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唱是由中国戏曲传承者和戏曲爱好者在舞台空间之外进行的一种戏曲唱段演唱形式。这种表演方式代代相传,逐渐成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千百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演出传统。比如在昆曲的传承中,就形成了清工与戏工的两个传统,前者主要以清唱曲的坐唱为主,恪遵音律,将昆曲之“曲”及其风格的演绎看作是昆曲传承的核心本体;后者则主要以舞台唱作表演为主,注重舞台效果,将昆剧之“剧”及其个性的演绎视为昆曲发展的重要标准。正是因为有曲唱群体的传承,戏曲艺术不但可以由艺人群体在戏台进行整台大戏的表演,也可以供普通民众在戏台之外的生活空间中自唱自赏。
近代以来,中国戏曲的曲唱内容在不同的文化区域中,展现为更多形式的戏曲剧种经典唱段,这些小而精的戏曲唱段正是通过曲唱者的传唱而让剧种得以流播。例如在近代商业城市发展起来的粤剧,其发展流行之迅猛就主要倚重于曲唱的演出形式,1947年出版的《广东大戏考》中就收录了大量的名伶名曲,将粤剧独重生旦的声腔演唱做了搜集和推送。至今在岭南地区的酒吧歌厅都能看到人们传唱《胡不归》《李后主》等不同时间创作的粤剧名唱段。在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众多中国戏曲剧种中,均存有与粤剧类同的生态形式,这些剧种也都以曲唱的方式,得以久远地存留下来,这也是中国戏曲始终保持着民众基础的重要原因。
戏曲曲唱是以唱段演唱传习作为基本的艺术表现内容,其特点自然反映着戏曲声腔与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一是曲唱具有普及性,其传唱的内容基本都是适合大众欣赏、自我娱唱的唱腔唱段。戏以曲传,流传甚广的曲唱就是一部作品最成功的段落,汇集了创腔者、词作者的艺术智慧,集大成地展现了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文学成就。二是曲唱具有代表性,鲜明地展示着戏曲流派乃至剧种的基本特色,脍炙人口的唱段几乎等同于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的认同,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象是通过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得以彰显的,而这些艺术成就正凝聚在曲唱中。三是曲唱具有可流播性,这主要在于其词文唱腔契合度高,使得曲调流畅且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正基于此,曲唱当然会成为评价戏曲创作取得成功与否的一个市场标准,也自然会成为戏曲创作是否走向契合民众文化需求的一个艺术标准。
当前戏曲创作需要重视曲唱对戏曲传承传播的作用。音乐是戏曲的灵魂,剧种音乐创作是戏曲剧种能够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戏曲音乐创作最容易走入无视戏曲规律的歧途。由于倡导为主角量身定做新腔,创腔者往往按照主角的音乐素质创腔,新腔往往超越观众接受的艺术限度;由于倡导戏曲音乐的丰富性,创腔者往往忽略了唱段的可流播性和简便性,反而追求唱腔的技巧展示,在编创时逐渐加大曲腔的繁难程度……这些创作方式虽然会推动优秀新作品的创作,但是限制了普通受众的曲唱流传,当然也限制了戏曲市场的深入拓展。在当前的戏曲发展中,戏曲市场是衡量剧种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准,戏曲曲唱是市场接受的重要方式,能够创作适合观众曲唱的唱腔曲文是戏曲音乐创作的重要努力方向。
(摘编自李春沐《曲唱传统与戏曲传播》.)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唱是在舞台空间之外进行的戏曲演唱形式,已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演出传统。 |
B.昆曲传承中,清工以普通民众清唱曲为主,戏工以艺人群体舞台唱作表演为主。 |
C.近代粤剧发展流行迅猛,主要得益于曲唱者对小而精的戏曲唱段的广泛传唱。 |
D.当前戏曲创作往往忽略了曲唱应具有的可流播性,限制了普通受众的曲唱流传。 |
A.戏以曲传,一个剧种如果在戏台之外缺少曲唱的演唱形式,就不会传承存留下来。 |
B.流传甚广的曲唱是一部作品最成功的段落,也代表该剧种及其代表人物的最高成就。 |
C.戏曲创作者要想让剧种具有市场生命活力,创作的唱腔曲文应适合观众曲唱。 |
D.创腔者根据主角量身定做的新腔,因为曲腔繁难,普通受众无法曲唱,难以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