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徕宁果木记

昆仑踞西域之胜,世传为仙人出入之所,嘉树珍果,萃于其地。徕宁地近昆仑,得其馀气,多暖而少寒,以故果木之盛甲于天下。桃、杏、葡萄、梨、枣、苹婆、林檎、樱桃,俱极香美,无论矣。桑椹大可径寸,色白如玉,味甘如蜜。冰苹婆尤为异品,形如内地苹婆,而莹然无滓,表里照彻如水晶,味香烈而极甘,别城无此种。又有所谓瓯桲者,似山东木梨而大,香如木瓜,以蜜渍之,甘酸如山查而香过之,真异种也。

呜呼!以此珍果,如生于中土,移入神京,必能贡明堂,飨清庙,供上方之馔,擅华林之春。其次亦得为卿士大夫所共尝,文人学士所争赏。乃生于穷荒回纥之地,食之者不知其味,嗅之者不闻其香,甚且珍品与羊胛同烹,名园与马枥为伍,物之不得其地,至此已极,大不可痛惜乎哉!

或曰:“八埏之外,人蠢而物灵,山川清淑之气多钟于草木,以补人之不足。”是说也,余姑存而不论云。

(选自铁保《惟清斋全集·梅庵文钞》)

(注)①苹婆:苹果。②林檎:即沙果。俗称“花红”。③瓯桲:即“榅桲”,又名木李,味甘酸。④神京:京城。⑤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之所。⑥清庙:即太庙,帝王的宗庙。⑦华林:这里泛指帝王宫苑。⑧回纥:古代少教民族。唐以后散居新疆一带。⑨马枥:马棚。⑩八埏:八方的边际。

【小题1】徕宁“果木之盛甲于天下”的原因是  。
【小题2】第一段举“桑椹”、“冰苹婆”与“瓯桲”为例,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昆仑山高踞于西域中的胜地之上,世代相传是仙人出没的地方。
B.徕宁的桃、杏、葡萄、梨等八种水果,都很香美,就不用说了。
C.徕宁珍果生于穷荒回纥之地而未生于中土,那是不值得痛惜的。
D.对边地“人蠢而物灵”的说法,姑且放在一旁,不加评论吧。
【小题4】文中画线处以 ,表达出作者的不平之慨。
【小题5】本文与龚自珍《病梅馆记》都运用了“借题发挥”的写法,但用意却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12:4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钟山记
清顾宗泰
衡、庐、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
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
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惟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
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
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鸡鸣诸山,黛螺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
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飚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杳也。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
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面前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
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
(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选自《曾国藩家书﹒习劳则神钦》)
(注)①酣豢:指沉醉于某种情境。②四载(zài):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贪于逸而于劳 惮:畏惧,害怕
B.逸则夭亡,历历不    爽:违背,不合
C.一夫不获,引为余    辜:辜负,对不起
D.以补昔岁之 愆:过失,过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石之粟:石,量词。作为容量单位时,十斗为一石;作为重量单位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B.日昃不遑:昃,指太阳偏向西方;遑,闲暇,空闲。“日昃不遑”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C.神祇钦仰:神,天神;祇,地神。《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之“神祇”即此义。
D.骈集之祥:骈,本指骏马并排奔跑,无拘无束。骈体文的“骈”,指文章联想丰富,表达自由。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2)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
(3)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习劳”而“为人神所依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