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蹭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竟于官/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B.伉直不容人之/则知明而行无
C.闻有书,多方购之/积成德,而神明自得
D.未尝宿留于中/而问客曰:“何为其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7:5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纟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B.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C.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D.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指已经去世,如思厥先祖父;妣,母亲,考妣,父亲和母亲,多指去世的父母。
B.讳,按礼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又不得不说。
C.《孝经》,六经之一;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孝经》《春秋》。
D.古之“学官”,指的是古代学校的官舍。这里的“学官”指官府办的学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免除多育之苦,孺人接受了老妪所献的民间偏方,饮尽盛二螺的杯水,不料落下了喑哑的后遗症。
B.归有光的外祖父周行与其母何氏,世代居住在吴家桥,距离县城东南面三十里。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D.归有光于文中特别说明,大姊的归宿为“孺人所许聘者也”,自己所娶亦是“孺人所聘者也”,以这种念念不忘的口吻,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
B.诸父异爨    迨:等到
C.凡变矣 再:两次
D.余牖而居    扃:门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庭 室西连中闺
B.某所,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
C.娘指叩门扉曰 比去, 手阖门
D.久,能以足音辨人  吾妻死年所手植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一段“而庭阶寂寂……珊珊可爱”几句诗意般的描写,情景交融,流露了作者居于此处的满足和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B.文章第二至第五段主要写项脊轩中发生的可悲的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项脊轩”为线索,将相关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
C.全文有一个“文眼”:“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写“可喜”,再写“可悲”,由喜到悲,就是全文结构脉络。
D.归有光选取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华丽的语言,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 大 河, 而放 之海 。 方 其 功 之 未 成 也 盖 亦 有 溃 冒 冲 突 可 畏 之 患 惟 能 前 知 其当 然 事 至 不 惧 而 徐 为 之 图 是 以 得 至 于 成 功

(节 选 自 苏 轼 《 晁 错 论 》 )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墙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先妣抚之甚    厚:亲切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天
【小题2】对“庭中通南北为一”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庭中\通南北\为一
C.庭\中通南北\为一
D.庭中\通\南北为一
【小题3】能够表现祖母对孙子关怀期望的一组句子是(   )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子内外开了许多小门。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常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时,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之成,则可待乎!”顷,持一象笏至,:“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遺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之,能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悠然亭记(节选)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变矣 凡:凡是B.余牖而居 扃:关闭
C.吾妻归宁 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省亲D.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阴:文中指娄水的南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二世B.吾家读书久不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烟云杳霭
B.妪,先大母婢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
C.顷,持一象笏至 不独一时所适
D.久之,能足音辨人   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室西连于中闺D.其制稍异于前
【小题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园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
D.《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小题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子 墨 子 言 曰 仁 人 之 所 以 为 事 者 必 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去 天 下 之 害 以 此 为 事 者 也 然 则 天 下 之 利 何 也 天 下 之 害 何 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注释)①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并写有一篇《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    ②吴越:指吴越王,即钱镠。 ③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了宋王朝。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淮南纳土 迨:等到
B.及四世   垂:将近
C.乃为释子所重如此  钦:敬重
D.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  澌然:冰块消融的样子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即点明文瑛所居之地乃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昔日所建沧浪亭的旧址。后文的记述历史、抒发感慨,都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进行的。
B.文章记述了沧浪亭多次发生变化的过程,即由“亭”到“园”,再到“亭”,最后到“庵”的变化,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概括能力和广博的学识。
C.作者别具匠心,在历史的对比中,赞美了苏舜卿的沧浪亭。作者深刻的寄寓,不言明而令人尽可意会,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
D.本文的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平淡直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小题3】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2)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