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漪堂记

袁宏道

余既僦居东直房,洁其厅右小室读书,而以徐文长所书“文漪堂”三字匾其上。或曰:“会稽,水乡也,今京师嚣尘张天,白日茫昧,而此堂中无尺波一沼之积,何取于涟漪而目之?”居士笑曰:“是未既水之实者也。夫天下之物,莫文于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几千里。细则为罗觳,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绅,立则为岳玉;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故天下之至奇至变者,水也。夫余水国人也。少焉习于水,犹水之也。已而涉洞庭,渡淮海,震泽,放舟严滩,探奇五泄,极江海之奇观,尽大小之变态,而后见天下之水,无非文者。既官京师,闭门构思,胸中浩浩,若有所触。前日所见澎湃之势,渊洄沦涟之象,忽然现前。然后取迁、固、甫、白、愈、修、洵、轼诸公之编而读之,而水之变怪,无不毕陈于前者。或束而为峡,或回而为澜,或鸣而为泉,或放而为海,或狂而为瀑,或汇而为泽,蜿蜒曲折,无之非水。故余所见之文,皆水也。今夫山高低秀冶,非不文也,而高者不能为,顽者不能为媚,是为死物。水则不然。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夫余之堂中,所见无非水者。江海日交于睫前,而子不知,子则陋矣,余堂何病焉?”

(注释)①天绅:形容瀑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渡淮海,震泽________________
(2)而高者不能为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划直线句主要表现出水的□□□□。
【小题3】下列对“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文章要用心作就能像水一样机敏,是相同的情况不同的表现形态。
B.所以文章的创作与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相同,表现形态不同。
C.所以文章的中心应和水一样机敏,这两者是一种情况但表现形态不同。
D.原先文章的创作和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不变但形态可以多变。
【小题4】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10:4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余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 《徐文长传》

【小题1】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⑴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
⑵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①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②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③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④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⑤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  
⑥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
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3】这篇传记文引出人物的方法别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惠山记

明 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号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痉,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牌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小题1】“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小题2】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小题4】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手法的角度,就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B.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C.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D.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即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重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及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B.“麾下”,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闱”。合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相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文长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知天下事,加上他写的贺表深得永陵帝王的喜爱,因此胡总督更加器重他。
B.文长才智过人,所谈用兵方略大多能切中要害。所以胡总督诱捕盗寇的计谋都和他缜密商议然后付诸行动。
C.文长之所以一生只是一个秀才,全是一知县因事耽搁到了考期才拜见胡总督,而胡总督又忘了嘱托,如果知县提前得到胡总督的叮嘱,文长必定会高中。
D.文长诗歌的特点是多寄情于山水自然,想象绮丽,摹状抒情充满豪气,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反。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高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全集》)

(简注)①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经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与兄弟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为最高。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的散文率真自然,抒写性灵,语言浅显,无斧凿之迹。有《袁中郎全集。》②燕地:古代燕国所在地,这里指北京附近。③花朝节: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一说为十二日,又说为初二日。④满井:明清两朝时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⑤靧面:洗脸的意思。⑥鬣:马的鬃毛。⑦罍: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蹇者:骑着驴子的人。⑨鳞:这里指代鱼类。⑩未始:未尝。⑪恶:疑问代词,怎么。纪:通“记”。⑫己亥:己亥年,指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

(阅读指要)本文描述了春游满井的愉悦,展现了满井初春朴素明洁之美和春天所蕴含的生命之美,抒发了城居者不知春的感慨。文中语言隽朗流畅,比喻贴切,格调清新,写景与抒情天然融洽。这篇记游小品,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为佳妙之作。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未百步辄(______)   (2)娟然如(____)
(3)柳条将未舍(______) (4)麦田浅鬣寸(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而歌者”句中“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毕礼而B.敝布单衣,不不履
C.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小题3】下列“之”有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望空阔,若脱笼
B.凡曝沙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始知郊田外,未始无春
D.而城居者未知也
【小题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分析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小题6】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2)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