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01 11:2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锻炼:打铁
【小题1】用“/”给文中画“    ”的语句断句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 但以刘日薄西山
B.轻死生而重于画 惑而不从师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足以使人高兴而不足以使人心移动
B.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我使富贵淡薄而使书画更重要
C.平居攘去膏粱
(驸马督尉王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②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小题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釭:灯。
【小题1】对词作表现的情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友人的赞颂之情。“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
B.相聚的欢愉之情。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
C.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之情。
D.对友人的埋怨之情。词人听说友人所在地宁静闲适,但从不邀请词人,表现内心的埋怨。
【小题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 “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骗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②蹁跹:跳舞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二客予过黄泥之坂(______)
(2)已而叹曰(______)
(3)归而谋妇(______)
(4)衣而上(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安得酒乎?
(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3)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小题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麋鹿    ④羽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小题4】第一段写景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5】第三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6】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
【小题7】试析文中孤鹤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