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少男少女

钟丽思

(1)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2)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几乎延伸到鬓际。  

(3)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4)“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

(5)“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6)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7)“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8)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9)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  

(10)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  

(11)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12)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呢?”“父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13)“那——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14)“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读得很多很多。”

(15)“他怎么可以这样?!”

(16)“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17)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天哪!那歌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

(18)“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19)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20)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21)“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22)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日上我家小聚。  

(23)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乐。”  

(24)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商。”

(25)“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越大……”  

(26)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27)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28)饭后,鸟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人。”

(29)“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民歌。”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鸟阿玛哈如上次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她还索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又借口无钱找用唱歌抵了10法郎。我对她的无耻行径毫不在意。
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
D.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艺术手法,精心剪裁,匠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小题2】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6 02:4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里亚叔叔

(俄罗斯)安德烈·安季平

烈日像一轮巨大的火盘在空中滞重地盘旋着,散发出一束束炽烈的光带。用不了几分钟,它就会将天劈散,毒毒地用光叉割向草地和我。因为怕小虫飞进嘴里,我便咬着牙恨恨地诅咒这日头:“你炸了才好呢!”

胶皮靴子快热化了,里面卷进不少干草屑。这是最不适合刈草穿的鞋了!人造革靴子虽然重些,却实用多了。可我没有人造革靴子,整个夏天我都趿着这双胶皮靴,早上在满是露水的草上特别容易打滑,到了中午又被热气和汗水浸得软塌塌的。

“我也只能把这双胶皮鞋穿到死了,”我无奈地掷了块小石头,埋怨道,“看看,别的孩子怎么就有好鞋穿呢……”

“米沙,等秋天上交了土豆再说吧……”父亲摆摆手,摘下眼镜,突然望着大路说道,“这不回来了!”

只见科里亚叔叔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小溪那边走来。科里亚叔叔是爷爷的二儿子。他是来我们这片采浆果的,午饭后顺便帮我们刈草。赶过来后,科里亚叔叔把木桶放在地上,自己坐在小树丛下。木桶上紧紧地缠着抹布。有一次,科里亚叔叔从很远的针树林采果子回来,犯懒没用松紧带把桶盖缠紧,结果他在一个小坡子上绊了一下,一整桶四维德罗的果子一路滚下来,几乎散了个精光。叔叔现在学小心了,哪怕是去采蘑菇,也会用抹布把篮子裹好。看不到桶里的浆果,但盖布被撑得鼓鼓的,所以应该有满满一大桶。科里亚叔叔表情庄重地停顿了一下,然后掀开盖布,原来是一大桶醋栗!科里亚叔叔很会采果子。奇怪的是,他那双巨大的糙手居然能干这么巧的活儿。我跟着去的话,永远也赶不上他,他采到半桶时,我桶里的果子才没底儿。

“今儿可真是晒呀!”科里亚叔叔用鸭舌帽擦着额上的汗。

“阴凉地里也有42度”,父亲道,“这不,通知说还会升到45度嘛。”

“多少?”爷爷简直不敢相信。

“45度!”

科里亚叔叔沮丧地摇摇头。

“快疯了!”我倒在地榆丛里,有意无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问题不在这儿!”爷爷道,“土豆都快熟了,可这地干成这样。我们吃啥?!”

“该吃啥就吃啥呗,”科里亚叔叔叹了口气,“会给我们运面包过来吧,谢尔盖·彼得洛维奇说过……”说着说着,他突然来劲,“今儿遇见城里人啦!一个男人带着老婆,还有几个娃子。男的把车一停,带着儿子就在边上开始采果子。女的带着女娃跑到远处的树丛里了。米沙,你记得不,我们三年前也在那里采过果子?就是尤里耶夫他们割草的地方,小溪上游。可当时我已经坐那儿了,”科里亚叔叔呵呵笑着说,“我这一看,她们正走过来。树丛里可全是美美的果子呀,就开始摇晃树枝发出怪声。小女孩听见了,就一把拉住母亲的袖子,说要回去……可那婆娘还是一个劲往这边来!我继续摇树枝,大声狠狠地抽鼻子。她们号叫起来:‘熊来啦,熊来啦!’

那婆娘吓得掉头就跑,小女孩跟在后面狠追。我呢,采满了一桶果子,就沿着小溪到了勒拿河边,这不才走到大路上来……”

科里亚叔叔咧嘴乐着,露出满口白牙。

“走了没?”爷爷不满地看了看乐不可支的儿子。

“谁?”

“城里人啊!还有谁?”

“走啦……”

“他们开的啥车?”

“尼瓦牌的。”

“这不连车都有么,还来抢什么果?”爷爷不解,他搞不清城里人的逻辑,“或者就近点采儿,难道不行么!这得开多少公里……汽油不要钱么?真是奇怪,这些人哪里来的钱?”

“这不就是有钱么,”科里亚叔叔重重地站起身来,好摆脱爷爷,“我去喝茶吃点东西。草都干干的了,”他踢了踢草垛,“过不久就干透了。不过溪边那片还有点潮……”

“我们到时候就把它们往高处干爽地里运,它们在那里可是能晒个透啦!”

(节选自安德烈·安季平《布拉戈维中斯克号邮轮》,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烈日,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酷热难耐的天气,自然引出“我”的诅咒和有关鞋子的情节。
B.“我也只能把这双胶皮鞋穿到死了”一句,表现了“我”因贫困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C.“我倒在地榆丛里,有意无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一句描写“我”的动作行为,为下文叙写科里亚叔叔和爷爷的对话做铺垫。
D.小说中的“我”生活在环境闭塞、经济拮据、亲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家庭之中,大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之情。
【小题2】科里亚叔叔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详叙了科里亚叔叔遇见城里人的情节,请探究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的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异质伤口
作者/新加坡希尼尔
早在若干月前,他就下定了决心。
然而,那与他相恋了一段时期的年轻女子似乎让他难舍难分。夜里的天台上,墨蓝天宇处闪烁的星光,把气氛调协得极为柔和。仅仅片刻的温存后,他骤然缩身,退到冰冷的大理石椅旁,脸上挂满怅然。
“我们分手吧!”他说。
“总要有个借口。”女人十分镇定地回应,像是闲聊着别人的事。
“我想起了祖母……”他停了停,思索着,“今早,我替她把一颗紫铜色的子弹头送到文物馆去参加展览。”
“什么展览?”
“日治时期文物……”
“跟这些日子的来往有关吗?”
“也许没有。不过,那子弹是从我爷爷的身上挖出来的。”
男子不再说什么,他不想去破坏这美丽的夜色,或去加深分手的无奈。
回去以后,他的祖母一再告诉他有关宪兵与良民互相对峙的故事,以及漳宜海滩上一字雁排行的肉体与机关枪互相纠缠的传闻——那是紫铜色子弹从祖父的第四根肋骨处挖出后所透露出的唯一令人信服的事实——祖母一再强调。男子不断点头。
他再次向那相恋了一段时期的年轻女子提出分手的事。
“不是受你祖母的影响吧?”
“没有,她没说什么。只是今早,她又要我把一件有血色通行证的衣裳拿去展览。”
“什么展览?”
“日治时期文物……”
“哦!”女人一脸茫然。
“那些教科书都没有记载吧?”
她沉默。男人也不刻意去继续同一个话题,尤其是在那么罗曼蒂克的餐厅里。
他一面喝着汤,一面胡乱思索。突然,一列宪兵的影子闪进他的眼帘,并持着刺刀呼喝着……
“当”的一声,汤匙从他手中滑落,碰到碟子的边缘,发出一声脆响,他感觉有不少视线朝他这个方向投射,连忙把碟子大做动作地检查了一番,以引开注意力。大约十秒钟后,他才继续对她说道: 
“喝忌廉杂菜汤吧,还拌着玉米,味道挺不错的!”然后,他们低头,专心地喝汤。
“或者——就跟往常一样,把汤里的英文字母拼一拼吧!反正还有时间。”
“太迟了,汤里的面粉字母都快被我吃光了!”
“那就以捞三回为限吧。”
三回总共捞了两个E,两个R,M、O及S各一。
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凑了好几个字,如SEE,MORE,ROSS等。
他在侍者到来埋单之前,竟然想到一个较少使用却近日流行的字眼:
REMORSE!
“什么意思?”她一时也弄不清楚。
“忏悔、自责。你们的词汇里缺乏的!”男人一口气把汤吞下,“充其量,只会反省!”
那夜,男人回去后,决定与这位两年前不期在异乡谋生时相遇相恋的年轻女子——早春芳子——分手。
他抵达家门后,等待他多时的祖母;提着一口箱子,迫不及待地对他说:“喏,这箱香蕉钞票,是那年用剩的,你看适合展出吗?还有——”她抽出上边的一张报纸,指着某段报导,压低声量,以狐疑的口气问道:
“这可是真的?——那些人开始‘深切地反省’啦?”
男子默不作声。良久,拿起报纸,翻阅,翻阅。翻了好几版,都是一大版的SONY,不见SORRY……
选自《小小说选刊》)
(注:sony: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和日本女友分手过于偏激,因为侵略战争与女友并没有关系,而且他们毕竟是有感情的,从他们艰难的分手过程来看,这感情还相当深厚。
B.本文中的祖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男主人公的爱国情怀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情感,以及与相恋的女友分手的行为,都是因为她的悉心教导。
C.本文以冷静客观甚至是严肃的笔触,以现代言情小说的形式把主题表现出来,甜蜜的爱情故事与沉重的历史伤痕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D.本文采用明暗线交织的手法,异国恋人的分手过程是明线,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亚洲各国沉重的历史是暗线,匠心独运,使故事内涵更加深刻。
【小题2】文中多次描写了日本女友在男主人公提到分手和“日治时期文物”时,提出的疑问和茫然的表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汉语和英文夹杂的特点在新加坡文学作品中极其常见。作者在本文中适用中英文夹杂的句子时,却是有着其深刻地用意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四十卢布……”“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两月另五天……”“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尤里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利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付一切负责,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我没支过!”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merci(法语:“谢谢”。)”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

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我看着她背影,悟想道:“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小题1】文中划线的三处,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小题2】“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中的“残酷教训”指的是什么?在小说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分点说明。
【小题3】你如何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这句话?
【小题4】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5】这篇小说的标题是“柔弱的人”,你认为作者有怎样的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害羞的V先生
〔阿根廷〕法比安·塞比亚
⑴阿其瓦多非常非常害羞,害羞到连照镜子都要先说声“不好意思”。他邂逅了一个女孩,这女孩从周一到周五上下班都和他乘坐同一辆公交车。她很漂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总是在六十路车第七排临窗而坐。
⑵他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话,或者正面看过她。这些都是坐在她旁边观察到的。最近五年来,在从周一到周五上下班的路上,他总是鼓足勇气地坐在她旁边挨着走廊的位置。有一次他清了清嗓子想引起她的注意,但是那女孩根本没听见。她总是在读日报。另一次,阿其瓦多想给她一块薄荷糖,但是太紧张了,结果在一次刹车时糖块滚得满车都是。而她,依然在看报,似乎一点都没察觉。
⑶一天,这个害羞的人壮起胆子,在日报的第三版刊登了一则启事:
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
您有男朋友吗?
害羞的V先生
⑷第二天上午,在公交车上,他期待着她有所反应,结果什么也没有。
⑸但是第三天早餐时,阿其瓦多突然在日报第三版发现了这则启事:
致害羞的V先生:
没有。
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
⑹他一下子把报纸浸到了咖啡里,把一个羊角面包往腋下一夹就飞奔来到了街上。车上依然如故:他沉默不语,她埋头看报。
⑺又一天,出现了这则启事:
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
您叫什么名字?
害羞的V先生
⑻再一次,阿其瓦多在早餐时得知了她叫玛佳丽塔。于是他又去刊登了这一条:
多美的名字!像花朵一样。
害羞的V先生
⑼在第二天日报的第三版,这个害羞的人读到:
致害羞的V先生:
是的,您看到了?
⑽就这样一则又一则启事,你来我往,他们开始互相了解。他们通过铅字谈论听过的音乐、喜欢的电影、昨天的午餐与今天的晚餐、对花园里的动物和小精灵的相同喜好、在政治或地理上的一致看法、冰淇淋的相同口味,以及在文学、鞋子款式或“ch”算不算一个字母等问题上的分歧。
⑾一个星期一,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她在抚摸着那天的启事,阿其瓦多精神一振。
⑿他假装不经意地看了一眼说:“真是疯了!不是吗?”
⒀“啊,是疯了,不过也很美。”
⒁启事依然一则连一则,结果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多米诺效应。忽然全城所有有着忧郁眼睛的姑娘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的女孩;而每个腼腆的单身汉都以为自己就是害羞的V先生。这样,像阿其瓦多那样有了心上人的人都鼓起勇气表白自己的爱,那些有着忧郁眼睛的姑娘都仔细地观察谁会是自己害羞的王子,然后她们总是会发现有人在暗恋自己却羞于表白。
⒂这样成就了一对又一对有情人。报纸标题新闻中公布的相爱的人的数量不断增长,害羞的人和有着忧郁眼睛的人的数量则持续下降。在第三版,启事仍在继续。
⒃同时,阿其瓦多和玛佳丽塔在车上也开始交谈了。她给他读各种消息,他则谈谈自己的看法。他们也谈论那些启事。例如,谁会是害羞的V先生和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他们会住在哪里?他们是金发?是黝黑皮肤?是光头?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他们有一天会相识吗?
⒄这样,他最终取得了她的信任;而她,开始喜欢每天的旅途中有他陪伴。因此,有一天阿其瓦多(还有全城的人)读到下面这则启事:
致尊敬的害羞的V先生:
我恳求您原谅,我不能继续如此。我有了喜欢的人,再让您幻想是不对的。希望您能理解。
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眼睛不再忧郁的姑娘
⒅全城人都焦急地等到了第二天。在公园、酒吧、办公室、街角和公交车上,人们读到:
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眼睛不再忧郁的亲爱的姑娘:
我理解您。您不必道歉。希望您喜欢的人能使您非常幸福。
再会。
害羞的V先生
⒆启事不再出现。
⒇阿其瓦多在旅途中不再沉默。玛佳丽塔也不再埋首日报。
【小题1】请阅读第⑶-⑼段中细节和启事,概括其反映出来的阿其瓦多的心理变化。
【小题2】结合全文,赏析青年阿其瓦多具有的形象特点。
【小题3】报纸第三版启事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一种情节设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4】探究小说的多重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