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0 08:5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另一个指标,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指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例。这是一个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44.2%提高到了50.5%,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标志。
为什么服务业发展能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呢?这也有规律可寻。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就相对较高。比如,全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70%左右,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多在75%以上。
(摘编自《详解“十三五”: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2016年5月7日央广网)
材料二:
 
(摘编自周斌《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的京沪比较》,《上海经济》2017年第3期)
材料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印发了《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效率基础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55%。
“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
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服务业发展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我国将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社会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同时,我国还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推动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大发展。
材料四:
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最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但这种地位并不稳固,服务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其相对滞后的格局亟须改变。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明确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越位”,即政府大量介入微观经济领域,甚至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缺位”,即对很多应该加以管理的事务没有发挥管理作用。政府尽可能不要直接参与,而应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历来是相互促进的,通过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载体和条件,是极为重要的路径选择。
深化分工与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我们应在分工与互动中实施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将高端服务元素坚实地嵌入制造业之中,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当前,尤需积极开放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政府规制。
(摘编自夏杰长、李勇坚《让服务业的带动力更为强劲(观察与思考)》,2014年07月13日人民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B.2015年京沪两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都在65%以上,且近几年都呈不断攀升态势。
C.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
D.《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制定的目标是有现实依据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服务业增加值也就相对越高,二者之间是基本成正比的。
B.2015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上海约10个百分点,但2013—2015年之间,两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C.随着服务领域拓宽、服务品种增加,服务业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对改善民生助力也很大。
D.目前我国服务业还有许多缺点,如专业化、精细化不足,品质不高,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E. 服务领域双向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的必然选择。
【小题3】根据材料四,我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州城里的诸君曾为吃上“傅家豆腐卷儿范氏麻花儿”而引为荣耀。不知不觉中,两家名声愈见大了。
范家麻花儿虽未著书立作,但也为“陈州一绝”。那麻花儿两头一般亭,中间不鼓肚儿。酥焦,看上去硬邦邦,掉在地上捡不起,可谓老少皆宜。别家麻花儿均为四股儿,范家麻花为六股儿。那时节,傅家专在城内设了场,主卖豆腐,兼卖豆浆。赶集上店的庄户人,城里的小商小贩儿,早点均爱吃这种小吃。味儿鲜不说,主要是便当:两张豆腐,四根麻花,一碗豆浆,不多会儿便可下肚。饱嗝一打,三味儿齐出,真是美极了!
傅家是乡下人,范家是城里人。两家搭档,四间筒子房足能独当一面。范家在后,傅家在前,只用半间,余下的空处全摆了矮饭桌、小竹椅,显得宽敞。顾客一到,便有人吆喝:“豆浆一碗豆腐两张麻花儿四根——”随着拖音,范家便扭身递过来麻花儿,轻轻放在豆腐上;傅家人顺势一卷,交给了手端豆浆的顾客……
范师傅叫范家三,名家三却排行为二,因而人称范老二。范老二五十多岁,腰板还硬朗,站街面一天不停闲,倒也不觉累。傅师傅叫傅传书,名字虽雅,却不识文墨。他比范老二小几岁,身材高大,三四百斤的担子一下能挑十多里。
这一天早晨刚出门,一个夜间巡防的鬼子兵前来喝豆浆吃麻花儿。日本鬼子吃喝历来不掏钱,又要尽他们吃。范师傅胆小,格外害怕日本人,每每盛豆浆,那手就禁不住地抖。当他胆怯地递给那鬼子豆浆的时候,不小心溅了出来,烫了那鬼子的手。那鬼子面目凶恶,夺过碗就朝范师傅砸去。范师傅躲闪不及,落了个满身豆浆。吃饭的人都吓得惊叫一声,跑出了饭铺。傅师傅看不过,上去劝阻,不料那鬼子又一拳打来,一下子把傅师傅打个满脸是血。傅师傅怒不可遏,抓起一条凳子就要与鬼子拼命,范师傅急忙拦住了他。那鬼子骂骂咧咧,抡起了“三八”大盖,把小店砸了个稀里哗啦,然后余怒未消地走了。
望着傲横的小鬼子,傅师傅愤愤地说:“这口气一定要出!”
“算了算了!没出人命就是万幸!”范师傅边收拾残局边劝傅师傅说。
“你能忍我不能忍!”傅师傅擦着脸上的血迹说,“这仇我一定要报!”
“可别胡乱想!”范师傅吓得变了脸色,劝道:“这年头,保命都保不住,你岂能再去拼命?”
傅师傅望了范师傅一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再也没说话。
当天夜里,傅师傅就出走了。
从此,陈州城里的日本鬼子就经常失踪,最后尸首总是从城湖里浮上来,又肿又烂,很是令人解气。范师傅知道,这是傅师傅干的。他禁不住为傅师傅担心,每天总要烧一炉香,求上神保佑傅师傅。可是,傅师傅还是被日寇抓住了。原来,傅师傅白天睡觉,夜间蒙面而去,悄悄贴近鬼子哨兵,用绳索朝脖子里一套,背起来就走。鬼子连连失踪,便布下了圈套,用草人化装成哨兵,人躲在暗处,傅师傅没防,便落到了鬼子手中。
日寇恨死了这个“冷面杀手”,决心杀一儆百,先让傅师傅游街,然后带到淮师的大操场,挖一个坑,活埋到胸部,再让人骑战马在操场里飞奔……
傅师傅死后,范师傅三天没吃没喝。三天以后,他也失踪了。不久,陈州抗日支队里多了一个做饭的老头儿。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傅家豆腐薄、白、香、筋道的特点,以及范氏麻花形状独特、通体酥焦的特点的描绘,使读者对“陈州二绝”有了深刻的印象。
B.小说用语言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范师傅和傅师傅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画线句子表现了傅师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
C.小说写日本鬼子吃喝从来不给钱,还打了傅师傅,砸了豆腐店,既表现了日寇的蛮横嚣张,又推动了后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D.傅师傅惨烈的牺牲,深深地刺激和打动了范师傅,他在悲痛了三天以后,毅然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体现了一个小人物的觉醒。
【小题2】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傅氏豆腐和范氏麻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中范师傅和傅师傅两个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又有相似之处,请分析这两个形象的异同之处。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 “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 “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⑦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⑧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虽然,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节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8月9日)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和、宜纸等方面,阐明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B.第③段中,宗白华认为书法之所以能取代音乐,是因为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C.第⑤段阐述笔墨的特殊性灵在于能够显现文人的精神,传达情感和思想,体现人们的审美追求。
D.第⑦段中,苏轼能将他的操守落实到作品中,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黄庭坚认为他是出类拔萃的。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古今名人的精辟见解,以突出笔墨艺术独特的表现力与艺术魅力。
B.文章后半部分论证了中国人用笔墨艺术外化精神世界,内化道德人格,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C.文章以介绍笔墨的特点为前提,重点论证中国文人对笔墨的超越,是按照内在逻辑逐层推进的。
D.第④段独句成段,承接上文,表达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表明下文将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小题3】(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笔墨的“超越”的具体内容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作为书画主要工具的毛笔、墨,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在中国书画的传统中,笔墨已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而不仅限于物质的追求。
C.笔墨的训练本身不是目的,调笔用墨不仅是技术性的活动,而且是道德人格的修炼。
D.笔墨游戏的价值取向在挥毫泼墨之中让庄禅哲学融入其内,以陶冶情操、释放个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 味

姜钦峰

鲁尼是个年轻的摄影师,此次孤身前往西部原始森林,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鬼兰”。这是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如果能拍到“鬼兰”的独家照片,肯定能卖出高价。但森林里常有黑熊出没,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他不敢贸然进山,必须在当地找一名向导。

鲁尼慕名找到阿杰家,想请他做向导。阿杰50多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世世代代都住在山脚下。鲁尼刚说明来意,阿杰就把头摇得像摆钟:“你疯了,现在是黑瞎子繁育的季节,性情最凶狠的时候,我可不想陪你去送死!”黑熊的视力差,当地人习惯称为黑瞎子。

鲁尼早有心理准备,遭到拒绝并不意外,他再三恳求,并主动提出愿意多付一倍报酬。阿杰架不住软磨硬泡,只好说:“除非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你都必须听我指挥,否则你就另请高明吧!”鲁尼欢天喜地,满口答应,只要能找到“鬼兰”,什么都不在乎。

万事俱备,阿杰却按兵不动,决定三天后再进山。鲁尼住在阿杰家里,心急如焚,但考虑到有约在先,也不敢多问。按照阿杰的吩咐,在这三天之内,鲁尼不准刷牙洗脸,不准流澡,连衣服鞋袜都不准换,当然阿杰自己也照做。炎热的夏季,鲁尼几乎浑身发臭,苦不堪言。

终于熬到第四天,两人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出发时,,鲁尼主动背起了所有的粮食和装备,阿杰乐得轻松,专心做向导。

两人在路上边走边聊,阿杰说:“所有的野兽都怕人,遇到人就会自动躲开,但黑瞎子视力弱,常会把人误当成其他动物攻击。”

鲁尼忽然紧张起来:“万一遇到黑瞎子,怎么办?”

“千万别跑,因为人根本跑不过它,最好躺在地上别动。

“那不是等死吗?”鲁尼半信半疑。

阿杰笑了笑,胸有成竹道:“黑瞎子虽然看不清,但唤觉特别灵敏,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会吓跑,所以我们身上的气味越浓,就越安全。”

鲁尼恍然大悟,难怪三天不评洗澡,天知道是真是假!

阿杰和鲁尼在森林里转了三天三夜,仍未找到“鬼兰”,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这天傍晚,他们正在前行,忽然闯出一只大黑熊,敦实得像枚炮弹,低吼着直冲过来。阿杰并不惊慌,马上躺在地上不动。鲁尼吓傻了,担头就跑,早把阿杰的交代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阿杰见状,急得大喊:“快快躺下,你跑不过黑瞎子的!”

鲁尼头也不回,边跑边说:“对不起,阿杰,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能活命。”原来他心里早就想好了,万一遇到黑熊就拼命跑,因为黑能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最远的那个最安全。

眼看鲁尼越跑越远,阿杰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躺在地上装死。

黑熊渐渐逼近,忽然闻到阿杰身上发出的强烈气味,知道是人的气味,吓得赶紧后退两步,往别处去了。黑熊走远了,阿杰从地上爬起来,环顾四周,鲁尼已不见了踪影。山林寂静,只有鸟叫和风吹树叶的声音,阿杰孤零零地站在大树下,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从头凉到脚,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绝境!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都背在鲁尼身上,食物也被他带走了,阿杰无法与外界联络,走不出这片原始森林。

就在阿杰绝望时,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肯定是鲁尼!阿杰来不及细想,不顾一切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他发现浑身是血的鲁尼正疼得在地上打滚,右腿已被咬断,血肉模糊。原来,黑熊撇下阿杰后,很快又追上了鲁尼,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瘋狂地袭击了鲁尼。阿杰赶紧打开鲁尼的旅行包,找出药品和绷带,帮他包扎止血,然后迅速拨打卫星电话求救。几个小时后,救援直升机把鲁尼送往医院。

半年后,鲁尼伤愈出院,拉着拐杖又去找阿杰。他指着自己残废的右腿,愤怒地质阿阿杰:“你说黑熊闻到人味就会躲开,它为什么还攻击我,难道我身上没有人味?”

阿杰满脸沮丧,回答道:“你有人味吗?早知你如此没有人味,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敢带你进山啊!”

(选自《绝妙小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鲁尼为了能在西部原始森林寻找到“鬼兰”,并将可能拍到的“鬼兰”独家照片卖个高价,找到经验丰富的阿杰做向导。
B.文中面线的句子用了动作与语言描写,写出了阿杰出于经验而不答应给鲁尼做向导的决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C.在森林里一见到黑熊,鲁尼立马下意识地撒腿就跑,也不听阿杰的劝告,因为他认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
D.最后阿杰也感到了绝望,因为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食物都背在鲁尼身上,被鲁尼带走了,他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用“人味”做小说标题的用意。
【小题3】阿杰为什么说鲁尼“没有人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小题
材料一:
9月23日,“全球新媒体与社会公益峰会-北京论坛”暨“益起来——公益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北京联合国大楼举办。来自公益慈善和新媒体的领袖们近百余人汇聚一堂,就新媒体在促进社会公益、推动人类健康与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新浪微公益执行主编杨光出席论坛并致辞:
今年最火爆的一个公益活动无疑就是冰桶挑战了,这场慈善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让大家充分体验了冰桶的感觉,同时又传播了公益理念,帮助了更多的弱势群体。
8月17号早上,我们开始接手冰桶挑战话题,经过我们产品团队的努力,到当天晚上11点,整个项目上线只用了40分钟,保证了项目与话题热度同步。到今天为止,话题阅读量从最初73万已经提高到46亿,微公益筹款超过750万,捐款人数超过4万多人。特别是合作机构瓷娃娃,它本来是一家很普通的民间公益组织,粉丝这次增长了十倍,可以说突飞猛进。冰桶挑战很快从IT圈,从雷军以及一些企业家,迅速延伸到或者说传递到像刘德华、王力宏、周杰伦这样的明星大腕。活动期间,超过200位明星发布微博@项目链接,33位明星捐款,明星捐款超过36万元。我们接触了一些媒体,像京华时报、法治晚报、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都参加冰桶挑战,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
我国约有20万渐冻人群体,而且相比之下,针对渐冻人的慈善活动极少被大众知晓,而关注这个的公益组织就更少了,即便是公益圈的媒体也很少有哪个组织做这个项目,更多地是一些个案被传统媒体报道了,引发媒体关注,给他一些捐款或者是帮助,但是这种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很难从系统上一次性或者说可以长期关注这个群体。但是这次冰桶挑战,我们看见了,并让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了什么叫渐冻症,什么是渐冻人群。而且冰桶挑战用快乐的方式做公益,让大家从慈善中得到了快乐,这恐怕是冰桶活动在中国风行所具有的更深层意义。
(2014年9月29日,新浪公益)
材料二:
2014年8月23日.“2014南宁绿色家园(秋季)家装建材博览会南国早搬家博会”在广西区科技馆隆重举行。当天上午博览会举行士模特冰桶挑战赛公益活动,男女相互用冰桶挑战轮流淡水,泳衣模特参加“冰桶挑战”,吸引了众多顾客与观众的参与。
2014年8月21日,山东省济南市泉城公园,冰桶挑战赛现泥浆版,少女身穿比基尼,大盆的冰水泥浆从头顶倾斜而下,女孩们还在泥浆中摔跤,身上瞬间沾满泥浆,如同泥人雕塑。男孩们上演暴力版的泥浆挑战,大桶黄土泥浆和彩色泥浆互泼,浑身上下被泥浆覆盖。
2014年8月22日,遭遇干旱的河南省,民众拿着水桶聚集在中原大佛前。人们举起空的水桶等器皿,喊出“我们要喝水”,中原大佛管理方在现场发出倡议,“传递爱一心,也要珍惜水资源!”“河南,请对‘冰桶挑战’说‘不’!”的口号,呼吁改变方式救助渐冻人。
(2014年8月26日,东南网)
材料三:
年底是台湾“九合一”选举,作为各色候选人,自然把冰桶挑战看作抢报纸版面的良机。比如连胜文、柯文哲这对台北市长选举的死对头,就率先完成。他们争先恐后,一方面是迎合民众的关注,一方面也是迫于指名人放话带来的压力:不在24小时内完成,“台北市长就选不上’。当然,不是所有政坛人士都认同这种“捆绑”,有人就觉得台湾政客加入此类创意患善,无异于东施效颦。
这个为罕见病患者募捐的活动,似乎渐渐沦为名人的“慈善秀场”。冰桶挑战的点名过程,已成为另一种代言商业行销活动,成为展现人脉网络的工具,一种另类的炫言行为。有媒体刊文呼吁,民众捐款即可,别再拿利他名义遮掩自我炫耀的举动。毕竟,公益活动的重点是“渐冻人”,而不是“水桶秀”。慈善可以是由名人推动,但其最终目的应当是让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帮助更多普通人。不要让慈善活动成为名人的专属,才能让慈爱之心星火燎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8月22 日)
材料四:
中国日报网9月7日电(柳洪杰)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5日刊文,根据最近的一次读者调查,分析日本民众对于“冰桶挑战”的态度,结果显示,赞成者仅为23.4%,而反对者占76.6%。
关于被点名后会怎么办,回答“什么都不做”的受访者占69. 6%,比例最高。而“向援助团体捐赠100美元”占23.8%.“从头浇下冰水”占2.3%.“两者都做”为4.2%。
赞成者的主要观点有“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参加募捐就是发扬互助精神,令人高兴”(7l岁,男性),“成为了捐款活动的契机,非常好”(34岁,女性),等等。
回答称“将向援助团体捐赠100美元”的一位50岁男性表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将以自己的方式提供帮助。不过不打算挑战别人”。而称“两者都做”的一住71岁男性则指出,“如果仅仅从头浇下冰水而不捐款,就仅仅是做秀”。
反对者方面则认为,“如果浇下冰水导致有人死亡,应该怎么办呢”(27岁,女性),“感觉这只是名人的做秀”(59岁,男性),等等。
回答即使被点名也选择“什么都不做”的人的看法包括,“捐赠应该是自发性的,不应被强制(挑战)”(62岁,女性),“疑难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53岁,男性)。
报道指出,虽然AKB48制作人秋元靡、滨崎步等很多日本艺人都参与了冰桶挑战活动,但也有艺人开始对这一活动提出了反对意见,有艺人已经表示,很多日本艺人并未了解到这一活动的本质,只是被点名就泼水,但是这已经丧失了活动最初要达到的本质性。最开始冰桶挑战只是想让更多人认识到还有这样的罕见病,同时希望人们更多地向公益组织捐款,现在在日本几乎已经偏离了轨道。也有很多艺人在被指名后直接拒绝了挑战,他们觉得捐款比泼水重要,因此已经决定捐款,就不会泼水了。
(2014年9月7日,中国日报网)
(l)阅读材料一,简要分析“冰桶挑战”火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冰桶挑战”与河南“对冰桶挑战说不”活动在效果上的共同点。
(3)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分析“冰桶挑战”的弊端。
(4)结合材料四,请谈谈你对“冰桶挑战”的积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