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木夹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 驶:迅捷
B.以木夹之 函:木匣
C.逆旅主人跪前事     白:禀报
D.东归,再往访之     比:等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夹函之    但刘日薄西山
B.山门砉然辟  且举世而非之不加沮
C.结束急装    臣之进退,实狼狈
D.众急持械谋拒 不知老将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风采,同样的骑驴疾行,但前者略记一个特写镜头;后者稍详写一个片断。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
B.新城令崔懋所见侠女,不知哪里人氏,可能三十多岁,穿锦衣弓鞋,一身男士装束,腰带宝剑,骑着黑驴,人驴都极有精神,和人言语时总是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
C.顺治初年莱阳县县官押送官银数千两去济南,经旅店主人的引导投宿尼庵,但深夜银两为红帩头人所盗,再经店主指点亲自找到了与尼姑一同到来的老妪,向她们求援。
D.尼姑举止神奇,办事迅疾,接到求援后一段时间,就徒步手拿人头,驱驴背负封记如故的数千官银返回,之后就带老妪离开了尼庵,行踪无迹。
【小题4】翻译。
①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②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小题5】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剑侠的侠义和神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08:2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有之 _________(2)庭梅初放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A.询吴人曰 家有老妪,尝居
B.谱十种 庭中通南北
C.妾官媒李四娘  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D.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足音辨人
【小题3】翻译句子:
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
【小题4】主人公龙仲房“丧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小题5】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简斋寿序

(清)张惠言

襄郑先生梦杨为余言,乾隆间常州大饥,太守金公助富民出栗以账,设局于东门之外,择邑中贤者董之。一时措绅士民,无不竭力助太守养百姓,而简斋徐君为贤。其贫待赈者,君自出资私给之。

先是,夏六月不雨,君辄赴荆溪山中购薪,积数百万束。或问何为,叹曰:“阴雨而彻桑土,岂有及耶?”已而账局设,薪苦乏,皆资于君。人多君之仁,而服君见事之豫也。俄而君遺疾殆甚,寤梦中恒喃喃语,皆与饥民问讯声也。一夕,梦神语之曰:“尔有隐德,当延算,第无忧疾。”

寤而释然,病良已。余闻而悚然。因果之说,儒者所不道,而积善获福之理,则天道之可信者。 夫为善者,苟有果报之说于其胸中,则其为善也必不诚;苟诚矣,必不求其报。而其善气之所涵煦,自有以引其泽于子孙,而况其身乎?君之得福于神,非怪也,理也。以是心慕君,恨未得识。

嘉庆辛酉冬,见君子世楠于京师,文而有容。人咸谓君有子将昌其门,则余曩者之言为不妄矣。世楠言君游山左时,闻父疾,不及束装,昼夜步行百馀里,八日而抵家。父适思干脯,君急供之,已不能食。自是见脯辄泣下,遂不御肉,至今数十年。君年五十后,尽摈尘务,与人子言孝,与人弟言悌。推其心,惟恐一日之善不及于人,而接于我者,一人之不化于善,则其心引以为大歉也。夫以因果而为善,岂君子所弗许哉!然而所以辫其诚不诚者,无他焉,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乐人善而自多其功者,谓之悖施。故君之生平,施予事甚多,而余独于世楠此言知君之能诚于中也。

于是世楠曰:“明年吾父七十有一, 正月六日为其生辰,欲乞子一言为寿,可乎?”余以为古之为寿者,主于称德劝美。以介纯嘏已耳,不必其在生日也,而况必于十年之期乎?唐人之庆开秩也,恒以十一之岁。子之亲又适当其时,余其可以无言?虽然,夫称人之德,颂人之美,将以发潜德为世劝也。

夫构浮说以祝其人之永年,而其言无所立者。余弗敢道也。故述吾所闻及所论于君者,以序之。

(《茗柯文外编》卷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君之仁 多:称赞
B.俄而君遘疾殆甚  殆:疲惫
C.有以引其泽于子孙 引:延续
D.遂不御肉 御:进用
【小题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闹饥荒前,常州干早,徐简斋奔赴荆溪山中购买柴火,可以看出他能够预判事势。
B.徐简斋病重,神灵告诉他不要担忧疾病,因为他有不为人知的德行,会延长寿命。
C.作者认为行营,心中不能存有因果报应之说,否则行善一 定不够诚恳。
D.徐简斋一生常常用财物局济他人,源于 他想积累善行荫洋子孙后代。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太守金公劝富民出菜以赈,设局于东门之外,择邑中贤者董之。
(2)夫构浮说以祝其人之永年,而其言无所立者,余弗敢道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毕训咸《咏史诗》序

张惠言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

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

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

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

(《茗柯文二编》卷上)

【小题1】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 》。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哪些现象?
【小题3】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