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族姑子陆象先。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赞赐。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卒,年八十六。肃宗乾元初,雅旧,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①具员:五品以上官及京常参官。②挽郎:出殡时牵引灵枢唱挽歌的人。③荫子:承荫子弟。封建时代功臣的子孙世袭官职和特权。④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穿绯袍,佩银鱼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族姑子陆象先  善:交好,亲善。
B.侍郎衣冠之选 衣冠:缙绅,名门望族。
C.人皆之 靳:指责。
D.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    擢:提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族姑子陆象先善 未得项羽相见
B.玄宗自为赞赐,能以足音辨人
C.请为道士     今其智反不能及
D.雅旧,赠礼部尚书 于是乘其厉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在介绍贺知章时引用陆象先的话,极尽夸张地表达了陆象先对贺知章的仰慕之情,也进一步充实了贺知章“善谈说”的个性特征。
B.无论是“玄宗自为赞赐之”,还是“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都可以看出贺知章在世时所受到的恩宠。
C.贺知章考中进士后多次获得升迁,他曾经担任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务,死后还被追赠为礼部尚书。
D.在记叙贺知章的事迹的同时,文中还叙写了薛令之“书壁”“弃官”“徒步归故里”的故事,其目的主要是塑造薛令之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砚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
(2)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成有可观,未始刊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05:4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C.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
D.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李锜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锜书写始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①狃,因袭,拘泥。②酰,同“耽”,沉溺,此处指毒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挺,京兆万年人。谨孝悌,有令才。太子遇之厚,宫臣无与比。或言太子与宫臣谋逆,又庆州刺史杨文干坐大逆诛,辞连东宫,由是挺与王珪等皆越巂。贞观初,荐为尚书右丞。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不听。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愎于自用,非宰相器,遂寝。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挺父故为营州总管,有能声,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帝悦曰:“自幽去辽无州县,吾军靡所仰食,卿为朕图之。”即诏挺节度,许以便宜。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廥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帝不悦曰:“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繁畤令韦怀质驰按。怀质还诬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仍令白衣散从。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常,以他事系,投缳死。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
(《新唐书·韦挺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B.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C.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D.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悌”,指尊敬父母,讲求孝道。儒家历来重视孝,视之为“人伦之公理”。
B.“流”,即放逐、流放,是隋唐之时“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
C.“中书令”,文中指三省之一——中书省的长官,与司马迁所任中书令不同。
D.“驰传”,文中之意为“驾驭驿站的车马疾行”,在古代也指驿站的一种马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挺深受器重,多委以重任。他被推荐为尚书右丞时,上言拒绝,而未皇帝采纳;当征讨辽东时,皇帝下诏让其节度,并允许见机行事。
B.韦挺世代为官,忠诚于朝廷。他的父亲曾为营州总管,为政得力,并了解高丽的情况;后来皇上出兵辽东时,他献上原来的信件,深得皇帝欢心。
C.韦挺审时度势,以灵活治事。他接受向辽地运送军粮的任务后,先派遣王安德查看地势;后来行船遇阻,加之当时又苦寒不利,因此停运待时。
D.韦挺因诬受责,被革职为民。他因转运粮食问题,受到韦怀质的不公对待,因而被皇帝责罚,后再贬为民,戴上刑具押往洛阳,并一路由百姓跟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
(2)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朱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过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学士: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
B.乘舆者:皇帝。“乘舆”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皇帝所用的器物。
C.一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就是“三十里”的意思。
D.浮图:初为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后又指称佛教建筑,逐渐也指称一般的高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公辅很有才华。姜公辅在回答皇帝的策问时表现十分突出,每次进见向皇帝汇报事情都详细透彻,很得皇帝的器重。
B.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征,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
D.姜公辅很有主见。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卢杞等大臣认为传言不实,姜公辅不人云亦云,建议皇上做好部署,防患于未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
(2)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