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小题1】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2】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2-08 10:41: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安出,贽言:“劳于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又言:“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与贮于帑藏不殊。一朝有急,可取也。陛下幸听臣计。”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帝问贽事切于今者,贽劝帝:“群臣参日,使极言得失。若以军务对者,见不以时,听纳无倦。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贽本畏慎,未尝通宾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始,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然小心精洁,未尝有过。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所言皆剀拂帝短,恳到深切。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既放荒远,常阖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地苦瘴疠,只为《今古集验方》五十篇示乡人云。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B.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C.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D.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宏辞,始于唐代,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一种。
B.东宫,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常借指太子。
C.翰林学士,官名,始设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
D.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军礼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年轻有为,才思敏锐。十八岁中进士,为天子所倚重,处理政事,得心应手;对于国家治理,认为要兼采天下之智。
B.陆贽谨慎自守,刚直不阿。身居高位,不交接宾客;对于任用裴延龄坚决反对,也因此受到排挤,惹恼顺宗皇帝而被贬。
C.陆贽忠于朝廷,结局悲惨。早年被征召做翰林学士,尽忠职守,直言敢谏,但最终因为小人谗害,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
D.陆贽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尽心辅政,常在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号称“内相”;身处乡野,编辑医书,服务于当地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
(2)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十八年,拜黄门侍郎,参综朝政。……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
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及遂良以筹其事。……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B.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C.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D.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瘦长,起源于周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侍书”,古代官职名。是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C.“便宜”,既指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见机行事。文中是第一个意思。
D.“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褚遂良精通书法。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
C.褚遂良深得太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两个人在,国事就不用担心了。
D.褚遂良敢于劝谏。当唐高宗召集重臣商量要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时,遂良据理力争,不同意废弃皇后王氏,但高宗没有听取他的劝谏,仍立武昭仪为皇后。此后遂良仕途不顺,官职被一贬再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2)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兖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絁一,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按案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巨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鸩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幹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幹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幹死。

(选自《新唐书·刘玄佐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B.“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即为此意。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玄佐洒脱放荡,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为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养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毒酒害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据案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石,字中玉,陇西人,元和十三年进士擢第。石机辩有方略,尤精吏术,籓府称之。自李听征伐,常司留使务,事无不办。太和三年,为郑滑行军司马。时听握兵河北,上令石入朝奏事,占对明辩,文宗目而嘉之
十二月,中使田全操、刘行深巡边回,从者讹言兵至,百官朝退,仓惶骇散。市人叫噪,尘坌四起。郑覃曰:“耳目颇异,且宜出去。”石曰:“事势不可知,但宜坚坐镇之,冀将宁息。若宰相亦走,则中外乱矣。任重官崇,人心所属,不可忽也。”石视簿书,沛然自若。晡晚方定。  
开成元年,石放京畿一年租税。及正、至、端午进奉,并停三年,其钱代充百姓嫁娶钱。诸道除药物、口味、茶果外,不得进献。诸司宣索制造,并停三年。赦后,紫宸宣对。上曰:“朕务行其实,不欲崇长空文。”石以从前德音虽降,人君不能守,奸吏从而违之,故有内置之奏以讽之。
寻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领盐铁转运使。上御紫宸论政曰:“为国之道, 致治甚难。”石对曰:“朝廷法令行则易。臣闻文王陟降在上,陛下推赤诚,上达于天,何忧不治?”上又曰:“治乱由人邪正,由时运耶?” 石曰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帝曰:“卿言是也。”
三年正月五日,石自亲仁里将曙入朝,盗发于郭尚父宅;引弓追及,矢才破肤,马逸而回。盗已伏坊门,挥刀斫石,断马尾,竟以马逸得还私第。上闻之骇愕, 遣中使抚问,赐金疮药,因差六军兵士三十人卫从宰相。
(节选自《旧唐书·李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B.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C.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D.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即登第、及第,指封建时代在科举考试中中选。
B.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或特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朕,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加,文中指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头衔,等同于“领”“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石善于治理政事。李听征战讨伐之后,李石经常主持后方事务,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B.李石深受皇帝信任。皇上经常让李石就朝廷之事进行奏对,兼任盐铁转运使时,李石的对答得到了皇上的肯定。
C.李石忠于职守。朝廷高官听说敌兵来了,四处逃散,郑覃劝说李石一起逃走,但李石执意不从,坚守岗位。
D.李石关心百姓生活。开成元年,李石决定减轻各地百姓的负担,将他们的租税和各个时节的进奉都免收三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听握兵河北,上令石入朝奏事,占对明辩,文宗目而嘉之。
(2) 盗已伏坊门,挥刀斫石,断马尾,竟以马逸得还私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策山东有变,泽潞兵所走集,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
建中中,田悦反,诏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合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即以数骑驰入见武俊,曰:“希烈争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卧帐中,甘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
贞元初,朝京师,诏还所镇。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无可录,徐徐以礼谢。好方士,因饵丹而死。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李抱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B.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C.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D.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合从,战国时六国地处南北,联合据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
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真洞察形势,识破奸计。怀恩谋反,欺骗部署说他们原来拥戴的郭子仪已被杀。李抱真建议朝廷启用郭子仪,挫败了怀恩的阴谋。
B.李抱真忠诚卫国,勇据叛军。田悦谋反,他与马燧合兵打败了田悦;朱滔、王武俊、李希烈、李纳等相继谋反,他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叛贼。
C.李抱真颇有将才,驯良精兵。他亲自征兵训练,用时不到三年,修治铠甲,磨砺兵器,充实府库,称雄于崤山以东地区,被称为“诸军冠”。
D.李抱真沉稳勇毅,待人坦诚。他只带几名骑兵去见王武俊,剖析时局指明利害并动之以情,后来安睡在王武俊的营帐里,让王武俊更加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