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清臣,琅邪临沂人也。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道段子光徇河北。真卿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代宗嗣位,车驾自陕将还,真卿请皇帝先谒五陵、九庙而后还宫。幸相元载调真卿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真卿怒,前曰:“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载深衔之。旋改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累进封鲁郡公。德宗朝,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罢礼仪使。真卿候杞于中书曰:“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下拜,而含怒心。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相公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诸贼不敢复出口。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德宗复宫阙,希烈弟希倩在朱泚党中,例伏诛。希烈闻之怒,遂缢杀真卿,年七十七。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人的表字。古人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孩子出生以后长辈便把名和字取好。
B.五陵,指的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
C.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D.宫阙,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文中指代长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预料到安禄山将造反后,做好各种城防准备,还召集文人乘船游玩饮酒赋诗,以迷感安禄山。河朔被攻陷,只平原郡城郭守卫完备。
B.安禄山攻陷洛阳,杀死李憕、卢奕、蒋清,派段子光拿三人的头来黄河以北示众。颜真卿腰斩了段子光,后来又为三人用草做成身体四肢,用棺木殡葬,还为三人立了牌位并哭悼。
C.芦杞独揽大权,虽然心中畏忌颜真卿,改任他做了太子太师,并罢免了他礼仪使一职,但还是十分推崇颜真卿的才能,向皇上推荐,认为只有颜真卿才能招降李希烈叛军。
D.朱滔、王武俊等叛贼在李希烈犒赏爪牙的酒宴上诱胁颜真卿为相,颜真卿严正驳斥,誓死保持气节。李希烈在弟弟李希倩因牵涉朱泚案被朝廷处死后,缢杀了颜真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
(2)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6 09:5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领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课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①,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班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兖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②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 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敬速,每朝延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①称制:代行皇帝的职权。②奸宄:指违法作乱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几,监察御史  谨表以闻
B.今谋此,直为亲,不为身  世誉之而不加劝
C.出为扬州长史  蒙国恩,除臣洗马
D.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  战败而亡,不得已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优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日用善于交接,升职很快。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崔日用恪尽职守,刚正为官。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弹劾他,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崔日用审时度势,善于自谋。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表示愿意效劳,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成功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崔日用才能出众,死后荣宠。朝廷每有祸事,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微时,妻之以女,即平阳公主也。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诏讨之。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节选自《旧唐书·柴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B.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C.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D.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文中指潼关以西的地区。与“沛公欲王关中”中的“关中”所指区域相同。
B.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或者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高祖微时”指的是后者。
C.实封:臣子按与实际相符的封户来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的一种食邑制度。
D.贞观:谓正道示人之意。文中指的是唐朝君主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官宦之家,以好身手闻名。柴绍的祖辈和父辈皆非平民百姓,都曾经被帝王加官授爵。柴绍年少时矫健勇敢,以侠义自任而闻名关中。
B.柴绍不惧困难,决断理智冷静。柴绍三人为举义起事长途直奔,囿于现状,建成提出自保之策,柴绍冷静分析复杂的状况,做出了慎重正确的选择。
C.柴绍审时度势,能够料敌如神。作为长官,在部队到霍邑后与宋老生战斗前,柴绍先到对方城前观察敌军的部署情况,据状做出了自信的预先判断。
D.柴绍临危不乱,出其不意大胜。在吐谷浑与党项合力侵边、居高临下、乱箭齐发之时,柴绍仍能以女子跳舞之策迷惑对方,出精锐偷袭对方得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2)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对,如韩愈,又称韩昌黎,“愈”为名,“昌黎”为字。
B.“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李商隐因为少年俊才而被令狐楚深加礼敬,令狐楚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商隐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 »、百家学。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之弊,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名之。元和 初,迁 职方员外郎。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 丰人泰。十四年正月,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乃上表。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帝曰: “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 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 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 “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阳,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愈往视之,令炮一豚一羊,投之湫水,为祝。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自是潮人无鳄患。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 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旧唐书»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开则丰人泰/王无罪,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不可赦/君臣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C.事言之/蒙故业,遗策(«过秦论»)
D.荣禄仕/不拘时,学于余(«师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与«师说»中的“六艺”相同。
B.元和,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迁,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迁谪、右迁均指降级。
D.表,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读书刻苦。每天能熟记几千字的文章。等到长大一点,就能够完整地理解«六经»、百家学等。后来考取了进士。
B.韩愈心怀百姓。即使是被贬为阳山令,依然关心百姓生活,当地人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
C.韩愈耿直敢言。唐德宗派遣使者迎佛骨入宫,引发官民对佛教的无节制信奉,韩愈直言进谏,触怒德宗,被贬潮州。
D.韩愈性情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对方地位如何变化,态度都始终如一。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韩愈传»)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述睿,赵州人也。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垣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注)①颜、闵:孔子弟子颜回、闵损,以德行著称。②游、夏:孔子弟子子游、子夏,以文学著称。③伊挚:伊尹,辅佐商汤的重臣。④广成:即广成子,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时期人,隐居在崆峒山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B.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C.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D.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东汉许慎《说文》释义“孤”为“无父也”,之后也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之人。
B.史馆修撰,部门名,负责掌修国史,唐代时将史馆从秘书省分离出来,使其取代修史之职。
C.践祚,又称“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东阶为阼阶,为主位;“践祚”指走上主位登基为帝。
D.紫金鱼袋,紫指紫衣,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述睿不慕高官,喜好归隐。父母去世后,孔述睿兄弟都归隐于嵩山,孔述睿多次被征召为官,却一直心向隐居。
B.孔述睿有才有德,深得赏识。孔述睿被刘晏上表举荐有颜回、闵损之德,子游、子夏之才,深得代宗、德宗重用。
C.孔述睿多次辞官,不被应允。孔述睿每次被朝廷授官便找借口推脱,致仕还乡之前,他的辞官请求一直不被允许。
D.孔述睿性情纯朴,被召祭祀。孔述睿受皇命前往祭祀覆没将士的骸骨,因为皇帝认为他生性纯洁朴实,堪当此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2)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