的人能幸福快乐地生活
谁知道他们到底会不会让矮人星的矮人来我们这里呢
但是,即使他们不来
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做
那些矮人星的矮人想去做的事情呢?
(取材于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同名作品,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选择的外星人视角造成一种陌生化效应,有助于增强本文的寓言性以及预言性。
B.本文省略了很多标点,尤其最后部分大量省略,也多用短句,频繁跨行,刻意营造的是一种童话诗的抒情性问题。
C.本文对探险家发现矮人星的壮举暗含嘲讽,也揭示了“发现”背后“占有”的本质。
D.矮人星上尽管没有发展出文明的形态,但也恰恰因此保留了自然而美好的生态环境。
E. 评论家说,“好童话是孩子讲给大人听的”,本文就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的一则童话。
【小题2】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曾经考虑把文中划线部分的几句话删掉,你认为是否应该删掉?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小题3】有人认为:“现代文明虽有自身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付出的代价。而本文作者用矮人星的理念改造地球的设想美则美矣,但并不适合地球的‘球情’。”
请结合原文,对这一说法进行评价。(不少于200字)(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鬈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去世。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打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口翻转过来权充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

……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

“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一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好让他舒服一些。”

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节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乙文: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小题1】下列对甲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关于黄昏时自然环境的描写,既表现了常春藤叶的顽强生命力,也反映了琼珊对生的希望,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中“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反映了琼珊的矛盾心理,她既想看到这片叶子,但又怕看到它真的掉落。
C.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但小说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广阔空间,引起震撼效果。
D.文中画线的语言描写文字,表现了贝尔曼对琼珊的想法的不认同,刻画了他牢骚满腹、脾气暴躁而又冷漠的形象特点。
【小题2】请分别理解甲、乙两文中加点词“杰作”和“怪人”的含义。
【小题3】两篇选文均为小说的结尾,这样安排情节对表现主人公有何作用?请做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