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7:5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云峰胡先生文集序

明陈音

自孟氏没,儒道不明于天下,久矣!幸而有宋周、程、张、朱诸大儒继出,著书立言,以阐斯道之秘,然后道明而人知所向。自是传朱子之学者,又发挥其微词奥义,俾曲畅旁通,而古圣贤立教之旨,益以大明于世,若云峰胡先生其一焉。

先生讳炳文,字仲虎,世居新安之婺源。其学以博闻实践为要,其论议皆本于天衷民彝,其文章则如布帛菽粟之不可无,四方高第,云集于其门。时其族子淀请于朝为建明经书院,且有捐田养士之助。先生八十四卒,赐谥文通。所著《易通》《四书通》《感兴诗》及《纯正蒙求》诸书,皆已行于世,而后学宗之。太宗文皇帝笃意儒术,尝命儒臣博采诸儒要论,而云峰立论之见采者居多。向使先生获际斯时,其道必大行于世,惜乎!

丁宋元之交,位不昌而泽不流也。然道充自贵,言在永传,亦岂以大行穷居有所加损哉?世更兵燹,书院榛芜,云峰文集二十卷,亦散逸无存,七世孙用光刻志搜辑,仅得五十余篇,恒以未全复为憾。成化辛丑,用光之子乡贡进士濬,乃以书院颠末,白于提学侍御娄君克让、巡抚侍御胡君源梁,檄有司为之重建,焕然维新,又博访遗文,得倍增于旧。分为前后二编,谨录于册,其所未得者,尚力求而有待焉。成化丁未,东莱蓝君文绣以进士来宰婺源,德政宜民,间尝披阅是文,三复潜玩,遂命工锓梓,以广其传,而序于予!

先生之文一本于吾儒之道,可以淑人心、扶世教。逸于昔而得于今,实来学之所共幸,匪直胡氏子孙之私庆云尔。予末学浅陋,不克敷张万一,特序是文,散逸复得之由,俾后人有所考证。若夫娄君、胡君之为,台宪蓝君之为,守令用光父子之为,人后皆能知所重,而力于当为,足以为天下后世,是亦不可以不书。

(选自《云峰胡先生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已行于世 梓:刊印B.分为前后二编   姑:暂且
C.而序于予   属:写作D.足以为天下后世 劝:勉励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去世后,儒家学说一度不受世人重视宋代理学家们著书立说,使儒家学说得以再次显扬于天下。
B.胡云峰广纳前来求学的学子,并捐献田地供养他们,胡淀向朝廷请求为他修建明经书院,朝廷同意了。
C.胡云峰生逢乱世,学说未得到广泛传播,文集二十卷散失殆尽,胡用光因未能将文章搜集齐深感遗憾。
D.作者对胡云峰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还肯定了娄克让、胡源梁、蓝文绣这些人士和胡用光父子的努力。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文皇帝笃意儒术,尝命儒臣博采诸儒要论,而云峰立论之见采者居多。
(2)予末学浅陋,不克敷张万一,特序是文,散逸复得之由,俾后人有所考证。
【小题4】请简要概括胡炳文的学说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王阮亭

尤侗

①来书谓仆《清平调》一剧,为吾辈伸眉吐气,第不图肥婢竞远胜冬烘试官,摩诘出公主之门。太白以贵妃上第,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读竟太息,又复起舞。

②仆谓天下试官皆妇人耳,若闺阁怜才反过试官十倍。太白赋《清平调》、《上清调》,贵妃以玻璃七宣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敛绣巾再拜,不正天子门生真为贵妃弟子矣!

③假使太白当年果中状元,不过盲宰相作试官耳,不幸出林甫、国忠之门,耻孰甚焉?何如玉环一顾笑于朱衣万点乎?然仆甫脱稿,即有罪我为骂状元者,昔王渼陂作《杜甫游春》剧,人谓其骂宰相,今仆亦遭此语,何李白、杜甫之不幸,而林甫、力士接踵于世也。此又仆之助公太息者也。

(注释)①《清平调》:尤侗所撰杂剧,戏说唐代诗人李白等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剧中,唐玄宗让“知音懂律”的杨贵妃任主考,杨贵妃选李白所作《清平调》一曲为压卷,取为状元。②林甫、国忠:指唐玄宗时的奸臣李林甫、杨国忠。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第不肥婢竟远胜冬烘试官
(2)林甫、力士接踵于世
【小题2】下列选项最符合“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原意的一项是(    )。
A.于是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愧对许多女性。
B.因此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因为女性而惭愧。
C.才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在女性面前应该感到惭愧。
D.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竟然知道女性会因此而惭愧的。
【小题3】第②段列举李白和杨贵妃的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小题4】作者认为假使李白当年果真中了状元,也是件可耻的事,因为___________。
【小题5】谈谈你对第③段“此又仆之助公太息”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 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 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则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B.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C.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D.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
D.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就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B.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C.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
D.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注释:①此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不幸被捕,由故里转解杭州时所作。②鸱夷,皮革制的囊。传说伍子胥死后,吴王把他的尸体装在鸱夷里,浮于江中。伍子胥魂怒,驱水为钱塘江的江潮,常乘素车白马,立于潮头。
【小题1】下列对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起笔,既表明了诗人辞别故里后的去向,又暗示了诗人生死抉择的意向。
B.颔联写西湖畔于谦墓、岳飞祠,“日月”“乾坤”两意象开阔了意境,彰显了先贤的精神。
C.颈联写诗人愿与先贤平分三席墓地,为自己的“丹心”而无愧,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诗人借伍子胥的典故尽抒抗清之志,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小题2】“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描写想象的未来之景,下面诗句中运用了此手法的一项是(  )
A.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王勃《咏风》)
B.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小题3】张煌言有怎样一颗“丹心”?从全诗看,颔联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楮亭记

明 袁中道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①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②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③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④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注)①楮(chǔ)树:落叶乔木。叶似桑,皮可制纸。②枅:柱上的方木。栌: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③颒(huì):洗脸。④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提出了哪三条理由反对他人的提议?
【小题2】第①段结尾处提到《宥老楮诗》,有何用意?
【小题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到第①段成文也可结束,为何还要写夏天的一段?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