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江之浒,饮食之。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1)受若(____________) (2)其知恐而畏也矣(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B.出其十一佣乎吏
C.失向来之烟霞D.饮食
【小题3】选出加点词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追而送江之浒 ②又从而盗
③若知职乎 ④今我受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2)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
【小题5】作者在文中斥责当时一般官吏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的政治见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5 09:4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小题1】下面对柳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幸,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久为做官所“累”,因而为贬窜南荒为“幸”。
B.“闲依”含有闲散的无聊之感,“偶似”表明渐渐融入山林,慢慢适应隐士淡泊、闲适的生活。
C.本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闲适的田园生活,抒写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观念。
D.本诗不假雕琢,放笔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复杂的感情。
【小题2】这两位诗人在被贬谪后,人生态度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进行归纳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③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元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阛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④、里胥⑤;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⑦、版尹⑧,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②居:积储。砻:磨光。斫:砍削。③宫:房屋。④乡师:古代的一乡之长。⑤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⑥连率:古代十国为连,连设帅。⑦啬夫:汉代小的乡置啬夫一职。⑧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床足而不能理 阙:通“缺”
B.皆视其,俟其言 色:脸色
C.画宫于堵:墙壁
D.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矣 法:法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佣隙宇而处用亡郑以陪邻
B.计其毫厘构大厦/则知明行无过矣
C.专心智/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就役焉/挟飞仙邀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开篇讲述了关于一个木匠虽无才艺却“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
B.此文结构颇有规矩绳墨。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宕开复合,曲折尽意,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又形成了对比的关系。
C.柳宗元写作此文,实则借梓人之事来指斥时世、议论朝政,表现了他的高度自信心和政治责任感,又或是柳宗元以相才自许、自励也未不可。
D.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奠敢愠”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2)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梓人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师官署,余往过焉。委材,会众王。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日: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固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其门 款:敲击
B.愿佣隙宇而焉 处:居住
C.其床足而不能理   阙:缺少
D.是道者   通:通过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B.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C.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D.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观察房屋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深、圆方和短长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起初“我”并不相信。
B.京兆尹要修整官邸,“我”拜访他时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匠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上了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的名字不在其列,“我”很吃惊。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可以被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洽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能够顺应自然。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