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崩,衮入临,遣从吏扶立殿墀上,祐甫指之谓众曰:“臣哭君前,有扶礼乎?”衮不胜怒,乃劾祐甫率情变礼,挠国典,请贬潮州刺史。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子仪、泚言祐甫不宜贬。帝以衮罔上,以衮河南少尹,而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衮当国,凡奏请一杜绝之,惟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

淄青李正已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曰:“正已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已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已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甍,年六十,赠太傅,谥曰文贞。故事,门下侍郎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

(节选自《新唐书·崔祐甫传》,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B.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C.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D.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是最早的已故之人的替身物。用木头简单地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
B.缗,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
C.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
D.三师,是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也称“东宫三师”,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祐甫深谙谋略。李正己假献巨款试探朝廷,崔祐甫劝皇帝顺水推舟,一举多得,广受称赞。
B.崔祐甫深受宠遇。他的建议,多被皇帝重视,死后依然破例以门下侍郎追赠太傅,尽享殊荣。
C.崔祐甫唯才是举。他秉政时只要是人才,就举贤不避亲旧,凭公正行事,选拔了大批人才。
D.崔祐甫性情刚直。他多次与宰相常衮交锋,毫不退让,故意激怒常衮,终被贬为潮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
(2)正已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7 10:4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孝。为儿时,梦神人遗双笔,自是有文辞。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稍迁给事中。会来俊臣构狄仁杰、李嗣真等狱,将抵死,敕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验,德裕等内知其冤,不敢异。峤曰:“知其枉不申,是谓见义不为者。”卒与二人列其枉,忤 武后旨,出为润州司马。
初置右御史台,察州县吏善恶、风俗得失。峤上疏曰:“禁纲尚疏,法令宜简,简则法易行而 不烦杂,疏则所罗广而不苛碎。”又言:“请率十州置一御史,以期岁为之限,容其身到属县,入闾 里,督察奸讹,访风俗,然后可求其实效,课其成功。”武后善之,下制析天下为二十道,择堪使 者。为众议沮止。
武后将建大像于白司马坂,峤谏:“造像虽俾浮屠输钱,然非州县承办不能济,是名虽不税而实税之。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今造像钱积十七万缗,若颁之穷 人,家给千钱,则纾十七万户饥寒之苦,德无穷矣。”不纳。
峤在吏部时,志欲曲行私惠,冀得复宰相,乃奏置员外官数千。既吏众猥,府库虚耗,乃抗表引咎辞职,并陈利害十余事。中宗以其身宰相,乃自陈失政,无所嫁非,手诏不允。复视事。
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上从其言,遂免,贬滁州别驾,听随子虔州刺史畅 之官。改庐州别驾,卒,年七十。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 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B.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C.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D.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一般指升职。汉代尊右卑左,故将升官称为右迁,贬官称为左迁。
B.“践祚”,“践,履也”,“祚”指“福祚”,代指皇位。故“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
C.浮屠”,即“佛陀”,亦作“浮图”。佛教为佛陀所创,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D.视事”原指官吏到职办公,文中指李峤到地方视察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峤才思敏捷,早年即出名。当时京城官场中以文章知名的还有骆宾王、刘光业,李峤 年纪最轻,名气却比他们大。
B.李峤体恤民情,曾建议将造大佛像的钱救济穷人,解决百姓饥寒之苦,但武后没有采纳 他的建议。
C.李峤很有正义感,那时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人下了狱,将要被诛杀了,张德裕等明知有 冤,不敢提出异议,李峤坚决反对。
D.李峤忠于职守,他认为御史应亲自到属县,入闾里,督察奸邪和伪谬,采集民风和习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禁纲尚疏,法令宜简,简则法易行而不烦杂,疏则所罗广而不苛碎。
(2) 中宗以其身宰相,乃自陈失政,无所嫁非,手诏不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白异之 异:诧异、惊讶
B.与吴筠善 善:友善
C.击剑,为任侠 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D.进止仍有风范 进止:进退举止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呆,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权”表示暂代官职,“兼”“领”表示兼任官职,“行”“守”表示代理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2)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少有大志。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未弱冠,举进士,拜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会吐蕃乞和,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张说等谏,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注释:纛dào:古代军队里面的大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B.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C.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D.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缞服,指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C.太子少保,是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
D.中书,即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是中国古代中央军事机构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震不拘小节。他在太学时曾将四十万钱送给陌生人;在任上曾将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
B.郭震颇具谋略。在对待吐蕃问题上,郭震献出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但后来事情出其所料,吐蕃内部发生变故,其首领被诛杀。
C.郭震有胆有识。娑葛认为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他没有听从,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
D.郭震结局凄凉。他因得罪唐玄宗而差点被杀,后被流放到新州。后来玄宗念其旧功,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
(2)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高瞻敏行,有天下计。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番禺名贼洗宝彻等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宝彻兄子曰智臣,复聚兵拒战,盎进讨,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贼遂溃,擒宝彻、智臣等,遂有番禺、苍梧、硃崖地,自号总管。或说盎曰:“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南越王号。”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武德五年,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谟发江淮甲卒将讨之,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盎遣智戴入侍。帝曰:“征一言,贤于十万众。”五年,盎来朝,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贼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曰:“矢尽,胜负可知矣。”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帝诏智戴还慰省,赏予不可计,奴婢至万人。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一时清晏,得民欢心。卒,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注)獠:古民族称呼,分布在今闽、粤、湘、川、云、贵等地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B.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C.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D.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本为主射者掌事,魏晋隋时为尚书省官员,唐初和北宋末行宰相权,宋后废。
B.辽东,指辽河以东,辽河以西称为辽西。古代有山东、山西,指太行山以东、以西。
C.赠,文中指“追赠”,即赐予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等,有赠官、赠谥、赠典等形式。
D.柱国,原为保卫国都之官,隋唐成为一种功勋级别,其中最高等级为上柱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盎有才有为。杨素与他讨论局势,对他刮开相看,惊讶于蛮夷中竟能有这等人才,便拜他为汉阳太守,去平定叛乱。
B.冯盎能征善战。他曾跟从炀帝征伐辽东,且击败叛贼洗宝彻等,之后又率军讨伐罗州、窦州的叛乱,战功赫赫。
C.冯盎知足谨慎。当有人劝说其倚仗南越自立为王时,他当即表示人生已得富贵,拒绝了这样的请求。
D.冯盎善理政务。他查阅财务账册,揭露检举隐藏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一时间社会安定,深得黎民的欢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
(2)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