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B.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C.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D.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帝王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夫人”,汉以前,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为喻,由此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有时太后死也称“崩”,历史上吕后、窦太后、慈禧等人史书上记载均为崩。
D.“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 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留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B.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
C.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
D.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2)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03:4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与“范增数目项王”中“目”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
B.樊於期乃曰:“为之奈何?”
C.太子既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道芷阳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若亡郑而有意于君,敢烦执事
B.愿得樊将军之首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
C.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D.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千里称也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与“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河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使杞子、逢孙、杨孙之,乃还
【小题4】翻译文中、下列加横线的句子。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司隶冯方女有国色,避乱扬州。袁术登城见而悦之,遂取焉。诸妇教以将军贵人,重节气,宜数涕泣以示忧愁也。若此,必加重。冯女后见术,每垂泣,术果以为有心,益宠之。诸妇乃共绞杀,陷之于厕,言其哀怨自杀。术以其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孝景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盖闻古者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肉、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鸣呼,岂不仁哉!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B.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C.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D.于是上乃下诏日/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苑囿:指划定一定范围的(如墙垣等),具有畜养禽兽、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
B.祖、宗:古代帝王世系,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第一个治理国家有功的皇帝为“宗”。
C.高庙酎:在高祖庙献酒祭礼;“酎”,经两次或多次酿制而成的醇酒,古代常用来祭祀。
D.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南面梁父山辟场祭地叫“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善纳雅言,注重教化。任命公孙臣为博士,让他阐明土德的道理;顺应有司礼官的建议,到雍地郊祭五帝,在孟夏四月向天帝致礼。
B.孝文帝崇尚节俭,关心民生。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狗马、服饰、车驾等用度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
C.孝文帝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平常穿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并严格限制所宠爱的慎夫人穿衣和用度,来表示敦厚朴素,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D.孝文帝功德卓著,恩及四海。他去世后,孝景帝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制作了《昭德》舞,来显扬他的美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鞔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萎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棰居岐,国人争随之。及 文 王 为 西 伯 断 虞 芮 之 讼 始 受 命 吕 望 伯 夷 自 海 滨 来 归 之 武 王 伐 纣 不 期 而 会 孟 津 之 上 八 百 诸 侯 皆 曰 纣 可 伐 矣 遂 灭 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共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也,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为郎中。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鞔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注)①辂(lù):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公旦。③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④榱(cuī):椽子。⑤三代之际: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
B.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指的就是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C.关中,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D.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一般用于升职。古代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擢、陟、左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敬希望觐见刘邦,同乡虞将军要求他换上好衣服,他却坚持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刘敬述说了周王朝迁徙繁荣的过程,从部落始主后稷到公刘、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阳,他们都是用德政来取得民心的。
C.刘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因群臣大都不是关中之人,满朝皆是反对之声,但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D.西汉建都长安,在这个问题上,固然说明刘敬胸怀大局,颇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说刘邦慧眼识人,不以人废言,能择善而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