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B.项伯杀人,臣之 活:存活
C.不如因善之 遇:对待
D.旦日士卒 飨:犒劳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良曰:“长臣”
B.私见张良,具告事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击破沛公军 谁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C.良曰:“长于臣。”
D.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01:4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曰,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颜,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出给……看
B.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C.方蔺相如璧睨柱 引:执持
D.威信敌国,退而让颇 威信:威望与信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赵王斋戒五曰 羝乳得归
B.相如持璧却立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C.秦贪,负强   阉竖恐终为
D.传之美人,戏弄臣 恐前语发,状语武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台宫是秦国最重要的宫殿,是接见各国使臣、举行国宴、处理重大政务的地方。
B.斋戒包括斋和戒两方面,通常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有司是古代朝廷中专司职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的泛称,“司”有掌管、职掌之意。
D.太史掌管修史及天文历法等,秦汉称太史令,司马迁曾任此官,故自称“太史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摘自《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贾竖”,与“竖子”“鲰生”同为秦汉时骂人之语,此为对“屠者子”--屠夫的贱称。
B.子房,为张良之字,古时称人,直接称名不礼貌,即使贵为天子的刘邦,也称张良之字。
C.“崩”,专指帝王之死,如《出师表》说刘备之死为“先帝崩殂”,皇后之死用“薨”。
D.《史记》是开创纪传体撰写史书,一般帝王用本纪,项羽不是帝王,列入世家,《鸿门宴》选自《项羽世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忠君护主。沛公时兴兵从之,汉王时献计画策,高祖时不邀功自傲,自始至终追随刘邦,护卫大汉天下。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B.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C.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D.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
B.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樊将军的头颅,“一千金”并非“一千黄金”,当时以铜为金。
C.“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D.文中的“穷困”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是“贫穷,没有钱”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荆轲形象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B.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
C.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情。
D.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小题4】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术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如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候,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释)①快战: 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 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小题1】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
B.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
C.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
D.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四面皆楚歌: 楚歌,楚人的歌: 借以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孤立无援”是它的近义词。
B.平明:解释为①天亮的时候;②公平严明。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属第①个意思。
C.亭长: 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乡镇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主任,掌门户启闭之禁令诸事。
D.万户候: 食邑万户的候爵,号称“万户侯”(在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卫青与霍去病是典型代表),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小题3】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写人物,在《鸿门宴》中是一场写多人,而在本篇中是连续集中写一人。
B.本篇三个场景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C.《鸿门宴》重在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本篇重在项羽勇猛刚强、知耻重义。
D.从“溃围、斩将、刈旗”中可看出,項羽是一个勇猛无敌且非常怜惜部下的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选出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B.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3】对选文加点句中蔺相如的行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