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杜果

[土耳其]苏阿德·得尔威希

①老太太弯下腰对小杜果温柔地说:“来吧,小宝贝,上我家去吧,你可以在花园里玩,那儿有的是李子,你随便吃多少都行。”

②小杜果惊讶地看着这个老太太。这是阿依色奶奶,她就住在隔壁的那所小白房子里,房子前边,有个小小的花园,花园当中有棵大李子树。

③小杜果知道阿依色奶奶不喜欢小孩,孩子们一走近李子树,她就冲着他们大声嚷嚷,要不就用她那根老不离手的大棍子吓唬他们,把他们轰走。

④可是今天她怎么啦?变得这么温柔,几乎是慈爱了。

⑤这简直不能使人相信。说真的,今天,从爆炸袭击发生以后,一切事都没法叫人相信,一切全跟平常不一样。

⑥爆炸以后,军火工厂的汽笛长鸣着;人们都从房子里跑了出来,涌到工厂的大门口去了。在这些平常上工的时候很少看见人影的街道上,那时忽然有了很大的骚动。

⑦家里来了好多陌生人,他们的脸都是很苍白而又难过的样子,有些女人甚至在啜泣着,这是为什么呢?小杜果想不出。

⑧阿依色奶奶把杜果的小手握在她的手里。对这个,杜果觉得不大舒服,当他在阿依色奶奶身边走下台阶的时候,他喃喃地自语:“我已经够大了,能自己下去,干吗还领着我?妈妈从来不这样。…她知道我已经长大了。”

⑨啊,妈妈!……当想到她的时候,小杜果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他妈妈今天晚上从工厂下工回来的时候,他要把阿依色奶奶请他上她那儿去玩,去吃李子的这件了不起的事告诉她…妈妈一定会因为他而骄傲的。

⑩小杜果忽然间变成一个惹人注意的目标了,所有挤在房子里和小路上的人都那么注意他,有的抚摸他的长头发,有的轻轻地拍拍他的小脸蛋,有的还拥抱他,路角上那个卖杂货的还给他一大块巧克力糖。

⑪杜果十分满意于自己的显要地位。

花园里起风了,那棵李树孤零零地站立在角落里,挺老实,挺安静,几乎是一动不动的。小杜果一个人坐在花园的台阶上,那只小狗又碰到了小杜果,似乎很满意,快活地摇着尾巴,要和杜果一块儿玩。可是,小杜果不想和它玩,也不想吃李子。他想:妈妈下工回来的时候,他要向妈妈要钱去买个西瓜,他爱那红红绿绿的颜色,还有那香甜的味道……

⑬他的妈妈……他是多么爱她呀!妈妈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今天早晨去上工的时候,她的嘴唇是多么红,她总是那么笑嘻嘻的,总是那么美丽,他的妈妈…想到他的美丽的妈妈,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有点想哭。他只有一个愿望---离开这里,回到家里去找妈妈。

⑭花园的门又打开了。杜果还在原来的地方,但他不再是站着,而是躺在地上,睡着了。一只抚摸着他的脸蛋的手把他弄醒了,他突然喊出一声:妈妈……”不,那不是妈妈,那是和妈妈长得很像的玛利哈姨。

⑮听到“妈妈”的叫声,玛利哈姨那只抚摸他的手缩了回去;用两只手捂着脸呜咽起来了。阿依色奶奶喃喃地说:“瞧你怎么啦……安静下来吧,别吓着孩子!······这孩子······

⑯这个年轻的女人重新俯下身子把小杜果抱了起来,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并且亲吻着他那苍白的小脸,把它浸在眼泪里。

⑰“来吧,小宝贝,咱们回家去吧,”她抱着他,向花园的门口走去

⑱小杜果,每当人家抱着他的时候,他便觉得好像是受了侮辱似的。可是,今天,他没有反抗,他疲乏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玛利哈姨的肩膀上,闭上了眼睛。

⑲玛利哈姨把他带到她家去了。杜果没有问她:“为什么把我带到您这儿来!妈妈在哪儿呢?…”

⑳几个月过去了,杜果从来没有提过他的妈妈,好像他的妈妈根本没有存在过似的,这孩子用安静和漠然来对待他妈妈的不在。

㉑可是,有一天,当军火工厂里的爆炸再一次震撼了工人们的小房子,工厂汽笛的长鸣声在空中激荡着…这孩子,突然脸色苍白,放下了手里的玩具,站起来迟缓地走近玛利哈姨,用一种沉重的声音说:“我知道,妈妈死了…就是在爆炸声音以后,工厂汽笛响起来的那天,像今天一样

㉒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想抑制住自己,可是,他的嘴唇颤抖了,在玛利哈姨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以前,眼泪从他的眼睛里涌出了。忽然,他好像从自尊心的重担下解脱了出来似的,他开始哭泣了,嘴里呻吟着:“妈妈!……妈妈!……”

(俞天民译)

【小题1】简要概括爆炸发生后小杜果表现的变化过程。
【小题2】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小题3】解析小说以“小杜果”作为标题的好处。
【小题4】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再次写军火工厂的爆炸?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05:4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少男少女

钟丽思

(1)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2)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几乎延伸到鬓际。  

(3)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4)“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

(5)“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6)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7)“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8)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9)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  

(10)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  

(11)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12)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呢?”“父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13)“那——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14)“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读得很多很多。”

(15)“他怎么可以这样?!”

(16)“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17)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天哪!那歌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

(18)“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19)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20)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21)“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22)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日上我家小聚。  

(23)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乐。”  

(24)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商。”

(25)“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越大……”  

(26)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27)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28)饭后,鸟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人。”

(29)“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民歌。”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鸟阿玛哈如上次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她还索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又借口无钱找用唱歌抵了10法郎。我对她的无耻行径毫不在意。
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
D.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艺术手法,精心剪裁,匠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小题2】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小题。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总是有那么多我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长,妻子苔丝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个职。她很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全家过得和以前一样。苔丝认为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那只是时间问题。
但糟糕的是,比尔的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在一阳光灿烂的早晨,比尔问妻子谁在院子里踢球,苔丝惊讶地看着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儿子。在以前,儿子即使到更远的地方,他也能看到。
苔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近丈夫,轻轻抱住他的头。
比尔说:“亲爱的,我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我已经意识到了。”苔丝的泪流下来了。
其实,苔丝早就知道这种后果,只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击,要求医生不要告诉他。
比尔知道自己要失明后,反而镇静多了。连苔丝自己也感到奇怪。
苔丝知道比尔能见到光明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她想为丈夫留下点什么。她每天把自己和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还经常去美容院。在比尔面前,不论她心里多么悲伤,她总是努力微笑。
几个月后,比尔说:“苔丝,我发现你新买的套裙那么旧了!”苔比说:“是吗?”
她奔到一个他看不到的角落,低声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颜色在太阳底下绚丽夺目。
苔丝想,还能为丈夫留下什么呢?
第二天,家里在来了一个油漆匠,苔丝想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让比尔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一边干活还一边吹口哨。干了一个星期,终于把所有的家具和墙壁刷好了。他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油漆匠对比尔说:“对不起,我干得很慢。”
比尔说:“你天天那么开心,我也为此感到高兴。”算工钱的时候,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苔丝和比尔说:“你少算了工钱。”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等待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告诉了我什么叫勇气。”
但比尔却坚持要多给油漆匠100美元。比尔说:“我知道了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乐。”
油漆匠只有一支手。
【小题1】比尔的生活信心是怎样树立起来的?
【小题2】苔丝是怎样一个人?
【小题3】油漆匠有哪些优秀品质?
【小题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小题5】根据后面的解释,在答题卡上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①________:灿烂华丽,耀人眼目。
②________: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养活自己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问题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小题1】这篇短文在第一段就点明了中心,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小题2】第一段中的“后者”指的是_______与之相对应的“前者”指的是_______。
【小题3】第二段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出来。
【小题4】有些语言,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通过表层信息挖掘其隐含实质。本文第四段,反过来说,意味着什么?
(1)欧洲知识分子: _______
(2)欧洲的现代:_______
【小题5】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对人物作了高度评价,请谈谈两文在评价内容上的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黎明的阿丽西亚

西班牙 卡洛斯·音伊斯·萨丰

那栋房子已经不复存在。现在那里耸立着几栋大楼,遮蔽了天空。但是,直到今日,每当我路过那里,都会回忆起一九三八年圣诞那些糟糕的日子。那个时候我才刚刚十三岁,在伊丽莎白街一家典当行打杂。典当行的老板奥东是个爱猜忌的吝啬鬼,对我这个可怜的孤儿呼吸的那点儿空气他都要抱怨连连。我只是几千个战争遗孤中的一个,奧东从来都不称呼我的名字。

“你个小子,赶紧把灯关了,现在可不是挥霍浪费的时候。蜡烛的光对你来说足够了!”

日子就这样过去,充斥着混沌的战事消息、瓦巴尔大街小巷枪击、谋杀的传闻和空袭警报的声音。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的一天,街道被白雪和灰烬覆盖,而我,见到了她。

她一袭白衣,在雾蒙蒙的街道上格外显眼。她走进典当行,阳光穿过橱窗照亮了屋子的一角,她就站在这个明亮的角落里,手捧一块黑色的天鹅绒,默默地把它打开放在了柜台上。一条镶嵌着珍珠和蓝宝石的项链在暗处闪闪发光。奧东先生拿起放大镜仔细地检查着项链。我在后面的房间透过门缝观察着这一切。

“东西不错。但是,小姐,现在可不是奢侈品流行的时候。我出二百五十比塞塔,这已经是多给你了,看在今天是圣诞夜的分上,而且我也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女孩重新把天鹅绒帕子折好,眼都不眨地向门口走去。

“小子!”奥东先生吼道,“跟上她!”

“那条项链至少值五千比塞塔!”

“不,是一万!”奥东先生改正说,“我们不能让它就这样溜走。你跟着她一直到家,别让人把她的项链给抢走了。那姑娘还会回来的,就像其他那些来当东西的人一样。”

走出了典当行的门,女孩的脸融入了白茫茫的背景。被炮弹和贫穷摧毁的房舍和街道就像一座迷宫,我穿梭迷宫跟踪着她,一直来到了佩索广场。天色渐暗,天空染上了血红色。我冷得骨头都痛了起来。我想我马上就要放弃我的任务了,然后随便编个谎话应付奥东先生。正在这时,她向一所大房子走去。我跑到角落躲了起来。女孩从花园的铁栅栏钻了过去。她在台阶前停了下来,转过头来。我想逃跑,可是凛冽的寒风阻止了我。女孩微笑地看着我,向我伸出了手。我想她把我当成一个小叫花子。

“跟我来。”她说。

天色已晚,我跟着她在阴暗的房子里穿梭,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光晕下。房子里散落着摔落的书籍、破旧的窗帘、被烧过的家具和被刺破的画。我们来到一个大厅,这里就像是一个旧照片的坟墓。女孩儿跪在壁炉的一旁,用报纸和一把椅子的残骸生火。我靠近火苗,接下她递给我的一碗温暖的红酒。她跟我说她叫阿丽西亚。她的皮肤看起来只有十七岁的样子,但是她沉重空洞的眼神出卖了她,让她看起来饱经风霜。我问她那些照片里的是不是她的家人,她沉默不语。

我暗暗自问,她独自在这里生活了多久,穿着一身破旧的白衣,贱卖珠宝来养活自己。她把黑天鹅绒手帕放在壁炉架上。每当她倾起身子拨旺炉火的时候,我的眼神就会瞥向那块黑天鹅绒帕子,想象着里面包裹着的项链。过了几个小时,午夜的钟声响起了,我们在炉火前默默相拥。如果妈妈还在,应该就是这样抱着我的吧。炉火快熄灭了,我拿起一本书想要扔进壁炉里,阿丽西亚把它抢了过去,开始大声地朗读,直到我们都困了。

黎明来临之前我就逃离了,我挣脱地的怀抱,在黑暗中跑向栅栏。我手里握着那条项链,咒骂着被雪和愤怒掩埋的街道,咒骂着把我遗弃在战火中的人,直到那虚弱的太阳穿过云层洒下第一束光芒,我走回了那栋大房子。我紧紧地攥着那条项链,它沉重得就像一块石板,让我窒息。我只希望她还睡着,那我就可以把项链重新放回壁炉架上,然后就这样逃走,永远不用记起她的眼神和她温暖的声音,虽然那是我感受到的唯一纯净的触碰。

门开着,珍珠般的光芒从天花板的裂缝中滴落。我发现她倒在地板上,手里还拿着那本书,她的脸冰冷惨白,嘴唇就像结了霜,她的眼睛睁着,一滴红色的泪停留在脸颊,风穿过洞开的窗户一降阵地吹进来,雪尘将她掩埋。我把项链放在了她的胸口,再次逃出了房子冲上街道,希望遁形于这座城里,躲进它的寂静中。我躲避着橱窗玻璃上反射的我的影子,怕看到的将是一个陌生人。

圣诞的钟声渐渐停了下来,空袭警报声再次响起,一群黑色的天使在巴塞罗那绯红的天空延展飞翔,投下一排排炸弹,人们却没有看到它们最终落地。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这篇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当行老板奥东吝啬、凶恶、贪婪、狡诈,他与阿丽西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我”是一个战争中的孤儿,阿丽西亚充满信任地接纳了我,带给了我温暖。
C.阿丽西亚“抢”书的动作,表现出了她对书的珍爱以及对我鲁莽行为的愤怒。
D.本文以战争为写作背景,作者从深层次展示人性,刻画灵魂,关心人类命运。
【小题2】如何理解小说题目中“黎明”的含义?
【小题3】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画一个更大的圈
Peter Salovey
在1945年,Pauli Murray还是一位年轻的律师和民权活动家。她写下了她的志向:“我要通过积极和包容的方式打破隔离。当我的兄弟们试图画一个圈把我排除在外时,我会画一个更大的圈来包容他们。他们为小团体的特权发言,而我为全人类争取权利。”
所以今天我想问你们:你会画多大的圈呢?你会画一个兼容并包、充满活力的圈,还是拉帮结派的圆?
要实现兼容并包很难,但未来的回报巨大。
当你们即将离开校园时,我建议你们可以仿照Pauli Murray以及其他许多耶鲁毕业生的例子。
首先,要确保你画的圈足够大
如今的世界,你可以在推特上拥有700位粉丝,也可以在脸书上交1000位好友。看起来拥有一个很大的圈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你所谓的“朋友”都在分享相同的故事、类似的观点,那么你的世界可能很窄。
在耶鲁大学的这些年,我很荣幸能认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我也了解到最伟大的学者们所画出的那些很大的圈。他们博览群书,也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想法颇感兴趣。
Robert Dahl是一位曾在耶鲁大学任教40年之久的政治学教授。因其在民主和民主制度研究中的权威,Dahl教授可谓是同时代最受尊敬的政治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深受喜爱的导师。
2014年,98岁高龄的Dahl去世,他曾教过的学生纷纷表达对他的哀思。一位名为Jeffrey Isaac的学生回忆道:尽管他非常喜欢Dahl教授的课,但他强烈反对Dahl教授的一些论点。Isaac还发表论文驳斥Dahl的理论。令他惊讶的是,系里最支持他的老师竟然是Dahl教授本人!Dahl教授还同意担任他的论文导师。Isaac说:“Dahl教授花费了数不尽的时间在他的办公室里和我讨论论文主要论点,以及我要驳斥的人——他自己!我们客观地讨论‘Dahl’这个人和他论点的局限性,并猜测‘Dahl’会如何回应我的论点。”
Dahl教授欢迎他的批评者,并且倾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展开交流。这是一种开放且积极的研究精神和教学模式,是耶鲁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校园之外。
气候变化、贫困、动荡和暴力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需要创新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然而,政治分化令这些问题比以往更加难处理。我们需要与不同政见者交谈,尽管我们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我们或许可以效仿Dahl教授以及许多其他智慧、通达的思想者,画一个够大的圈,并不断填充人类的认知。
然后,尽你所能画更多的圈。
其中一个圈是你的工作。你不仅要确保你喜欢它,还要确保它不是你生活中仅有的圈。我们知道,幸福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工作之外的激情和专业。与他人分享这种激情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喜悦,还能将我们与其他圈子的朋友和同事连接在一起,而这些人可能与我们平时遇到的人迥然不同。
许多人知道,我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的音乐甚为喜爱。我对传统乡村音乐和蓝草音乐的热爱,能牵引我至弗吉尼亚西南部和肯塔基州东部等地,担任国际蓝草音乐博物馆的董事,并且能和蓝草音乐教授一起演奏贝斯达30年。这让我在夏季蓝草音乐节期间能与陌生人尽情分享音乐和故事。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的热爱,让我建立超出我成长的故乡、学校和我所从事的心理学专业的友谊圈。
根据Linville教授的说法,“自我复杂性”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指一个个人的多面性。换句话而言,这个个体画了很多圈。
比如,一个女人可以视自己为学生、马拉松选手、戏剧爱好者、《纽约客》杂志的读者。她可能比那些只视自己为律师的人有更大的自我复杂性。
Linville教授在她的研究中发现,更大的自我复杂性可以作为消极经历的“缓冲器”。如果你全靠工作定义你自己,那么当你没得到升职时,或许会对你的自我价值认知造成深重的打击。Linville教授将其称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认知的篮子里”。Linville教授甚至发现,自我复杂性更大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比例更低。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扩大圈子的重要途径 —— 结识更多人并与之互动。扩大我们的圈子并非易事。这当然需要勇气,也需要对生活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它拒绝恐惧和怀疑,要求我们互相倾听,量度人性的边界。
我希望你们也可以如此,尽可能画许多圈,并且让它们足够大。
虚心聆听,批判地参与,创造性地应对挑战和难关,在寻求幸福的同时接受你的责任,画一个更广阔的圈,包容和理解这个世界。
如此,你就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
(摘编自《耶鲁校长Peter Salovey 2018毕业典礼演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推特上拥有700位粉丝,在脸书上交1000位好友,不等于你拥有了足够大的圈子,因为他们都在分享相同的故事、类似的观点。
B.作者认为你要确保喜欢自己的工作,还要确保它不是你生活中仅有的圈,你还需要工作之外的圈,它给你工作之外的激情和专业,这会给你带来幸福。
C.一个女人视自己为学生、马拉松选手、戏剧爱好者、《纽约客》杂志的读者,说明这个女人给自己画了很多圈,她有更大的自我复杂性。
D.“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认知的篮子里”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一个工作的圈子,全靠工作定义你自己,缺少了消极经历的“缓冲器”。
【小题2】作者说“要确保你画的圈足够大”,“尽你所能画更多的圈”,请结合原文分别概括“圈足够大”“更多圈”的具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