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节)

注:蓐(rù),草席,草垫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信视之 孰:通“熟”,仔细
B.法当斩    坐:犯罪
C.一二日,何来谒上   居:居住
D.数以策项羽 干:求取功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长大,好带刀剑   舍郑以为东道主
B.此乃信所以去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C.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韩信也  疑其有改悔,复请之曰
D.能死,刺我 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信投靠在别人家吃饭住宿,不做事,朋友的妻子讨厌他游手好闲,早上做好饭端到内室去吃,韩信知道后就愤怒的离开了。
B.韩信喜欢在城外钓鱼,有一妇人看见韩信饿了就给他饭吃,一连吃了数十天,韩信很高兴,说要报答她,这个妇人却说是可怜他,不指望有回报。
C.淮阴城中的菜市中有个卖肉的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嘲笑他大而无用,说韩信如不怕死,就用剑来刺他,如果怕死,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结果韩信果真钻过他的裤裆,被众人嘲笑。
D.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却没有被项羽所用;后归附汉王刘邦,也没能知名。当他犯法要被处死时,大喊的几句话让滕公感到惊奇,从而赏识他并把他释放了。
【小题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②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2)用分隔号( /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信 钓 于 城 下 诸 母 漂 有 一 母 见 信 饥 饭 信 竟 漂 数 十 日 信 喜 谓 漂母 曰 吾 必 有 以 重 报 母 母 怒 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1 06:46: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者,项羽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 交好
B.项伯杀人,臣之    :使……活下来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结婚
D.常以身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乃因其封地为留地。
B.古代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可看出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之口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田单,齐诸田疏属也。闵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车彗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①既杀闵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立为将军,以即墨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於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   习:练习
B.以即墨燕   距:抵抗
C.坚守,唯恐见   得:抓获
D.而城中鼓噪之   从:跟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田单,齐诸田疏属也②城中人见齐诸降尽劓
B.①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②立为将军
C.①当有神人我师②而齐七十余城皆复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 ②触尽死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便凭借安平一战中突出的军事素养而成名,并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闵王,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男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军士兵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妄,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小题4】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壁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堿,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相如因持璧立(______)   (2)不欲予秦璧(______)   (3)礼节甚(______)
(4)相如持其璧柱(______)   (5)乃使其从者衣(______)   (6)而绝秦赵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秦王B.璧有瑕,请指示
C.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B.召有司案图C.卒廷见相如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B.臣乃敢
C.赵王
D.秦王恐其破璧,乃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小题6】所选语段写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的故事,可用成语______概括。司马迁评价蔺相如时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同类题4

古诗文阅读,完成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百余骑(从:跟从)
B.无有闭关事 (谢:谢罪)
C.高祖尝病甚,见人(恶:讨厌)
D.与沛公有 (隙:隔阂)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小题4】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称:合适
C.其先乃齐人 乃:于是,就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子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③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