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戊申晦,五,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皆若偻。

文段二:

昔罢曹,与一二友祠岱岳。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真宗东封坛遗址。

拥褐而坐,伺日出。久,星斗渐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暗。又久之,明处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有光,其下亦暗,日渐高,渐变色。五更三四点也。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兀秀耸,眺青齐,诸山可指数,天下伟观也。

(邵伯温《泰山日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曰     或:有人 皆若偻 而:但,表转折
B.五更三四点也   度:估计,推算    伺日出 以:来,表目的
C.眺青齐 北:向北  久  之:音节助词
D.天下伟观也 信:实在,确实    其下暗 则:却,表转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B.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C.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D.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戊申日是丁未日的后一日。
B.鼓,在这里指更。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戌时初(今19时)称为定更,定更时击鼓,所以,也将“更”称为“鼓”。
C.兖,即兖州,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商周时期,九州所指略不同,但兖州都在其列。
D.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4 04:2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瓜洲夜泊
郑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注)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以多才多艺、为官清明、心系百姓著称于世。②铁瓮,指铁瓮城,京口(今江苏镇江,与瓜洲隔江相对)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
【小题1】(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夜泊江上,船边苇花如雪,远处楼台被隔;江上雾气弥漫,本来近在咫尺的金山隐在雾中,不见了踪影。
B.颔联所写情景一远一近,远处有惨淡的点点渔火;邻船也是羁旅之人,诗人想与对方说说话,但听不懂对方的语言。
C.颈联景物更有动感,江风吹拂,江涛汹涌;北斗星运转一周又回到原处,鸡鸣之声隐约传来,长夜将尽,天近拂晓。
D.尾联写五更时分,长江对岸传来几声凄厉的号角声,诗人想起那里是京口这个吴楚咽喉要地,油然而生苍凉之感。
E. “雾起江面、惨淡秋灯、荒鸡啼鸣、北斗星回、五更清角……”诗中的这些画面既是诗人秋夜的所见所闻,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小题2】(小题2)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诗昭示着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