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园林

童寯

①自古就以农立国的中华民族,农在文化上占有崇高地位,并影响士大夫的思想行为。读书做官忘不了放归故里,失望愤世的只希图“长为耕者以没世”,武人也以“解甲归田”为最终愿望。田园并称,同属绿化,园只不过是田的美化加工,园一旦荒废,便复为农田。

②今日所谓江南,主要指江浙两省,清代曾包括安徽。这一带气候温和,水源充沛,物产丰盛,自然景色亦复优美。晋室南迁,渡江人士促进此区经济、文化昌盛,陶醉风雅,崇尚清高隐逸生活,追求自然幽美环境。如吴郡顾辟疆园,至东晋而名噪于时,同郡其他名园,多以好竹佳木著称。文人之园,简率自然到无以复加。庾信小园,只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无馆无台,保持寒素本色。白居易更随时因地为园,虽所居一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仍不失南朝文人园遗意,直到明代顾东桥仍以多栽树少造屋相诫。

③现存江南园林遗产,屡经历代修改,多非原貌。如扬州迷楼肇于隋李,平山堂肇始北宋;苏州沧浪亭与环秀山庄以及嘉兴烟雨楼均始自五代,落帆亭建自宋,狮子林在元末为佛寺,规模较今为小。明代则有徐氏园(今留园),王氏拙政园等。其他如无锡秦氏寄畅园,豫园,南翔明闵氏园(清改称古猗园);嘉定明龚氏园,入清为秋霞圃;昆山明春玉园,清为半茧园,皆极负盛名。

④造园与绘画同理,经营位置,疏密对比,高下参差,曲折尽致。园林不过是一幅立体图画。每当展开国画山水,但见重峦叠嶂,悬瀑流溪,曲径通桥,疏林掩寺,深柳茅屋,四面敞开,琴书以外,别无长物,这就是文人追求的生活境界,亦即文人园的理想粉本。但实际上,一人在荒野不可能孤独存在,只得退而求其次,谋取在尘喧中得清净,即所谓城市山林,以聊表对大自然的向往。

⑤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⑥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石涛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如扬州片石山房的假山,相传出自石涛之手。

⑦第二,□□□□□□□□□。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江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等。

⑧第三,□□□□□□□□□。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圃所取。清初营建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

【小题1】第①段意在强调_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小题2】对第②段列举江南名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江南园林的历史变迁过程。
B.说明江南园林崇尚自然的特点。
C.说明文人之园和江南园林的区别。
D.说明文人之园营造上的历史传承。
【小题3】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语言典雅,古意盎然。
B.巧用比较、比喻等手法,将造园之理解释得生动形象。
C.“城市山林”一词暗含了文人在造园时的精神追求。
D.本段承上启下,沟通文脉,使行文流畅,自然天成。
【小题4】第⑥段甲乙两处缺少相关内容,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存者
②宋徽宗营建万岁山,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散落遗物尚有存者。
A.甲① 乙②
B.甲② 乙①
C.甲① 乙①
D.甲② 乙②
【小题5】根据第⑦段内容,解释图1的布局特点。
【小题6】第⑦⑧段介绍了江南园林的另外两个特点,请根据该段内容,推断□的原文。(每处不超过1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12:4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楚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原始楚文化以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及神巫性、浪漫性的总体特征,不断对文学加以渗透,形成了南楚文学的独特风格,为后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地处尚未开发的荒僻的江汉之滨的楚民族,其创业的历史是十分艰苦的。他们的先祖经历了举步维艰的创业艰辛,又长期遭受中原诸夏的歧视和侵伐,甚至到了战国时代,孟子还称其为“南蛮鴃舌之人”,把它划在中国之外。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就导致了楚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定向趋势:一是“僻陋在夷”的屈辱感,一是别于中原诸夏的独立感。前者激发了楚民族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后者促使其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走自己的路,从不把自己与中原诸夏混同起来。基于以上两点,形成了楚文化不拘礼法、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在屈原和庄子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
在屈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深厚的宗国感情,对理想与美政的深情呼唤和九死不悔的韧性追求,以及他那峻洁纯美、砥砺不懈、傲岸不屈的人格,正是楚文化这一精神的完美写照和突出显现。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把代表楚文化的屈原作品和代表中原文化的《诗经》加以比较,准确地指出了屈原作品与《诗经》的差异,并对其“异乎经典”表示不满。但这一点恰恰是屈原的贡献,是与儒家礼法文化的相异之处。屈原以“诡异之词”“谲怪之谈”来表现“狷狭之志”,这构成了其作品的基调,使他的作品不仅“惊采绝艳”,而且富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而这一切恰是不拘礼法、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
楚辞文化是这样,庄子的散文也是如此。他对现世的功名利禄视之如敝屣,他笑傲权贵,强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与世俗处的自由逍遥生活,这一切都显示了楚文化独特的文化精神。屈原和庄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们那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坚守独立人格的节操,可以说垂范中国历史士林,形成了一种优良的传统,并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楚文化形成以后,一直对中原文化有较大的影响,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
汉朝统一天下以后,采取熔北南文化于一炉而治之的文化政策,以楚文化为表率的南方文化,终于同北方中原文化融合,成为层次比它们更高、范围比它们更广的汉文化了。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楚文化的个性从此消失,实际情况是楚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一起,转化成为全国的共性凌驾于区域的个性之上的汉文化了。
(摘编自殷义祥、丹枫《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南楚文学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原始楚文化的文化精神对文学不断进行渗透的结果。
B.刘勰认为屈原的作品突出显现了楚文化的精神,但他对其“异乎经典”表示不满。
C.楚民族文化心理的定向趋势,最终使楚文化形成了不拘礼法、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
D.楚文化不畏强权的精神和坚守独立人格的节操影响了屈原与庄子,丰富了中原文化。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孟子对楚民族的说法,证明了中原诸夏长期以来对其存在歧视的事实。
B.文章逐层递进,论述了楚文化的产生基础、独特风格、文化精神及其深远影响。
C.作者概述屈原、庄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以论述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D.结尾谈到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意在说明并入汉文化的楚文化其个性并没有消失。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各有精彩之处,互相融合形成汉文化,可见文化进步需要兼容。
B.庄子的态度让我们明白,过于重视功名利禄,就会失去自由的生活和独立的人格。
C.楚民族长期存有“僻陋在夷”的屈辱感是由其特珠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造成的。
D.本文启示我们,要想充分认识一种文化,应追溯其源头,认清其个性,分析其影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叙史事和三代史诗
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产生于商的先公示壬、示癸时期,据今约3700年左右,3700年前的史事就是靠一代代脑记口叙传下来的。即使甲骨文记载了相当丰富的社会内容,仍不可能反映丰富多彩的活的客观历史,许多史事仍然靠脑记口叙。所以口叙传播史事形式不仅在文字产生之前,在文字产生以后乃至史籍很完备以后,仍是一种重要形式。
在先秦,叙史事一直在史事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国语·周语上》说:“天子听政,使公卿列士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在国君周围的这些“列士”、“史”、“师”、“瞍”、“朦”等所讲的许多内容就是先祖的事。
传说的历史内容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人物被神化,如大禹(治水)、后稷(种五谷)、女娲(补天)等都被传说为神或半神式的人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无法解释。二是所传说的人物都是改天换地式的英雄,这些英雄和后来的帝王将相不一样,他们不脱离生产,不脱离百姓,而是群众的利益代表者,上述的大禹、后稷、女娲都是这样的英雄人物。这两个特点,也充分反映了先民的历史观点。以今天的认识水平,不会相信那些神乎其神的事。我们进行历史研究所以重视这些神话,在于透过神话,窥探远古的社会内容。
当文字记载发展到比较成熟,书写工具比较方便的时候,口叙史事便被记载下来,有些则一直保存到今天。如:《庄子·盗跖》、《韩非子·五蠹》等所记先民居处情况和从茹毛饮血到取火为用的传说;《吕氏春秋》追记早期社会制度问题的传说;《左传》、诸子之书保存的改造自然、保护部族的英雄传说;等等。司马迁就是依据这些传说写出了《史记》开篇《五帝本纪》。
夏、商、周三代,还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编成史诗,传诵这些史诗的人,往往是瞽朦瞍一类的乐官。左丘明就是一个失明的人,做鲁国的史官。以失明之人传诵历史故事,不只在古代中国,在其他一些古国也有相同的情况,如希腊的荷马,也是一位失明者。以诗的形式传诵历史故事,容易记忆,便于普及,所以,传诵久远。当然,起初的史诗是很粗糙的,经长期的流传,不断加工完善,所以这些史诗都是众人的作品,并非少数乐官的创造。
在先秦,史诗繁多,孔子删《诗》时,尚可见到3000余首。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史诗主要保存在《诗经》中,共有305篇,分“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民歌,由政府派“行人”从民间采集而来,经过加工润色而成,以反映现实为主,但今天看来,也未尝不可称为“史诗”,比如:《豳风·七月》反映一年四季农业生产劳动,对我们认识西周社会,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雅”、“颂”,在当时就是史诗,多为追忆祖先,歌功颂德之作。比如《大雅·生民》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这是推尊周的祖先后稷之诗。后稷之母姜嫄踩了高辛氏之足印而生后稷,把后稷神化了。文王、武王的先祖即能非同常人,当然他们自己也就非同寻常了。非常之人才能做非常之事。这反映了先民们的思想认识特点。“雅”、“颂”还有些篇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习尚、筑城、立庙、封邦、建国的基本过程。
“史诗”作为史料来说,它与历史传说一起反映着广阔的社会内容,对当时简略而缺乏关联的史官记录,起着联络会通、委曲细节的作用。对于后来发展起来的某些史体也有创始之意。如:歌颂英雄人物的篇章,上继传说遗风,下开历史传记的端绪;专咏一事的篇章,具有纪事本末的性质;歌颂先王伟业的篇章,又可以看作历史论、赞的远祖。
(选自《中国史学史纲要》,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
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有一千多年的史事是靠先人一代代脑记口叙传下来的。
B.甲骨文记载的社会内容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客观历史,许多史事仍依靠口叙来传播。
C.叙史事在史事传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如天子听政时臣子们所讲的许多内容就是先祖的事。
D.传说的历史内容的显著特点是:人物被神化或者都是改天换地式的英雄,是群众的利益代表者。
E. 在古代,中外均有以失明之人传诵历史故事的例子,例如古代中国的左丘明,古希腊的荷马。
【小题2】下列关于“史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史诗”是指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故事。
B.“史诗”主要由瞽朦瞍一类的乐官编写并传诵。
C.“史诗”以诗的形式来传诵历史故事,是由于诗容易记忆,便于普及,可以传诵久远。
D.“史诗”具有史料价值,并对后来的某些史体有创始之意。
【小题3】(小题3)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第3段所说的“先民的历史观点”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
【小题4】司马迁写《史记》时曾“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大量搜集民间口传的异闻传说等史料,如《史记》中记载了契的母亲呑食了玄鸟掉下的卵而怀孕生下了契,周后稷的母亲姜原在野外将自己的脚踏在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因而怀孕生下儿子等神乎其神的事。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看待司马迁的做法和《史记》中的异闻传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最懂我们的似乎是互联网。电商了解你的消费需求,专车清楚你每天的行踪,移动支付掌握你财产变动……个体的身体、位置、通信、征信、交易等各类信息被源源不断地收集、存储在网络空间,每个人似乎都成了“透明人”。
网络消费时代,个人信息在“裸奔”,安全风险日益凸显。360发布的《2017年手机安全风险报告》印证了这一点:仅第一季度,360安全卫士就拦截了24亿条垃圾短信,其中1.82亿条是诈骗短信,绝大多数伪装成电商和银行通知,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我国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权分散在不同部门,工信、工商、公安等都能管,但都管得不彻底。
企业也责无旁贷。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加大投入,购买技术服务,打上技术“补丁”,完善管理制度,防止“内鬼”的出现。
个人也应绷紧信息安全这根弦,快递单、收据等重要信息不要乱扔;下载软件要认真阅读隐私条款;在社会网站上尽量不暴露个人信息;分级设置密码;平时多和父母朋友沟通,减少他们被骗的几率。
个人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等损失,如何维权?此类案件因金额小、数量多,公众想要挽回损失,确实比较困难。但不能选择忍气吞声,应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节选自2018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对全国100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本次调研显示出,当前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触目惊心。
《报告》披露:超过七成的人都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多达81%的人收到过对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在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到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36%。
《报告》显示:有高达55%的人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的时候,甚至不去银行、支付宝、网站等变更绑定的手机号。
在被问到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时,71%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选择拉黑及拒接的比例为63%;仅有20%左右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
在解释未能维权的原因时,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不知如何维权(占60%)和没有发现经济损失(占56%)而选择了沉默。
值得关注的是,参与调研者中有高达44%的比例选择了因维权程序太复杂、成本太高而放弃维权,另有34%的人是因缺少维权证据而无奈放弃。最为消极的是“维权成功也没有好处”选项,也有14%的选择比例。

图1:个人信息泄露隐患行为调查之手机硬件方向

图2:个人信息泄露隐患行为调查之手机号码方向
(摘编自2017年3月6日中国青年网《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个人信息泄露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1、图2显示,66%的人群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约27%的人群零防范。
B.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比较关注,但对维权途径所知较少,对维权效果信心不足。
C.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存在普遍焦虑,日常生活也受到一定影响。
D.《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维权程序复杂或出于经济考虑而放弃维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分别从时代、企业、政府、个人四个角度揭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性,阐述真实、客观。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重点阐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难题和维权方法,对互联网用户有较大指导意义。
C.《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调查样本量大,调查角度丰富,数据详实,有很强的说服力。
D.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很多,往往防不胜防,个人信息泄漏后人们必然受到广告骚扰、营销骚扰或诈骗。
E. 互联网企业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征得消费者同意,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合法、正当地收集用户信息。
【小题3】根据材料二,如果你身边的人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经济损失,你会提醒他采取哪些积极的方式进行维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对抗癌症的斗争中取得有意义的进展似乎很难,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新测试可能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一种杀死肿瘤的新方法在老鼠身上显示出了非凡的前景,甚至有能力完全清除癌细胞,而仅仅只需要注射少量的免疫刺激化合物。他们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抗癌突破的测试和进展的报告。

这种新方法是一种相当简单的免疫疗法,就是通过将两种不同的免疲增强剂直接注射到肿瘤本身中。这项技术不仅快速,而且非常彻底,甚至可以消灭在受试者身体其他部位开始生长的肿瘤,远离已经治疗过的原发肿瘤。

“当我们一起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体内肿瘤的消失”,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该研究的资深作者 Ronald Levy说。

一些类型的免疫疗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对抗癌症,但它们也可能带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它们的主要缺点是,让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过载,而不是仅仅集中到癌症部位。

这项新技术的重点是直接对抗肿瘤,而且似乎也能产生广泛的效果。

当然,迄今为止的测试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而不是在人类身上。为了真正对抗抗癌,研究人员需要证明它对人类患者同样有效。如果按计划进行,这将是一个真正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编自《快科技》2018年2月5日)

材料二:

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纵横商海七十余载,创造无数奇迹,被人们冠以“超人”之称。在前不久宣布退休的他这次“超人归来”,据可靠消息,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先前投资的癌症疗法对接平台戴弗(公司英文名:Driver)不久将登陆中国。

戴弗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是连接中国的癌症病人,有全球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最新疗法,为癌症患者提供挽回生命的更多选择。

戴弗联合创始人、主席 Petros Giannikopoulos表示:“有一些癌症病人并不是无法医治,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实是存在的,可他们不知道,我们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希望他们都可以得到可靠有效的治疗信息。”

据Petros Giannikopoulos介绍,戴弗目前的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一、针对健康的人,提供罹患癌症的可能性评估和健康指引;二、基于戴弗所掌握的数据,针对癌症病人,提供治疗信息,特别是全球处于临床试验的最新疗法。此外,对于那些经过治疗的癌症病人,戴弗也会提供后续的病情跟踪。

历经3年多的发展,戴弗即将在近期登陆中国,正式向中国的癌症病人提供服务。

(摘编自《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9月6日)

材料三:

66岁的中国工程院士陈志南常年从事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发,他把攻克癌症当作自己毕生的医学科研目标。40多年来,他不断探索,带领团队研发针对肝癌、肺癌、恶性疟疾等的多种抗体药物,部分药物已经在医院使用,他的原创性研究和转化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上世纪70年代,20岁出头的陈志南从江苏老家到空军军医大学求学。此后,他一直专注于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发。经过20多年的探索,陈志南的研究终于在2005年取得重大突破,他所研发的肝癌抗体药物——“利卡汀”,对于肝癌术后抗复发有显著的效果。和传统抗癌药把好坏细胞都杀伤不同,“利卡汀”进入人体后,会选择致癌点结合,只杀伤癌细胞,但并不会影响正常的组织细胞,副作用更小。“利卡汀”不仅获得国家抗体新药证书,还成为全球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靶向药物。

陈志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新时代的视野,我们的研究工作应该围绕着国际的前沿领先的领域和技术,要特合国家的重大需求,人民的健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就是为人类健康造福。”

(摘编自《西部网——陕西新闻网》2018年5月2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杀死肿瘤的新方法,即通过将两种不同的免疫增强剂注射到人体的肿瘤本身中,彻底消灭肿瘤甚至其他部位开始生长的肿瘤。
B.即将登陆中国的戴弗的服务是为癌症病人提供全球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最新疗法,它希望以此连接中国癌症病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可靠有效的治疗信息。
C.40多年来,陈志南一直专注于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发,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他们针对肝癌、肺癌、恶性疟疾等所研发的多种抗体药物已有部分在临床中使用
D.斯坦福大学研究的新技术与陈志南研发的肝癌抗体药物“利卡汀”有共同点,两者都集中作用于肿瘤或者癌细胞,而对正常的细胞不会有影响,副作用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类型的免疫疗法能有效地对抗癌症,但它们不是仅仅集中到癌症部位,容易造成免疫系统过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B.戴弗提供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癌症病人,也包括经过治疗的癌症病人以及健康的人,登陆中国是为了连接这些中国人,提供挽回生命的更多选择。
C.陈志南进行肿瘤抗体药物研发,攻克癌症难题,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毕生的医学科研目标,更是把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为人类健康造福。
D.李嘉诚的投资和陈志南的研究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一是他们都关注国际前沿领先的领域和技术,二是作为中国人的他们都愿为人民的健康造福。
【小题3】以上三则有关癌症的材料中,各自的侧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清照新传(节选)

陈祖美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

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金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公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

(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不属于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做出的贡献的一项是(  )
A.她的词形式上具有声律谐协、字句美妙的特点,体现了词的形体美。
B.能够运用娴熟的技巧,不露痕迹,自然地表达意境情感。
C.作为一个女词人,她的词最能代表女性的优美情调,超越了其他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妇人语”等离情闺怨的作品。
D.尽管李清照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但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B.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C.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D.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小题3】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