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溃演迤,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公文敏典礼闹,学士为具言照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照甫果得。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

(选自《列朝诗集小传》,有删节)

[注]①王弇州:指王世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能文 属:写作
B.临川则不难行 抗:抵挡
C.贾人翁氏梦熙甫之   趣:催促
D.熙甫果得   隽:考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乡试取得第二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但后来八次参加殿试,都没能考取进士。
B.归有光在处理诉讼案件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断案,上级官员大多数不喜欢他。
C.王世贞与归有光之间存在矛盾,曾经遭到归有光的批评,被认为是狂妄而平庸的人。
D.王世贞晚年改变对归有光的看法,称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欧阳的传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2)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归有光诗文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7:5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浒传》序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序。
【注】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 理:料理
B.便课其缚帚织席     课:督促
C.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毕:全都
D.其所发明,四方可遇 遇:碰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而有之之谓     句读之不知
B.某甲于今若干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非但安分,亦以路遥 故为之文以志
D.吾友读之而乐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讲起,感慨时光匆匆,生活单调,感觉人生无甚乐趣, 并为过往难留而心痛不已。
B.作者与朋友以饮酒、闲谈为乐,谈话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但因所谈传闻无法被证实,所以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
C.《水浒传》多是作者在朋友散去后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但因构思已久,所以不必苦思冥想,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写作的灵感。
D.这篇序写得含蓄、隐晦,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水浒传》的内容。作者用表面的闲适散淡,掩盖《水浒传》的真实写作意图,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写这本书的用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 发 之 言 不 求 惊 人 人 亦 不 惊 未 尝 不 欲 人 解 而 人 卒 亦 不 能解 者 事 在 性 情 之 际 世 人 多 忙 未 曾 尝 闻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
(2)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求志园记

(明)王世贞

①吴域之东北隅,为友人张伯起园。园当其居之后,问遗以度,入门而香发。则杂荼靡,玫瑰屏焉,名其径日采芳,示吴旧也。径逶迤数十武,而近有庭廓如,名其轩日怡旷,示所游目也。轩之右三而楹者,以奉其光隐君像,名之日风木堂,示感也。轩之右斋以犹图史,名之日尚友,友古也。斋之后馆,馆临大池,中多金银玳瑁杂细鳞,名之曰文鱼,池所蓄也。穿池而桥,循桥稍西南,为古梅十余树,名其廊曰香雪,言梅德也。

②伯起之言曰:“吾吴以饶乐称海内冠,不佞夫差之墟。甲第名圃,亡虑数十计,即屈诸君指且遍,亡及吾园者。诸材求之蜀、楚,石求之洞庭、武康,卉木求之百粤、交州,鸟求之闽、广,而吾园固无一也。然至于旦而旭,夕而月,凤于春,雪于冬,诸甲第名圃所不能独擅而长秘,而吾得窃其余。吾他无所求,求之吾志而己。且不见夫都将相贵重用事于长安东者耶?彼其于忠若无所不之,然往往人得挟其遇以屈吾志。吾外若伸而中则屈,甚或发其次,且慨叹于所见,而辐辏沃丽之地,等之于荆榛鸟雀之区,闻歌以为哭,见乐以为忧,而不悟其所自。吾无所求伸于外,然吾求之于千百祺注之前而若吾俟,求之八荒之际而著吾应,求之千百禊之下而若吾为之符节者,此岂可与豪举迹赏者道哉?”

③王子闻之,叹曰:“善乎!子之求也。志则可与闻乎?”伯起笑而不答。王子有间日:“命之矣。”

注禩:即祀,表示“年”的意思。

【小题1】第①段按照口口顺序描写求志园。
【小题2】下列用来描述求志园的词语,不贴切的一项是(    )。
A.花木秀美B.自然天成C.古风浓郁D.格局雅致
【小题3】分析第②段张伯起从“甲第名圃”说起的用意。 
【小题4】下列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为了完成心志无所不做,但往往受制于人而难以施展抱负。
B.他们看似实现了理想无所不能,却处处要委屈自己来换取机遇。
C.他们为了追求志向似乎无所不能,但每每受制于人才赢得机遇。
D.他们看似实现了想得到的目标,却常常要委屈自己才换来机会。
【小题5】张伯起说:“吾他无所求,求之吾志而己”。依据文意,推断“吾志”的内涵。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1)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2)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3)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4)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5)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段中懋修“忽染一种狂气”,这“狂气”具体含义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吾言止此矣,汝思之!
B.乃不俯寻吾所得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
C.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D.所谓之楚北行    蹈吾之所失
【小题3】归纳第三段段段意。
【小题4】作者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因是:
【小题5】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儿子的家书,在信中张居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结合文章从“情”与“理”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凡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委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