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轼既除丧,即葬姑。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宋史苏轼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B.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C.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D.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厌久乃信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比冠:冠,即弱冠,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比冠”指到二十岁。
B.殿试:中国古代科举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主持考试,自唐武则天开始施行。但凡能参加殿试的人都是进士。
C.丁忧:旧指遭到父母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丁母忧”即遭遇母亲丧事。
D.翰林:本文指翰林院,英宗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意味着要将苏轼列入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因为翰林院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精英,他们的社会地位优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苏轼十岁时,父亲就游学四方,他由母亲抚养教育,我们从程氏与苏轼的对话中可知,程氏的才能和见识超出一般的妇人。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他写的文章《刑赏忠厚论》得到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认可,欧阳修开始想把他定为进士第一名,后又放在了第二名。
C.英宗做藩王时就听到苏轼名声,治平二年时,想召他进翰林院,但宰相韩琦嫉贤妒能,从中作梗。
D.苏轼父亲苏洵临终时嘱咐苏轼,将苏轼姑母安葬,苏轼为父亲服丧期刚满就立刻完成父亲的遗愿。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0 09:59: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茂良,字实之。绍兴八年,进士第。父母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累迁吏部郎官、监察御史。
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崇宁、政和以来,小人道长,内则憸腐窃弄,外则奸回充斥。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时内侍龙大渊、曾觌皆用事,故茂良及之。
迁右正言。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尝论大渊、觌奸回,至是又极言之,曰:“二人害政,甚珂百倍。”疏入,不报,即家居待罪。章再上,除太常少卿,五辞不拜,除直秘阁、知建宁府。自以不为群小所容,请,不允。上后知二人之奸,既逐于外,起茂良广东提刑,就知信州。
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拜参知政事。
淮南旱,茂良奏取封樁米十四万,委漕帅振济。或谓:“救荒常平事,今遽取封樁米,毋乃不可?”茂良以为:“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他日,上奖谕曰:“淮南旱荒,民无饥色,卿之力也。”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得旨,下帅臣体访。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密以省吏付棘寺推鞫,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茂良不复辩。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B.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C.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D.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指古代帝王给予死去的贤明高尚、有功德、有操守的大臣的含褒扬意义的称号。
B.祠,祠禄的省称,宋时指大臣罢职后,朝廷令其管理道教宫观,实无职事,但领取俸禄。
C.荒政,指古代政府在荒年为应对灾荒、赈济百姓、避免社会动荡而施行的救灾政策。
D.棘寺,古时最初于棘木之下听讼断狱,后来大理寺掌管刑狱,故又称大理寺为“棘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茂良事亲至孝,敢于上疏直言。父母去世,他捶胸顿足,号哭声令邻居不忍听闻。江、浙发生水患,宋孝宗令言时政阙失,龚茂良直指小人专权。
B.龚茂良甘冒风险,反对內侍专权。內侍龙大渊、曾觌害政,龚茂良曾不止一次冒着遭受降职处罚的危险向皇上进谏,皇上最终接受了他的处罚建议。
C.龚茂良心系百姓,全力救助灾民。江西连年大旱并引发瘟疫,他在救灾的同时让医生救治病人,保全数百万人性命;面对淮南灾情,他奏请调拨封樁米救灾。
D.龚茂良深受信任,遭诽谤不辩解。有大臣欲借审讯通判的机会累及跟通判同乡的龚茂良,将案件报奏,皇帝深信龚茂良不会参与,龚茂良也不为自己辩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
⑵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父希尧。晋有天下,希尧累历清显。思恭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嗓,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賜窄衣、金带、钱二百万,仍以途涉诸部,令别赍金帛以遗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曰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煤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杨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秦州。坐撞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阃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B.思恭上言/赦过宥罪^义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C.思恭上言/赦过宥罪八义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D.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后世沿袭设置。
B.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二人皆以军功著称,后世并称他们为“卫霍”。
C.下车,本义是古代做殉葬用的粗陋木制车,后来指官吏初到任。
D.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它地处长江之外,也称“江左”“江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思恭处事有度,很能服众。刘继勋人朝,契丹人汴,军士请求立段思恭为州帅,段思恭对他们言明利害,拒而不从,此事就此停止。
B.段思恭果敢干练,善于机变。亡命之徒进逼眉州,军士缺乏斗志,他假托皇帝诏令,招募士兵,厚赏冲锋在前的军士,鼓舞士气,大败贼寇。
C.段思恭为国分忧,颇受重用。皇帝命他镇守灵州要地,他悚慨允诺,受到厚赏;因沿途要经过多部,皇帝又让他多带钱帛以备赠送之用。
D.段思恭缺乏远见,有损邦交。他的小吏与回鹘使者发生争执,他扣留了使者几天;后来回鹘派人询问缘由,他不予回复,致使问鸺多年不进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千,不许,令知州事。
(2)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后晋少帝石重贵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皇帝纪年的一种名号。
B.文中的“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置的“州”一级的地方军政长官。
C.“行营”有多重含义,既指出征或狩猎时的营帐,也指行军,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文中的“班师”指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古文中常有班师回朝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勇猛,奋不顾身。他在檀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得到后晋少帝的称赞。
B.药元福临危不惧,敢用奇兵。他同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作战时,出敌不意迎风而战,敌军大败。
C.药元福处险不惊,善用谋略。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独自出战,率部进军出击,击溃敌军。
D.药元福分析精准,预料准确。在后周世宗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兵时,他准确预判出敌人定要追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元秸初,为国母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竞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夏人方修贡人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
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为“天狼”。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案件,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C.杜纮义正直勇敢,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再敢于提及此事。
D.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扫,医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