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是中西方世界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二者在极其相似的外貌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
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从产生之初便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骑士文学可以说是欧洲基督君主专制社会的主流文学形态和文化形态,历来便被上层统治者所倡导。相反,武侠文学以其自身的精神内涵构成了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冲击,因而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因此,可以看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武侠文学拥有较高的民间地位,植根于民间文化传统之中,但是站在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却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拥有主流话语权,无法进入主流文化传统。
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缘自各自的历史文化语境。从某种意义上讲,英雄的最高荣誉就是被授予骑士的头衔,而骑士也就象征着英勇与忠诚。骑士的荣誉来自封建领主的授予,骑士(英雄)已经被国家意识形态化,所以,国家意识形态化是骑士文学最大的审美特征。骑士对爱情的向往与追逐如同对骑士头衔的向往与追逐一样,无不带有心理上的虚荣感和精神上的征服意识。这一点表现在东方的侠客美人上则完全不同。侠客象征着个体生命的活力与个性的自主意识,与“集体主义”“国家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可谓大相径庭。侠客就代表着自我解放,代表着个性展示,代表着任侠使气。“孤独感”可谓是武侠文学有别于骑士文学国家意识形态化之最大的审美特征。
侠客的孤独性注定了需要心理安慰。因此我们在武侠文学里面看到的美人不但外貌美而且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可以说,武侠文学对美人的刻画达到了浪漫主义者浪漫想象的极点。而更有特色的是,骑士文学中几乎全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与追求,而武侠文学中却恰恰相反,往往是美人对侠客的思慕与追求。这种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充分满足了侠客孤独心理的慰藉。对比骑士对贵妇人的虚荣心理和征服意识,只有侠客才是真正有可能尊重妇女、爱护妇女的人,因为,美人带给侠客的是心理的慰藉,美人在武侠文学中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侠客的知己挚友。同样是爱情,刻骨铭心之感在侠客身上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侠客本身追求的就是个性解放,就是一种打破权威,反叛传统的角色,所以侠客的爱情往往荡气回肠,刻骨铭心,感天动地。因此爱情浓郁的悲喜情绪是武侠文学的另一审美特征。
千古文人侠客梦,相比于骑士文学的消遣与愉悦,武侠文学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果说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上层统治者意识的体现,那么武侠文学则是中国因民心态在文学审美上的体现,代表着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理想和民间意志,其间包含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
(摘编自张田《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骑士文学源于西方世界的文化,虽和我国武侠文学表现形式相似,但内蕴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是不同的。 |
B.武侠文学中的侠客代表着个性的展示和自我的解放,展现出个体生命的活力,显现出他们的任侠使气。 |
C.骑士文学中的绝大多数骑士都是在爱慕和追求贵妇人,其对女性的征服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妇女的尊重和爱护。 |
D.武侠文学中的侠客的爱情往往荡气回肠,刻骨铭心,感天动地,爱情浓郁的悲喜情绪是武侠文学的审美特征之一。 |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阐述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的异同。 |
B.第二段从武侠文学,骑士文学和上层统治者的利益关系的角度论证其不同的地位。 |
C.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武侠文学的审美情趣高于骑士文学的审美情趣的观点。 |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武侠文学相对骑士文学更深层次的内涵,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
A.骑士文学被西方上层统治者倡导,而被民间排斥;武侠文学被主流文化排斥,但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地位。 |
B.骑士头衔是西方国家授予英雄的最高荣誉,所以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逐也就自然地带上了强烈的虚荣意识。 |
C.武侠文学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刻画侠客身边的美人,让她们不仅外貌美丽,而且都扮演着侠客的知己挚友。 |
D.从骑士文学中可以读出西方上层统治者意识;从武侠文学中可以读出中国国民心态以及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