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抚白公墓志铭
(清)袁枚
皇上御极之十有七年,奸民构逆语假吏部尚书孙嘉淦谏章,流传山东。巡抚准公获一纸,交臬司某穷竞其事,务得主名再奏。适滇省以闻,臬司惧,越奏之。上疑公欺,致公于理。公之狱词曰“未得伪造者姓名,遽妄奏,臣不敢也。且缓之,则易于钩考,罪人斯得;暴章之,则彼或闻风窜伏,而平民转罹于辜,故隐忍不发。此臣罪也。拟大辟固当。”上怜其愚,赦之,发香山监工,以老病卒。
公由笔帖式内府主事,受知世宗,累官福建将军。乾隆元年,改官巡道,公以疾辞。上怒,籍其家。无长物,得簿:自出使迄入都,公私出入,纤毫如列眉。上以为廉,授长芦盐院,调两淮。公辜较引课①,辨其赢缩,不忸忲②小利,不责奇羡,分忖节度,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九年,巡抚安徽。
先是,庐、凤地硗狭,多遨民,饥即避宅盘游,矠鱼擉鳖③,挈其孥,捶小朄④,野歌匄⑤钱。或请禁之公怃然曰本之不清末胡能治命守令电画郊折课民耕贷给犁锄。外延染人机工,教蹑丝法。畜蚕,树桃、麻、桑、柘,朝夕程督。未期年,民恋其业,驱之不行。今凤、颍、滁、亳所织绢带丝布,转鬻苏、杭数州。加兵部侍郎,抚广东,调山西,再调山东。十六年,上南巡,自德州至红花埠凡十三营,公修扦督治惟敬。或劝拘虎豹,备弹弦踮躧⑥为供奉者,公大惊曰:“皇上为观河省稼巡狩,玺书如日。为大臣者,耳目未愦,其可违诏以非道悦耶?”除方物外,无所贡。泰山、林外,不置供顿,清跸除道而已。
公貌不逾中人,而举止严重,暗室坐未尝跛倚。眴人目微斜。遇大事,虚已集议。既定,屹不可动。抚广时,西洋人某诱澳门民夷言,服其国服,连惠、潮诸州。公怒,毁天主堂,惩治之,洋人大创。安南国王为其臣郑杠所弑,国乱,群姓角争,互乞天朝兵为援。公欲奏以一旅师深入诛篡弑者,为设郡置吏,仍归汉、唐版图。会与总督议不合而罢。论者惜之。
公姓白,名准泰,字健斋,号雪村,正黄旗人。赐姓他喇氏。先世为高丽人。子某。葬某。
铭曰:药先尝而后进之父,言先择而后告于天。观形者似乎逆,而原心者觉其贤。以是归田,以是获全,又何瞢焉?而况乎七十有二之高年!
(注)①辜较引课:查对税收。②忸忲(niǔ shì):遵从既定的规定行事。③矠(zé)鱼獨(chuò)整:用叉矛刺取鱼和鳖。④朄(yǐn):古代敲击用以引乐的小鼓。⑤匄(gài:同“丐”,乞讨。⑥踮躧(diǎn xǐ):拖着鞋子,脚尖轻轻着地而行。指跳舞。A.交臬司某穷竞其事 竞:追究 |
B.上怒,籍其家 籍:登记册 |
C.除方物外,无所贡 方物:本地特产 |
D.眴人目微斜 眴(shùn):使眼色 |
A.而平民转罹于辜 弃甲曳兵而走 |
B.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作师说以贻之 |
C.安南国王为其臣郑杠所弑 公之逮所由使也 |
D.以是获全,又何瞢焉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
A.文章先写白准泰在山东巡抚任上被无辜下狱,最后老病而死的不幸事迹,为这位办事周全、体恤百姓的官员的一生,首先渲染了一层悲壮色彩。 |
B.白准泰巡抚安徽时,劝民耕桑,使地方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巡抚,又称抚台,是清代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的封疆大吏。 |
C.当安南国发生叛乱,向清廷求救之际,白准泰建议马上出兵平乱,此举却受到广州总督的阻挠,以致白准泰为此愤而罢官,令人唏嘘。 |
D.本文骈散结合,记叙和议论相得益彰;以散文形式叙写白准泰的生平,突出他的政绩;以韵文形式赞扬白准泰品德高尚、得享高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