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 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 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 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 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 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 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
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
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 贤一郎不睬。
父 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 是。
[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 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 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
父 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
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
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
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
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
也偷去了。
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 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
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 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
利!
[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 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
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
绝来往!
新二郎 可是…
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 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新二郎 (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 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
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 亲(哀求地)贤一郎!阿胤哥哥!
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 (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小题1】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4 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中“色厉内荏地”的作用。(4 分)
【小题3】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小题4】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情进行探究。(6 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0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烧炭人

(西班牙)巴罗哈

喀拉斯醒过来,就走出了小屋子。顺着紧靠崖边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跑下树林中间的空地去。他要在那里作炭窑的准备。

夜色退去了。苍白的明亮,渐渐的出现在东方的空中。太阳的最初的光线,突然从云间射了出来,像泛在微暗的海中的金丝一样。

山谷上面,仿佛盖着翻风的尸布似的,弥漫着很深的浓雾。

喀拉斯就开手来作工。首先,是拣起那散在地上的锯得正合用的粗树段,圆圆的堆起来,中间留下一个空洞。便将较细的堆在那上面,再上面又放上更细的枝条去。于是一面打着口哨,吹出总是不唱完的曲子的头几句来,一面做工,毫不觉得那充满林中的寂寥和沉默。这之间,太阳已经上升,雾气也消下去了。

在正对面,一个小小的部落,就像沉在哀愁里面似的,悄然的出现在它所属的田地的中央,那前面,是早已发黄了的小麦田,小海一般的起伏着。山顶上面是有刺的金雀枝在山石之间发着芽,恰如登山的家畜。再望过去,就看见群山的折叠,恰如凝固了的海里的波涛,有几个简直好像是波头的泡沫,就这样的变了青石了。但别的许多山,却又像海底的波浪一般,圆圆的,又蓝,又暗。

喀拉斯不停的做着工,唱着曲子。这是他的生活。堆好树段,立刻盖上郎机草和泥,于是点火。这是他的生活。他不知道别样的生活。

做烧炭人已经多了。自己虽然没有知道得确切,他已经二十岁了。

站在山顶上的铁十字架的影子,一落到他在做工的地方,喀拉斯就放下工作,走到一所小屋去。那处所,是头领的老婆在给烧炭人们吃饭的。

这一天,喀拉斯也像往常一样,顺着小路,走下那小屋所在的洼地里去了。那是有一个门和两个小窗的粗陋的石造的小屋。

“早安。”他一进门,就说。

“啊,喀拉斯么?”里面有人答应了。

他坐在一张桌子旁,等着。一个女人到他面前放下一张盘,将刚刚离火的锅子里的东西,舀在盘里。烧炭人一声不响的就吃起来了。还将玉蜀黍面包的小片,时时抛给那在他脚边擦着鼻子的狗吃。

小屋的主妇看了他一眼,于是对他说道:“喀拉斯,你知道大家昨天在村子里谈讲的话么?”

“唔?”

“你的表妹,许给了你的毕扇多,住在市上的那姑娘,听说是就要出嫁了哩。”

喀拉斯漠不关心模样,抬起了眼睛,但就又自吃他的东西了。

“可是我还听到了还要坏的事情哩。”一个烧炭人插嘴说。

“什么呀?”

“听说是安敦的儿子和你,都该去当兵了哩。”

喀拉斯不答话。那扫兴的脸却很黯淡了。他离开桌子,在洋铁的提桶里,满装了一桶烧红的火炭,回到自己做工的地方。将红炭抛进窑顶的洞里去。待到看见了慢慢地出来的烟的螺旋线,便去坐在峭壁紧边的地面上。就是许给自己的女人去嫁了人,他并不觉得悲哀,也不觉得气愤,毫不觉得的。这样的事情,他就是随随便便。使他焦躁,使他的心里充满了阴郁的愤怒的,是那些住在平地上的人们,偏要从山里拉了他出去的这种思想。他并不知道平地的人们,然而憎恶他们了。他自问道:“为什么硬要拖我出去呢?他们并不保护我,为什么倒要我出去保护他们呢?”

于是就气闷,恼怒起来,将峭壁紧边的大石踢到下面去。他凝视着那石头落在空中,有时跳起,有时滚落,靠根压断了小树,终于落在绝壁的底里,不见了。

火焰一冲破那用泥和草做成的炭窑的硬壳,喀拉斯就用泥塞住了给火冲开的口子。

就是这模样,经过着始终一样的单调的时间。夜近来了。太阳慢慢的落向通红的云间,晚风开始使树梢摇动。

小屋子里,响亮着赶羊回来的牧人们的带着冷嘲的叫嚣,听去也像是拉长的狂笑。树叶和风的谈天开始了。细细的流水在山石间奔波,仿佛是无人的寺里的风琴似的,紧逼了山的沉默。

白天全去了,从山谷里,升起一团影子来。乌黑的浓烟从炭窑里逃走了。还时时夹着火花的团块。

喀拉斯凝视着展开在他的前面的深渊。而且阴郁地,一声不响地,对着于他有着权力的未知的敌,伸出了拳头;为要表示那憎恶,就一块一块的向着平野,踢下峭壁边的很大的石块去。

(选自《鲁迅译文全集》)

【小题1】请概括喀拉斯的形象。
【小题2】文中多处描写太阳,有什么作用?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句景物描写的特色。
【小题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探究本文主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我的昂贵的腿
(德国)伯尔
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他们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前往,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他们拿出我的档案卡片,说了一声:“呣”。我也回了声:“呣。”“哪一条腿?”有一个官员问道。
“右腿。”
“整条腿?”
“整条。”
“呣,”他又哼了一声,开始查阅各种各样的单子。我总算可以坐下来了。
他终于翻出一张单子,看来正是他所要找的。他说,“我看这里有适合您干的事,一件美差。您可以坐着干到共和广场上一个公共扃所里去擦皮鞋。您看怎么样啊?”
“我不会擦皮鞋,我一向因为皮鞋擦不亮,引得大家侧目相看。
“您可以学嘛,”他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学会的。天下事难不倒德国人。您只要同意,可以免费上一期学习班。”
“呣,”我哼了一声。
“那么同意了?”“不,”我说我不干,我要求提高我的抚恤金。
“您疯啦。”他回答时语气跃亲切又温和。
“我没疯,谁也赔不起我的腿,我连多卖些烟都不行,他们现在制造了种种麻烦。”
那个人把身子往后仰,一直靠到椅子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亲爱的朋友啊,”他感慨地说,“您这条腿可真叫贵得要命。我知道您今年二十九岁,身体很好,除了这条腿以外没有一点毛病。您可以活到七十岁。请您算一算,每月七十马克抚恤金,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四十一乘十二乘七十。您算一下,不计利息就要多少钱。您不要以为只有您去掉了一条腿,看来能够长寿的也不仅仅是您一个。现在您还要提高抚恤金呐!对不起,您真是疯了。”
“先生,”我说,我也照样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看您大大低估了我的腿的代价。我的腿要昂贵得多,这是一条非常昂贵的腿。还得说一下,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遺撼,头脑也很健全。请您注意,我的时间很紧。”
“请您注意!”我说,“我丢了这条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们至今还在领取优厚的退休金。”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来到,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及时溜掉,后面司令部己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砲得太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原先我们是两个人在前沿,但是耶一个被敌人打死了,他不必再花费你们的.钱。他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您别怕,他的妻子身体健康,可以干活。那个人的性命可其便宜。他当兵才四个星期,所以只花了你们一张通知阵亡的明信片和一点点口粮的钱。他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男敢的士兵,他至少是真正给敌人打死的。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并且害怕起来,天很冷,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时候,突然……
“我的时间很紧。”那个人说着,开始找他的铅笔。
“不,请您听下去,”我说,“现在刚刚讲到有意思的地方。正当我要灌的时候,我的腿出了问题,我只得躺在那里。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况向后面报告吧,我报告了敌人的动静,他们就全都逃跑了,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先是师部,然后是团部,再后是营部,依此类推,始终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溜走,只有一件混账事,那就是他们忘了把我带走,您懂吗?他们跑得太仓皇。真是件混账事情,要不是我丢了这条腿,他们全都没命了……一级一级数下去,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给他们退休金了。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多少钱。那位才五十二岁,四十八岁,五十岁,他们个个没有一点毛病,身体健康,头脑健全.他们那种军事生活使得他们至少可以像兴登堡一样活到八十岁。您计算一下: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完全可以估计他们平均还要活三十年,您看对吗?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条贵得吓人的腿,成了一条我所能想象的最最昂责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疯啦。”那个人说。
“没有,”我回答说,“我没有疯。对不起,我身体健康,头脑健全,遗憾的是,我在这条腿出毛病前两分钟没被打死。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好多钱啦。”
“您到底接受这项差事不?”那个人问道。
“不。”我说完就走了。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安置局工作人员给我介绍工作展开,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回答时“既亲切又温和”,他们尊重“我”,希望能切实地帮助到“我”。
B.文中的“我”是一个在战争中参与作战,导致伤残,战后却得不到公正对待的小人物。
C.小说中“我”详细描述自己伤腿的经过,意在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养尊处优的人内心丑陋,作风官僚。
D.文章中对“昂贵的腿”有几次计算,伯尔在平静的叙述中揭示了德国社会的病态。
【小题2】小说多次提到局里官员“您疯啦”、“您真疯啦”这样的话语,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小题3】这篇小说在故亊叙述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家那样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透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嗦。“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给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
B.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C.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
D.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小题2】小说的最后写了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3】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小说的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小题4】关于小说的结局,有人认为玛丽的离开是无声的抗争,有人认为是沉默妥协,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分析阐明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

叶莲卡

——献给德·奥斯特罗夫

苏联 叶·明

这是战争的最后一年。我们的部队驻扎在国境线上,离莫斯科很远。

傍晚,我回营房去。我疲倦极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堆积在我的心头。

“让这一切都赶快结束,赶快回到家乡才好。”我思忖着。

在庭院里,一位小女孩迎面向我走来,她身材纤细,梳着两条淡褐色的发辫。

“你好,叔叔。”她说的是陌生的语言,但听起来与俄语很相近。

“你好,小妹妹。”我回答说。

我们走到操场边,坐在一条板凳上。操场上铺着光滑平整的白色石块。黄昏时分,又凉爽,又寂静。山脚下,湖水好像蜷缩成一团,静静地睡着了。

“你叫什么名字呀?”我热情地和这位新交攀谈起来。

“叶莲卡。”她慢条斯理地说起来,同时用十分明亮而又极其严肃的双眼注视着我。

“你几岁啦?”

“六岁半了。你几岁呀?”

“我呀,你看有几岁?”叶莲卡犹疑了片刻,然后很自信地说:“大概,有十六岁吧。”可爱的叶莲卡,这也许是她能数到的最大的数字。我不愿意让她失望,用肯定的口吻回答她:“你说对了。”我们坐在那儿,默不作声。叶莲卡仔细地打量别在我制服上的奖章,并忧伤地轻声说道:“都发黑了。你不常擦它吗?”

“不擦。”

“可以用牙膏擦,也可以用砖灰擦。”

“是的,可以。”我同意她说的话。

我们又默不做声了。“叔叔,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好吗?”她要求我。

“从前,有个国王,”我开始讲了,“他很老了,同时,又很凶残。”

“像希特勒一样吗?”

“比希特勒还要凶残。”我一边讲,一边做出凶狠的表情。

“没有比他更凶残的了,”叶莲卡提出抗议,“他是最凶残的人,就是这个希特勒,他把我们都赶出家园,还把我们的爸爸给偷走了。”

叶莲卡不说话了。后来,又悄悄地对我耳语,好像是有什么秘密要跟我讲。

“以前,爸爸还常给我们写信,可现在不写了。是不是他忘了我们的地址了?”

“大概是忘了。”我随声附和道。

我们重又沉默起来。我在痛苦地思索,怎样才能排解叶莲卡这些悲伤的思念,但始终找不到话题。我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说话了。

最后,我问她:“告诉我,叶莲卡,你长大以后想做个什么人?”

她又用十分明亮而又极其严肃的双眼望着我:“叔叔,我要像妈妈那样,长大做个寡妇。”

她说出这个奇怪的字眼之后,自己也笑了。也许,在她看来,寡妇——这是个职业,就像司机,或者看院子的人一样。

我望着叶莲卡,望着她瘦削的双肩,望着她那像溪水一样在背上流淌的明亮的发辫,对自己刚才那瞬间的疲乏,感到无地自容了

(选自《世界经典微型小说》)

【小题1】在文中的最后一段,“我”为什么“感到无地自容”?请联系全文,谈谈理由。
【小题2】小姑娘叶莲卡的妈妈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但其形象清晰可感,请联系作品,简要分析叶莲卡的妈妈这个形象。
【小题3】文中设置讲故事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