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西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2】下列对文本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骑,本意乘坐的动物,一般指马,也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B.亭长,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C.籍,即项羽之名,项羽名籍,字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勇武刚强,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带领八百多名部下溃围,从白天一直到晚上,终于向南突出重围。
B.项羽溃围南出被追,陷入大泽之中,于是他带领着骑兵向东跑,渡过淮水,到达东城。
C.项羽久经沙场,在八岁时候就随叔父起兵,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
D.项羽绝不苟且,关键时刻没有接受乌江亭长让自己横渡乌江的建议,他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心中有愧。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10:3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绌”指遭贬谪,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诸多的迁客骚人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学。常用来表示贬谪的词语还有免、夺、迁、放、窜、谪、出等。
B.“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古人的“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B.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选自《史记》,有删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公“仁”的一组是
①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
②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③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
④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⑤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⑥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⑥D.②③④

同类题3

(题文)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 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②汉军至,无以
C.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②骓不逝兮可奈何
D.①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所趋异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狂惑。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报任安书》)

(二)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小题1】以下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剌谬:错误
B.之所趋异也  用:因为
C.夫《诗》《书》隐约者   隐约:言简义深
D.其文直,其事  核:翔实正确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喟然而叹曰
B.太史公执迁手泣曰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
C.居忽忽若有所亡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以通狂惑 正色邪
【小题3】下列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从任安情意恳切的来信中似乎读出了抱怨,因为遭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已无力完成任安所嘱托的推举贤才的任务,为此,司马迁提笔写下这封回信。
B.司马迁原本在黄河边上的山的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的生活,四处出游考察,观察儒风,学习礼节,遗憾的是未能参加天子的封禅大典,郁郁寡欢。
C.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隐忍苟活,奋发图强,着手记述从皇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写就史学巨著。
D.《报任安书》从大的段落上看,层次明晰,逻辑性强;但从细节上看,又常常不厌重复。这些小的重复反而给人一种曲折反复、滔滔不尽之态,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司马迁那一腔急于宣泄的悲愤心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迁 既 死 后 其 书 稍 出 宣 帝 时 迁 外 孙 平 通 侯 杨 恽 祖 述 其 书 遂 宣布 焉 至 王 莽 时 求 封 迁 后 为 史 通 子
【小题5】翻译
(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节选自《游侠列传》)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______________)
②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______________)
③使之嚼 (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加点的字。
所杀甚众    (______________)
⑤然其自喜为侠甚 (______________)
⑥不其功 (______________)
⑦解姊子解之势 (______________)
去 (______________)
⑨解使人知贼处 (______________)
⑩公杀之当    (______________)
⑪皆解之义    (______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以”。
⑫解父以任侠    (______________)
⑬以翁伯之义    (______________)
⑭欲以辱解 (______________)
⑮具以实告解    (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⑯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