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因而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工业发展较落后,然而在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早的重工业基地。除此之外,该地区生态资源丰富,林业、畜牧业发展均靠前。根据相关数据,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东北的经济以及工业化水准均大幅度领先全国其他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该地区工业方面的GDP总量超过全国一半,遥遥领先其他省份。然而在近些年,东北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但还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准。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之下,东北地区可以说是观念落后、产业结构滞后,这些阻碍因素导致其经济发展远落后沿海地区,甚至很多内陆地区。振兴东北势在必行。东北是“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这样看来,这个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对于急需振兴的东北者工业基地来说,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摘自《智富时代》)
材料二:目前东北经济出现的固难,与缺乏一股强劲的东风激活这些优势资源与要素有关。这股东风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东北经济增速较快下滑,正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倒逼机制。只有使出狠劲,全面深化改革,由“等靠要”变为“闯改创”,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其中,尤其应抓好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从财政、税收、金融及服务等方面为创新创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使老工业基地成为创新创业沃土。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使国有企业焕发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结合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积被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四是整持多轮驱动,既依靠创新创业,又扩大政府基础建设投资、扩大出口和消费,合力拉动经济增长。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应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优化人口结构。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东北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竞争力的下滑,既与中国已经进入由中高速增长到次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特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也与全球经济周期以及逆全球化的外部因素有关:既与东北地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的特性相关,也与东北地区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特征有关,是国内国外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叠加效应。因此,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只是发展中国家所西临的问题和困境的一个缩影,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无须刻意放大或故意扭曲。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国家发改委2016年11月17日举行的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操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指出,当前,东北经济仍在筑底。对东北经济形势的判断,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增进偏低,仍在筑底,国难较大。分化加大,亮点不少。“总的来看,我们认为东北经济处在不断正底的过程中,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东北经济发展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提出了振兴东北经济势在必行的看法。 |
B.材料二中,(人民日报)认为目前东北经济出现的困难,与未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有关。 |
C.材料三分析东北经济下滑的原因,指出这是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摆脱经济困境的办法。 |
D.材料四中,周建平认为东北经济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并对未来东北经挤走向进行了预测。 |
A.在解故之前直至改革开放前期,东北地区在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指导下,经济一直遥遥领先。 |
B.振兴东北经济,可利用东北是“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这一发展机遇,改变落后状况。 |
C.国家正在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能坐等靠,要勇敢创新,大胆改革。 |
D.东北经济下滑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东北面临的困境是发展中国家通常会面临的困境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