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①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②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③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_____,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____?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④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彘首:猪头。②坌:尘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唐眉岑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者  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D.各分八题,以记予 属:嘱咐。
【小题2】第③段空格内,应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A.者  哉B.矣  乎
C.耳  耶D.也  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B.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C.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D.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佳节,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以为此乃快乐之事。
B.姑苏唐眉岑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其中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第3段作者将记事写景和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先叙后议再抒情,怀想古人,生发感慨。
D.在文中,作者表达了与好友游览风景的忧伤以及人生苦短,乐景少而易逝的感伤之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2)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09:4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漫斋语录》曰:“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

(清·袁枚《随园诗话》)

注 ①组丽:华丽。

【小题1】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 创作的《离骚》。
【小题2】在甲乙文中□□和□□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
【小题3】与乙文画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通俗精妙B.平易深涩
C.言简意赅D.深入浅出
【小题4】甲乙两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
【小题5】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    
甲文
乙文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 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 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②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 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 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 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 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 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 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③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鄂韡(wěi):花蕾繁盛。②赀(zī):资财。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客过而之曰(_________________) (2)子亟亟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3】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自然规律,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原有的牡丹枯死。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主人处理不当,使旧牡丹死去,如今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导致原有的牡丹的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自身的修养、性情、见识有问题。
【小题4】简析袁枚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仙都峰记

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即雁荡山)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均可游焉。”余谨之。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曰:“南北殊路矣。”心为缺然。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余遂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乃手烛上下照,唶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行李,已至其家,折暨张饮。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石洞隆然,叩之应声。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高不可上。仙榜岩雉堞横排,可书数百姓名。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
嘻!是游也,非虞氏主之,则仙都不可游;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非日尚晏温,或有雨。则从隶虽请亦不往;非具生纸以名通,则虞氏亦不知我为何人。我之当游仙都,仙都之当为我游,天也,非人也。然仙岩咫尺可游,而于意外失之。仙都心已决舍,万不能游,而于意外得之。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主人名沅,字启蜀,为唐水兴公之后人。

(选自《袁枚文选》)

注:唶(zé),感叹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谨之 认识B.余遂意于游 断绝
C.家僮行李   用肩扛D.非从隶有请,则不虞氏    造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少者卷帐,长捧席  亚父,范增也
B.我当游仙都 月出于东山
C.非具生纸名通 夫夷近,则游者众
D.旸谷为溪水啮 不者,若属皆且为
【小题3】下列都属于作者能够实现游仙都峰原因的一项是(   )
①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 ②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
③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 ④已至其家,折塈张饮
⑤然仙岩咫尺可游 ⑥具生纸以名通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
(2)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
(3)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荆山
袁枚
潘荆山讳兆,吾浙孝廉也。静深有谋,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康熙五十四年,台湾反,以立朱一贵为名。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乡人异之。游民之无赖者倡为乱,拥一贵据南路,杀守备及官兵二百,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贼战死,台湾陷。事闻,省城大震。
时漏下二鼓,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荆山披衣起,笑曰:“公止哭,贼即平矣。台湾贼皆乌合,何能为?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公曰:“如何?”曰:“公持印,荆山持笔,两侍儿供纸墨,群奴张灯听遣,足矣。”
如其言,书一牒下中军曰:“发两标兵各千,五鼓集辕,旌旗、器械、战船缺者斩。”一牒下司、道曰:“运粮若干,集厦门听取,误者军法从事。”一牒下府、县曰:“明早部院出兵,送者斩。各吏民安堵毋动。”荆山每书牒,笔飒飒如风雨。毕一纸,请公加印,印毕即发。未三鼓而部署定。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
黎明拔营,行两日至厦门。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荆山下令传呼曰:“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有一贾奋前,即褫守备蟒服与之。继来者分给牌札、豹豸绣补。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兵依队而上,不敢哗,甲光耀日。五日抵鹿耳门,贼大怖,以为神兵从天而下,骇散无斗者,互相攻杀。守红毛城仅十六人,诛之。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兵不血刃,粮不支给,凡七日而台湾平。满公欲奏荆山功。荆山辞曰:“某性懒,非能吏事者也。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请事公终其身。”满公卒,潘复佐浙督李公卫,以名闻。
——《袁枚文选》
注释:褫:强行脱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  征召
B.台湾陷,事闻,省城大震  听说
C.各吏民安堵毋动 居处
D.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  划动
【小题2】下列语句中,能分别表现潘兆“静深”和“有谋”的一组是
A.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
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
B.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
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
C.公止哭,贼即平矣。
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
D.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
某性懒,非能吏事者也。
【小题3】下列语句中,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康熙五十四年,台湾朱一贵谋反,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等战死,台湾陷落,震惊福建全省。
B.总督满保懂弱无能,听到台湾事变,只知道抱头痛哭,而他的幕僚潘兆临事不乱指挥若定。
C.因为多年没有经历战争,士兵不会划船,潘荆山很头疼,后来他想出了用官位激励商人的办法,收到奇效。
D.事变平定之后,满保想要保举潘荆山做官。潘荆山以自己并不是做官的材料为由拒绝了。满保去世后,潘荆山还作了李卫的幕僚。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
(2)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请事公终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