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王阮亭

尤侗

①来书谓仆《清平调》一剧,为吾辈伸眉吐气,第不图肥婢竞远胜冬烘试官,摩诘出公主之门。太白以贵妃上第,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读竟太息,又复起舞。

②仆谓天下试官皆妇人耳,若闺阁怜才反过试官十倍。太白赋《清平调》、《上清调》,贵妃以玻璃七宣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敛绣巾再拜,不正天子门生真为贵妃弟子矣!

③假使太白当年果中状元,不过盲宰相作试官耳,不幸出林甫、国忠之门,耻孰甚焉?何如玉环一顾笑于朱衣万点乎?然仆甫脱稿,即有罪我为骂状元者,昔王渼陂作《杜甫游春》剧,人谓其骂宰相,今仆亦遭此语,何李白、杜甫之不幸,而林甫、力士接踵于世也。此又仆之助公太息者也。

(注释)①《清平调》:尤侗所撰杂剧,戏说唐代诗人李白等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剧中,唐玄宗让“知音懂律”的杨贵妃任主考,杨贵妃选李白所作《清平调》一曲为压卷,取为状元。②林甫、国忠:指唐玄宗时的奸臣李林甫、杨国忠。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第不肥婢竟远胜冬烘试官
(2)林甫、力士接踵于世
【小题2】下列选项最符合“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原意的一项是(    )。
A.于是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愧对许多女性。
B.因此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因为女性而惭愧。
C.才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在女性面前应该感到惭愧。
D.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竟然知道女性会因此而惭愧的。
【小题3】第②段列举李白和杨贵妃的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小题4】作者认为假使李白当年果真中了状元,也是件可耻的事,因为___________。
【小题5】谈谈你对第③段“此又仆之助公太息”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03:4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赴广西别甥彭云路

解缙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注)这首诗作于永乐五年(1407年),因“泄禁中语”被逐远斥,离别赠答。解缙: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好直言,为众忌”。渭阳:《诗经·秦风·渭阳》这样写道:“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人以“渭阳”来表示甥舅情谊。

枫桥与送者别

张元凯

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

万里之行才十里,阖闾城头尚堪指。

游子尊前泪湿衣,离心已逐片帆飞。

酒酣不识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

(注)张元凯,吴县人,曾任苏州卫指挥。
【小题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诗质朴平易,明白晓畅,率直爽气,韵味悠长,从表面上看,毫无贬谪离愁滋味的自然心声,体现了诗人快人快语的个性特征。
B.张诗虽信口而成,但对仗考究,精于锤炼。诗歌在清浅流畅中不乏质朴自然之美,写感情的变化也能够入细入微。
C.解诗三、四两句以虚写的方式追忆甥舅在一起六年时光,如梦一样转瞬即过,其依依惜别的别离之意溢于言表,情真意切。
D.解诗在修辞上采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生动形象;张诗融写景叙事、化用于一体,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小题2】张诗尾联,有人认为是这一首诗的神来之笔试做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余世居吴之北郭,十余年来,徐君幼文自毗陵、高君士敏自河南,唐君处敬自会稽,张君来仪自浔阳,各以故来居吴,而卜第适皆与余邻,于是北郭之文物遂盛□。余以无事,朝夕诸君间,或辩理诘义,以资其学;或赓歌酬诗,以通其志;或鼓琴瑟,以宣湮滞之怀;或陈几筵,以合宴乐之好。虽遭丧乱之方殷,处隐约之既久,而优游怡愉,莫不自有所得也。
窃尝以为,一郡一邑,有抱材之士而出于凡民者,皆其地之秀也。若诸君,其诸州之秀欤!与诸州之秀萃于一乡,吾里何幸哉!余不出闾閈,而获友之多如是,则非吾里之幸,而余之幸也。
然自前年士敏往云间,去年幼文往吴兴,今年处敬又将往嘉禾而仕焉。众客觞别于馀舍。酒半,余戚然曰:“诸君之居吾里,诚幸矣!今去者过半,而留者犹未可羁也。然则谁终与处此乎?”客有起者曰:“子毋戚。子单居寡侣时,不知有诸君之合也。及朋聚群游时,又岂知有诸君之离哉?合而离,离而合,其理无常,则他日之复合于此者,固未可知也。”言既,客又有起者曰:“君子所贵乎同者,道也;所喜乎合者,志也。古有尚友于千载、神交于千里者,以有所合而同尔,岂必生同时,居同里,连栋宇之密而接杖屦之勤乎?诸君能不以远而忘其好,不以疏而易其志,不以穷达而渝其久要之心,则虽限胡与越,而亦不异于北郭之近矣。”众客皆喜。
既醉而别,余善其言,遂录为送处敬序。
注:(1)文物:指文人,文士
【小题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A.耶B.哉C.也D.矣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若诸君,其诸州之秀欤”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假如是他们,难道不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吗
B.像他们各位,大概都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吧
C.像他们各位,难道不是各州的
D.杰出人才吗
【小题4】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杰出人才往往都来自于凡民
B.作者认为个人的幸运大于乡里的幸运
C.第一句承接上文写与诸友交往的乐趣
D.写获友之多的幸运引出下文别友之悲
【小题5】阅读第③段,说说是哪些道理让作者及朋友从“戚然”转为“皆喜”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楼记
【明】陈继儒
王元美①尝谓余:“市居之迹于喧也,山居之迹于寂也,惟园居在季孟间耳。”然王氏之弁山,枕城中,朝暾映门,游屐麏集②,即主人亦往往支门谢客,欲放而之于旷间无人之乡而不可得。余然后知园之与众也,宁独;与其谋于市也,宁谋于野。
吾友范象先,有园在横涝野塘之南,去城十里而近,喧寂半之。四面榆柳,阴翳小池。池上梅花两树,婆娑相对,苍枝老骨,纵横屈曲,挑檐而上。其干可抱,其叶可荫一亩余,其子可得五石。
范子谓:“吾见梅多,未有如此君之老而奇者。”乃结高楼以临之。独与一二野衲,摊虎皮,爇③猊鼎,倚楼而歌。歌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已复笑曰:“如李迪诗,不过得花之幽韵闲淡而已。吾家老梅,正如碧眼胡僧,修眉露额,又若毒龙怒虬,纷孥构斗于广莫之野,攫爪迸鳞,鬼怪万状,度他梅讵足与此君争席?庶几钟贾山之嘉树,四贤祠之紫藤,差鼎足矣。”范子楼既成,于是广莳霞桃、芙蓉、来禽之属,以映带之,池加辟,竹加徙,楼之为观,日闲以敞。
而陈子适来,陈子曰:“吾尝闻往年探梅者,过寿安寺中,寺僧为游客所困,至折而为薪。而其次惟光福玄墓④之傍,薄雪轻云,漠漠数里,一快生平。然村人率以种梅为业,不复有品题护持,与梅花两相韵者。古今梅花之知己,仅得林逋⑤君。后迄二百年,而有范子于此中块焉野处,白板赤栏,朱帘碧幄,依微独立于暗香疏影之外,何异处士孤山?所少者童子开笼放鹤耳。他日抱鹤上扁舟,送之花下,烟沙星渚,短笛悠悠,有巍然破轻浪而出者,则陈先生至也。子其报梅花吐一枝以候我。”
【注】①王元美:王世贞,字元美,明代文学家、史学家。②麏集:jǔn,聚集。③爇:ruò,烧。④玄墓:在苏州市吴县,为赏梅胜地。⑤林逋,字君复,号和靖。人称“孤山处士”,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枕城中,朝暾映门   枕:靠近
B.乃结高楼以临之 结:修建
C.于是广莳霞桃 莳:栽种
D.池加辟,竹加徙 辟:僻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爇猊鼎,倚楼而歌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楼之为观,日闲以敞 ②故为之文以志
C.①与梅花两相韵者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D.①依微独立于暗香疏影之外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范象先的一段话和陈子的一段话,而王元美的话语则相当于“引子”,使话题自然开启而不显突兀。
B.范象先重在说梅,他欣赏的是梅树闲淡的美和动态的美,以想象与联想,使得静态的梅树动态化了,表现出了梅树的姿态和神韵。
C.作者自己的一番话,重点是说人,分别描写了折梅的人、种梅的人和赏梅的人,他认为创造美和懂得欣赏美都是非常重要的。
D.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以梅为线索而一脉贯通,而且后半部分有所拓展和深化,全文形成了既有横向发散又有纵向深入的结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然后知园之与众也,宁独;与其谋于市也,宁谋于野。
(2)庶几钟贾山之嘉树,四贤祠之紫藤,差鼎足矣。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颜氏家训•文章》)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砚室记  明•陆树声
①余性寡嗜好,自为史官,蓄一端砚。及官南雍,得一砚,歙石也。已前后得石,属工理之,凡得砚者十,曰:“蓄此足矣,越十吾无取焉。”「」自号十砚主人。椟藏之,题曰砚室。间一出之,置几上,兀傲相对。
②客有规余好之癖者,余曰:“癖此不犹愈于癖他好乎?”异日,客有具辨眼者,视之,举非佳品也。余曰地:“客知余癖砚矣,宁庸以佳品为癖乎?且昔之论砚者多矣,自欧阳永叔蔡君谟洪景伯推龙尾良者出端石上,而苏子瞻至列以牛后,乃复为罗文作传,岂物无定论,其轻重一出士人之喙耶?双安知余所蓄之果佳乎否乎也?如使余嗜而取必于佳,则珍玩殊品,世不有万于砚者乎?夫珍玩殊品,非有力者不能致,而往往规夺所好于他人,故不以移余之嗜。独余材薄无文,知嗜矣,不能为之重。
③他日,璋子学书,出其一授焉,曰:“俟汝能书,吾将举全室畀之。”有问者曰:“此余家青毡也,惟勿以籝金例之。”
④十砚主人记。
注释:①龙尾②罗文:都是砚子名。③璋子:作者儿子陆璋。④青毡:指故家旧物,这里指的是砚子。⑤籝:筐,笼一类竹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盖B.因C.夫D.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所藏砚台之石材纹理皆为上品。
B.作者所藏十方名砚之后便不再收藏。
C.作者所藏十砚故自号“十砚主人”。
D.作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砚室”。
【小题3】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砚的品质高低并没有定论,全凭文人主观评价。
B.若是讲究珍品,那世上优于砚的东西就太多了。
C.有权有势的人,把天下名砚都收归于自己所有。
D.自己文采有限,即使收藏好砚也无法使之闻名。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以余之不足以重砚也。又何暇计其品之高下?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段首D.第④段段首
【小题5】第②段说理很具说服力,请分析作者的说理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登万佛阁。阁在山半,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阁在山半,崖旋转     缘:边缘
B.值饥,食之  厌:饱,吃饱
C.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述   殚:尽
D.弗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登万佛阁/今其智反不能及
B.健者匍匐上/则施施
C.有遗世想/倚歌而和
D.北隅木梯登望之/作《师说》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徐、刘二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取道辽阳上山。
B.位于祖越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②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