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有之 _________(2)庭梅初放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A.询吴人曰 家有老妪,尝居
B.谱十种 庭中通南北
C.妾官媒李四娘  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D.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足音辨人
【小题3】翻译句子:
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
【小题4】主人公龙仲房“丧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小题5】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4:01: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其才,每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谿,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诣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也。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选自《四库全书》,有删改)

(注释)①金佥事公声: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崇祯年间(1628-1644)进士,授庶吉士,辞归,后授山东佥事,未就。清兵南下,于家乡起兵守御,相持累月,失败被俘,被杀于南京。②狼兵:以广西东兰、那地、南丹等地人组成的军队。该地少数民族强悍善斗,历史上称狼人,亦作俍人。明代后期,该地土司兵可由朝廷调用,世称狼兵。③内附:归附自己这一方,指降清。汪琬为清朝官员,故如此说。
【小题1】对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傅岩其才  奇:奇特 大帅天一甚急 购:悬赏
B.天一为辨疏    赍:赏赐 祸且矣 族:灭族
C.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 焉:哪里 南向再拜讫:结束
D.天一知事不可为,归    遽:立刻 无以也 尚:崇尚
【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B.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C.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D.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天一注重品德的修养。他不在乎贫贱,以读书为乐,把为文与修身结合起来。
B.江天一勇敢善战。他虽为文人而出名,但是与叛兵激战,大获全胜,保一方百姓。
C.江天一足智多谋。他深谋远虑,建议在绩谿筑关,因此在清兵攻打时守住了城。
D.江天一崇尚气节。兵败之后不愿连累家人,不想逃避危难,与金声一起赴难。
【小题4】下列有关文中加点词语的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此处指乡试。乡试合格者为举人,之后才可以参加会试。
B.“疏”与“表”一样,都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
C.“高皇帝”朱元璋谥号。谥号是帝王、大臣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D.“阙”古代皇宫、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泛指帝王的住所。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家贫屋败,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2) 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先府君行实

张惠言

先府君,讳蟾宾,字步青,号云墀,姓张氏。其先自宋初由滁迁常州,常州之张多由滁,谱牒废,世不可纪。其后曰端,当明弘治中,居南门德安里,是为大南门张氏。张氏非大南门不共谱。端孙钦,钦生洲。洲生宏道,万历中举于乡,官开封府通判,生典。典生以鼎。以鼎生铭伛。铭伛生采。采生金第,娶于白,生府君。自典至金第,皆补郡县学生,有文章名,世以教授为事。而铭伛当明之亡,独不为制举业云。

府君生九岁而孤,有兄曰思楷,弟曰瑞斗。家贫,日不得再食,奉白孺人教,兄弟相厉以儒学。补府学生,试高等廪膳,常教授乡里间。其后游沅州,一岁得疾归,遂卒,年三十有八。府君既不得志于世,无所表见,又不获永其年,充所学以致不朽,所论著皆未就。卒时,惠言方四岁,翊遗腹四月而生,凡其言行可纪者弗得闻,闻之于人所传,又弗敢审。而府君之执友汤先生宾辂、郑先生梦杨,笃行君子也,知府君深,守道德,不毁誉,故著其言,以为府君行实焉。

汤先生曰:“君好学深思,不事穿凿,善为诗及制举文,操纸笔立就,性沉挚,寡欲少言,尤不喜说人过。与人交,不设城府,久而能敬。”郑先生曰:“薛心筠、董仲容、汤宾辂,君兄弟总角交也。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谓两人于人道近也。笃于孝友,平生未尝与人迕,人亦未尝迕君。或问之曰:‘天壤间何处可使性气?’其为人如此。”郑先生又言:“府君有异表,中夜目光闪闪,或一二尺许。尝自言:‘秋夜偶玩月,见河汉间云鳞鳞,士女数十人,云裳霞佩,执诸乐器,飘飘过太虚,肤发纤悉可辨云。’”

汤先生名修业,郑先生名环,皆常州武进人。

(节选自《张惠言文选》)

注①府君:作者的亡父。②廪膳: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B.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C.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D.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学官名,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文中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
B.制举:中国古代常设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分支,设博学鸿词科、文辞雅丽科等。
C.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形如两个羊角故名。
D.太虚:于道家用语,在中国古代泛指天空或宇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的父亲在世时不得志,无处施展才华,英年早逝;他为人纯厚朴实,他所交往的朋友,也都是朴实的君子。
B.张氏家族世代读书、教书,是个书香门第;作者的祖父去世的早,家里贫穷,而父亲不善言谈,但深得友人敬重。
C.本文详尽记录亡父友人关于父亲立身行事的回忆,借他人之口,来表达作者自己对父亲的哀思与挚爱。
D.本文写亡父行状,全篇落在一个“实”字上,对家世族谱的罗列,是实录;对亡父生平事迹的记述,也是实录。
【小题4】把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典至金第,皆补郡县学生,有文章名,世以教授为事。
(2)卒时,惠言方四岁,翊遗腹四月而生,凡其言行可纪者弗得闻,闻之于人所传,又弗敢审。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文偶记(节选)

刘大櫆(清)

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扬子《太玄》、《法言》,昌黎④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文贵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集其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1)引用“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其作用是  
(2)下列句子编成四组,都属于正面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  
①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②物相杂,故曰文。
③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④故文者,变之谓也。
⑤《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⑥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
A.①③⑤⑥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⑥
(3)文章是怎样说明实词和虚词的辩证关系的?
(4)第(7)段强调诵读要(1)  (2)  
(5)根据“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选择其中一例加以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