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节选)
赵建永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哲学家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国学大师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法自然”意为“道”的运行效法自身,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它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B.“道法自然”折射的价值取向是自然主义,旨在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这与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C.“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它所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
D.“道法自然”的理念现在已被应用到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中,这是人类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的智慧之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紧紧围绕文章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
B.第一段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并通过对儒道两家的分析比较,揭示了二者的价值路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C.第二、三段对“自然”“道法自然”及“道”的具体含义进行科学而详细的诠释,从而使读者准确认识和理解了“道法自然”。
D.最后两段阐述“道法自然”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其中提到的“环境伦理”即是“道法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一介先生和冯友兰先生对道家的价值取向有着共同的认识,都认为道家的价值取向在于“自然主义”和“复归自然”。
B.儒道两家虽然都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但它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一是“自我身心的和谐”,一是“自然的和谐”。
C.据汤用彤先生的考证,“自然”一词的属性和意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变的,其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宽泛。
D.“道法自然”其实就是提倡人类活动要效法本然的原动力和规律,人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做事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01:0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强关系与弱关系

加拿大心理学家苏珊•平克在《村落效应》一书中指出,如果沟通是最为人性的行为,因为它出现于伊甸园里的面对面互动,那么随着我们日益远离紧密的、原始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就变得越来越不自然。她用大量轶事和统计数据证明,面对面的互动、所谓村落效应有许多益处。“纵观人类的进化历史,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从一种善于解读他人的态度和意图的群居灵长类动物,变成了一个孤独的物种,每个人都死死地盯着自己的电子屏幕。”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弱关系的力量这一规律:在我们需要某些实质上的帮助时比如找工作、找医生、租房,较弱的社会关系往往最有影响力。这类重要的信息往往来自我们不熟悉的人。为什么我们最有可能通过朋友或同事的伴侣或者伴侣的同事,找到最合适的外科医生、梦寐以求的工作,以及配偶?因为家人和密友知道的东西跟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差不多。我们的背景、人际关系和兴趣都太像了,所以我们的信息也往往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弱关系能为我们架起一道通往新信息的桥梁,我们的泛泛之交往往知道我们的家人和最好的朋友不知道的信息。社会学家西蒙•朗格卢瓦发现,将近一半的政府雇员都是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找到工作的。雇员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的弱社会纽带就越有可能帮助他们找到工作。蓝领工人的情况则刚好相反。84%的专业人士、经理和管理者都是通过他们认识的人找到工作的,但只有19%的蓝领工人是通过朋友的介绍。研究证明,穷人更依赖于强关系,他们虽然需要很多信息,但不得不依赖于自己和亲密朋友以及直系亲属的强网络,这也就意味着人际资源更少。有学者说,穷人对强关系的绝对依赖正是贫穷可以自我延续的原因。

不过强关系有时是名副其实的强。“最弱的关系,比如脸书上的好友之间的关系最有影响力。如果你需要某些实质上的帮助,比如介绍新工作、推荐几家餐厅,那么这些弱关系确实有可能帮上你的忙。但是如果你需要一些更内在的帮助,如跟一种可怕的疾病抗争,网络关系就替代不了面对面的互动了。或许因为现场互动可以让负责社会认知和奖励的大脑区域产生更剧烈的活动。”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弱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通过脸书等建立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弱关系, 即通常所谓的“泛泛之交”。
B.弱关系能够通过更多不熟悉的人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和人际资源。
C.弱关系不是一种面对面的互动,所以需要我们架起一道通往新信息的桥梁。
D.弱关系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互动,因为现场互动可能使大脑产生更剧烈的活动。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加拿大心理学家苏珊•平克在她的《村落效应》一书中用大量轶事和统计数据证明,只有面对面的互动才能阻止我们变成孤独的物种,给我们带来益处。
B.马克•格兰诺维特认为弱关系对我们最有影响力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泛泛之交往往知道我们的家人和最好的朋友不知道的信息,弱关系为之提供了新信息。
C.社会学家西蒙•朗格卢瓦的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蓝领工人和穷人都比较依赖强关系,而穷人对强关系的绝对依赖正是贫穷可以自我延续的原因。
D.如果我们需要些更内在的帮助,弱关系就无法起到强关系那样的作用,因为面对面的互动可以让负责社会认知和奖励的大脑区域产生更剧烈的活动。
【小题3】根据文意,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合理利用“强关系”与“弱关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6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含邮储银行营业收入)完成5379.2亿元;其中,快递业占比首次突破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快递包装的污染逐渐显现。

据测算,我国平均每件快递的胶带使用量是0.8米。此外,生产一吨纸需要砍伐17棵十年生大树,生产一吨塑料袋,需要消耗3吨以上石油。

业内人士表示,快递使用的塑料袋大部分为一次性再生塑料袋,但胶带部分主要材质仍是聚氯乙烯,需要经过近百年才能降解。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仅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眼下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而快递包装量增速仍在不断增加,但回收率不足10%o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快递包装污染》)

材料二:

“双11”网购大潮来了。2017年,在眼花燎乱的促销大战中,出现了“共享快递盒”。有电商平台称,“双11”期间将在全国13个城市投入使用20万个共享快递盒。与普通一次性使用的纸盒不同,这种共享快递盒可多次使用,能有效减少包装垃圾,十分绿色环保。

据介绍,共享快递盒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可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去重复使用。

毫无疑问,共享快递盒能减少包装垃圾,可全面推开并不容易。用共享快递盒送货,需要快递员当面拆解,消费者不在家怎么办?回收共享快递盒,增加了快递员的工作量,快递员不乐意怎么办?用“共享”理念治理污染,电商平台的初衷是好的,但真正收到效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及时跟上。

现在,我国快递包装垃圾成倍增长,但快递包装的系统性规范几乎一片空白,无专业回收机构,无强制性国家标准,快递包装物的整体回收利用率低。我们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但对快递业而言,由于缺乏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激励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约束。绝大多数快递包裹都在使用不可降解胶带,一捆同样规格的不可降解胶带与可降解的牛皮纸胶带的价格比是1:4,单是这个价差就难让快递公司“绿色”起来。

(摘编自杜海涛《共享快递盒能“火”吗?》)

材料三:

不少网民称,使用“共享快递盒”一举多得。“共享快递盒”是要通过多次循环使用快递盒,减少快递包装的丢弃现象,从而缓解快递包装污染,起到节能环保、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

网民“蒋碌碌”提出,“共享快递盒”理论上使用成本的确很低,可是,这一“理想状态”需要消费者的配合,需要一套对应的快递业务新流程作为支撑。绿色物流,说到底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概念,而是涉及实实在在的利益分配和机制建设。

网民“斯涵涵”提出,应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放眼世界,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而我国虽然也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现有行业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存在监管短板。

网民“赵志疆”认为,破解“快递污染”的根本途径仍在于科技创新。比如,未来如果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包装材料,那些“共享快递盒”无法覆盖的特殊规格商品,完全可以交给它们去“处置”。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这个“快递盒”引关注,治理“快递污染”须多措并举》)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量惊人,2015年所用胶带的长度可绕赤道四百余圈。
B.2017年“双11”期间,电商们努力创新,在13个城市尝试使用了共享快递盒。
C.依实际情况看,造成快递包装污染严重的原因有多种,不单是由哪一方造成的。
D.虽然“共享快递盒”的设想很好,但如果实施起来,受消费者、快递员等因素影响,其使用成本可能不会很低。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表明,虽然单一的快递需要的包装材料有限,但如果以年为时间单位,我国快递产业所需的包装材料消耗的能源总量是巨大的。
B.不可否认,共享快递盒的创意很好;但由于很多实际工作没有能够及时跟上,所以这一创新之举目前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C.之所以绝大多数快递包裹使用的多是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价格是主要原因,与不可降解的材料相比可降解材料要贵得多。
D.根据材料三,德日等发达国家快递能绿色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在监管时能有法可依。
E.依据材料二、三,只要实现了绿色包装材料全面覆盖,不拘采用何种形式,我们国家就可以远离快递包装的污染。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治理快递污染的途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
B.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
C.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
D.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B.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C.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D.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
C.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D.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土枪
赵志广
这是一杆没有枪栓的老土枪。
郝铁爹年轻时是郝家村的民兵队长,曾用这杆枪打死过十几个日本鬼子,也正是凭借响当当的战功,稳稳地在村支书的宝座上坐了五十多年。爹死后,郝铁成了村支书。
郝铁膝下只有一子,起名郝楠。受爹的影响,郝楠特别喜欢打枪,初中毕业后,说啥也不上学了,整天闹着要当兵,说能打真枪。郝铁点头说:“好男就该去当兵!”郝楠在部队每次打靶都是第一名,当上了班长。郝铁得知后,乐得脸上开了花。
第三年,郝楠打回电话说:“战友都在为转志愿兵的事忙着给当官的送礼呢,至少得送两万块钱,我也想转志愿兵,咋办?”郝铁当时就火了,冲着电话嚷嚷道:“一分钱也没有,让转就转,不让转就回来,请客送礼的事,想都别想!”秋天的时候,郝楠流着泪脱下了军装。
退伍后,郝楠进了县交通局。去上班前,郝铁指着老土枪对郝楠说:“你爷爷是老革命,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得保住你爷爷的这块招牌,决不能变色走邪路,不能丢了爷爷的脸!”郝楠点头。
公安局收缴枪支弹药的时候,这杆老土枪被定性为革命文物,特批留存,但严禁再使用,郝铁把枪用油擦得铮亮,高挂在墙上。
郝楠很得局长赏识,被招赘做了女婿,没几年又被提拔为副局长。后来,局长退休,郝楠当上了局长。虽说儿子入赘不太光彩,可当上局长,这可是件祖坟冒青烟的事,郝铁感到很自豪。这天,郝铁正坐在院门口,一辆小轿车停在了跟前。下来一个胖子,郝铁仔细看看,不认识,正纳闷儿,胖子说话了:“是郝铁大叔吧?我姓刘,是你儿子郝楠的朋友。”郝铁忙让进屋。胖子从皮包里掏出一沓钱放到桌子上说:“大叔,这是二十万块钱。咱县里要修一条柏油路,我想把这活儿包下来,郝局长不给面子,你老给说说情吧!”郝铁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看得心里直痒痒,一抬头,看到墙上的老土枪,耳朵边仿佛“砰”地响起一声枪响,惊得脸上没了血色,急忙把钱推回胖子说:“我家可是老革命家庭,你这一招不灵!”胖子灰溜溜地走了。 胖子走后,郝铁天天看着墙上的老土枪发呆,突然一拍脑袋,把老土枪摘下来,小心用布包上,坐上公交车就进了城。一路上,郝铁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儿子家里没人,郝铁就坐在门口等,日头过午了,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到了跟前,郝楠从车上下来说:“爹,你来也不打声招呼,我好派车到家接你。”郝铁看看小轿车问:“这是你买的小轿车?”“我这俩工资哪能买得起车?这是单位给我配的专车!”郝楠回道。“你是局长就有特权了?就能用公车办私事?”郝铁沉着脸训,训得郝楠哑口无言。
进了屋,郝楠问:“爹,你来找我有事?”郝铁压低声音说:“前些天有个胖子来咱家了,给了我二十万块钱,想包活儿。我来是给他说情的。”郝楠说:“准是刘胖子,也来找过我,给我十万块钱,我没要,把他轰了出去。你赶紧把钱还回去。”郝铁说:“儿子,这次是二十万呀!爹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你就让他包了活儿吧!”“爹,你怎么越老越糊涂了?贪污受贿超过十万块钱就是杀头的死罪!你想害死我吗?郝楠急得直跺脚。“哈哈哈!”郝铁一听,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禁不住笑出声来:“儿呀,这下爹就放心了。那钱我根本没接,也把他轰走了。” 郝铁拿出老土枪递给郝楠,问道:“你还记得这杆老土枪吗?”郝楠说:“爹,哪能忘了呢?爷爷是老革命,用这杆枪打死过十几个鬼子……爹,放心,我决不变色走邪路!”郝楠看看老土枪,再看看爹,两眼模糊起来。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受郝铁影响,郝楠喜欢打枪,他上学不求上进,郝铁就支持他去当兵。事实证明,当兵这条路选对了,郝楠在连队出了名、当了班长。
B.郝楠很得局长赏识,入赘做了局长的女婿,郝铁觉得这样不太光彩。可后来他当了局长,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郝铁还是感到很自豪。
C.郝铁看到刘胖子送了那么多钱,一时间动了心,可当他看到老土枪后,清醒了过来,马上打消了收礼的念头,坚决把刘胖子赶走了。
D.郝铁进城时,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忐忑不安;进城后见到儿子很清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高兴地笑了出来。
E. 小说批判官场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对歪风邪气进行鞭挞,单位领导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谋幸福。
【小题2】郝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概括。
【小题3】文章以“老土枪”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则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的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的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的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的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的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小题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