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奇逢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节选自方苞《孙征君传》)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②无町畦:无隔阂,这里指不摆架子。

【小题1】本文作者方苞是清代“□□派”的代表。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经世之略    ②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
是时 ④以严旨承宗于中途 
⑤而世以此益奇逢之义   ⑥而弦歌不  
⑦有司敦趣     此名在天下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可强仕   少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指南录>后序》)
C.门生亲故从相保者数百家 孔子登泰山小鲁(《诸子喻山水》)
D.而目东林诸君子党     吾又何能哉(《种树郭橐驼传》)
【小题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不可强以仕
B.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C.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D.贤哉回也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2)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小题6】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例
性格特点
而奇逢独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
(1)
(2)
不慕名利、有民族气节
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
(3)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06:4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孙以宁书
方苞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厈,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活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日:  “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PX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叉侠,舍扬、左之事②,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③,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迭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①征君;即孙奇逢。②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③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陆贾   传:为……作传。
B.不可得而矣   备:具备。
C.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
D.必有其太略者   病:批评,指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惑群言   月出东山之上
B.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有尺寸之地
C.三者详征君之事隐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退之志李元宾   句读不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B.作者认为,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如“市肆簿籍”一般,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完,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因此不如“详者略,实者虚”。
C.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
D.作者在孙奇逢传记中,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和论学成就逸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来详写,其它事迹,为节省笔墨起见,—概不予记载。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问,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
(2)不知往昔群赀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兄百川墓志铭
方苞
兄讳舟,字百川,性倜傥,好读书而不乐为章句文字之业。八九岁诵左氏、太史公书,遇兵事,辄集录,置袷衣中。避人呼苞,语以所由胜败。时吾父寓居棠邑留稼村。兄暇,则之大泽中,召群儿,布勒左右为阵。
年十四,侍王父于芜湖。逾岁归,曰:“吾乡所学,无所施用。家贫,二大人冬无絮衣。当求为邑诸生,课蒙童,以赡朝夕耳。”逾岁,入邑庠,遂以制举之文名天下。慕庐韩公见之叹曰:“二百年无此也。”自以时文设科,用此名家者仅十数人,皆举甲乙科者。以诸生之文而横被六合,自兄始。一时名辈皆愿从兄游,而兄遇之落落然。江西梁质人、宿松朱字绿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而兄常默默,退而发其覆,鲜不窒碍者。苞谓兄:“盍譬晓之?”曰:“诸君子口谈最贤,非以忧天下也。”
兄长余二岁。儿时,家无仆婢,五六岁即依兄卧起。兄赴芜湖之岁,将行,伏余背而流涕。其后少长,即各奔走四方。余归,兄常在外;兄归,余常在外。计日月得与兄相依,较之友朋之昵好者,有不及焉。兄常曰:“吾与汝得常家居,俾二大人无离忧。春秋佳日,与二三同好步北山,徘徊墟莽间,候暝色而归,吾愿足矣。”及庚辰四月,余归自京师。七月,兄归自皖江而疾遂笃,未得一试斯言也。
弟林先兄十岁卒。兄欲于近郊平畴买小丘自为生圹,而葬弟于其侧。辛巳四月,余为弟卜地于泉井,梦土人云:“伯夷今葬是。”余不忍废兄之命,遂以次年三月十六日迁弟柩与兄并葬其村之北原。兄殁于康熙辛巳年十月二十一日,年三十有七。娶张氏,子道希、道永。
铭曰:不若于道者,天绝之。胡体其所受而至于斯?矧材与志,古固有不遂而又何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勒左右为阵  勒:率领
B.逾岁,入邑庠  庠:学校
C.俾二大人无离忧 俾:使
D.兄归自皖江而疾遂笃   笃:深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如读书而不乐为章句文字之业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①语以所由胜败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C.①则之大泽中 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D.①退而发其覆 ②且其意不在书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即左丘明,相传他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B.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本文指全国。
C.辛巳:干支纪年法的某一年。干支纪年法的每一年用一对干支表示,五十年一循环。
D.铭:墓志铭的一部分,概括墓志铭全篇,内容主要为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求为邑诸生,课蒙童,以赡朝夕耳。
(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欧阳修《〈伶官传〉序》)

同类题4

文段三:
与孙以宁书
方苞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hàn,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活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日:“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叉侠,舍扬、左之事,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迭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①归震川,即归有光。②征君;即孙奇逢。③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④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陆贾 传:为……作传。
B.不可得而矣 备:具备。
C.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
D.必有其太略者   病:批评,指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惑群言     月出东山之上
B.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有尺寸之地
C.三者详征君之事隐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退之志李元宾 句读不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B.作者认为,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如“市肆簿籍”一般,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完,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因此不如“详者略,实者虚”。
C.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
D.作者在孙奇逢传记中,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和论学成就逸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来详写,其它事迹,为节省笔墨起见,—概不予记载。
【小题4】用“/”给文段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小题5】翻译文段一、二的划线句子
(1)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
(2)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3)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二山人传
清方苞
廌青山人李锴,辽东铁岭人。曾大父如梓,明宁远伯成梁兄子也,万历己未,铁岭城陷,死其官。入国朝,三世皆盛贵,伯叔父兄弟或嗣封爵,都统禁军;或开府建钺,布列中外。
康熙四十一年,父少司寇蒲阳公卒。时西事方起,议绝漠屯极边。山人既练,自请兴屯黑河,逾年归,母卒。再使南河,赐七品冠带。乃尽以先世产业属二昆,移家潞河,潜心经史,凡六七年,邻里未得一识其面。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其声远闻,邦工每采山石,过廌峰,独无扰焉。暇时行游四山,必挈炉炭瓶罂,樵苏者遥望而知所在,曰:“此李山人茶烟也。”白山石东村闻其风而慕之。
东村石永宁世饶于财。祖都图为圣祖亲臣,每议公事,不挠于权贵。山人少豪举,好声色狗马,年三十,始折节读书。会家事屯邅,时伯兄既殁,而诸弟皆幼,独出身当之。家既落,奉母居郭东,垦墓田以养。盎无斗储,遇无食者即罄之。久之,里中有奇邪,咸惧其闻。母、兄殁,移家盘山,与廌青游,每严冬大雪,携手步西潭,以杖叩冰,相视愉怡,见者咸诧而不知其何以然。会功令:禁内府人出居近畿复挈妻子入城,僦屋授经自活。乾隆元年,举孝廉方正。诣有司,力言弱足难为仪,众莫能夺也。廌青举博学宏词,及试亦被绌。
廌青之诗,不丐于古,而必求与之并。东村则即事抒指,翛然有真意。或刻其山居五言律二十首,遂誓不为诗,尽焚旧稿,曰:“吾幼学难补,虽殚心力,所进适至是而止耳。吾幸以悲忧穷蹙,悔曩者之冥行;今老矣,可更以詹詹者扰吾心曲乎?”
廌青中年后,以急兄之急,益窭艰;老而无子,自为生扩(kuàng,墓穴);日典衣节食,以养戚属之穷孤。又以所著《含中集》《尚史》稿未定,矻矻不自休,而东村长子及弟之子,同登甲科,其僚友为营室庐。少司马德济斋延东村教其兄子辅国公。众皆谓东村自是可安居。东村曰:“吾终不以妻子故,使廌青茕茕,行当独身留盘山,俾有所资以待老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B.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C.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D.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清圣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B.文中的“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委屈自己内心,意思近于“折腰”“屈节”,如折节礼士、折节为俭。
C.“近畿”指国都周边的地方,在汉字文化圈中,多国历史上曾有“京畿”或者“近畿”的说法。
D.“戚属”是并列式合成词。戚,因婚姻联成的关系;属,同一家族的亲眷。这里泛指内外亲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廌青山人李锴,是明代李如梓的后人,李锴的曾祖父李如样在明朝万历年间一次战乱中死在官任上。
B.李锴的品格风度让石永宁十分仰慕,石永宁与之结交,为便于交游,后来特意将家搬到了盘山。
C.石永宁年轻时家族比较富有,他贪恋于享乐生活,到老年时终于悔悟,于是焚烧诗稿,以求内心安宁。
D.石永宁为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又是一个孝顺儿子,家道中落后,他亲自开垦耕种坟地来供养母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挚妻子入城,僦屋授经自活。
(2)吾终不以妻子故,使廌青茕茕,行当独身留盘山,俾有所资以待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