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景模,为宋将,以蕲州降。先是,如德尝被俘,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至是,入觐,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遇大沟,马不可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壮之,由是称为拔都,赏赉优渥。授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军马,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取临安,选能招诸郡者,众推如德,如德衔命往喻,绍兴诸郡皆下。初,世祖以宝刀赐如德,及与敌战,刀刃尽缺。宋平,入觐,如德以刀上呈,曰:“陛下向所赐刀,从军以来,刀缺如是矣。”帝嘉其朴。时法制未备,仕多冗员,而军民之官,廪禄未有定制,故如德言及之。权臣抑不得上。丞相阿塔海命驰驿奏出征事,入见,世祖问曰:“江南之民,得无有二心乎?”如德对曰:“往岁旱涝相仍,民不聊生,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使果有贰志,臣曷敢饰辞以欺陛下乎!”帝善其言,且喻之曰:“阿塔海有未及者,卿善辅导之。”迁江西行尚书省左丞,时钟明亮以循州叛,杀掠州县,千里丘墟,帝命如德统四省兵讨之。诸将欲直捣其巢穴,如德曰:“今田野之氓,疲于转输,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乃遣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即拥十余骑降。平章政事奥鲁赤怒其跋扈不臣,欲以事杀明亮,如德闻之曰:“皇元仁厚,未尝杀降,明亮叛人,何足惜,所重者,信不可失耳!”年四十有四,卒于军。

(选自《元史•管如德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B.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C.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D.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怠息/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子出访通关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青铜或黄金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B.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臣子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阶下的侍者。后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C.廪禄:即俸禄,是朝廷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形式。
D.驿:供传递公文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传递公文用的马,“驰驿”即乘驿马疾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如德注重亲情,强壮勇猛。如德不远万里与父亲团聚;鸿沟大河,他可以游过去,还可以同时拉开两张强弓。
B.管如德受众推崇,为君信赖。丞相挑选能招降诸郡的人,众人推举如德,他不负众望;世祖嘱托他辅佐政务。
C.管如德正直敢谏,尽职尽责。他直言朝政中的弊端,但被丞相阿塔海压制不得上报;他直言告知皇帝江南民情。
D.管如德仁厚爱民,恪守信义。循州发生叛乱,他采用怀柔政策使叛贼归附;有人要杀叛乱分子,他坚决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
(2)乃遣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即拥十余骑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3:5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小题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由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父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为参议。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赤。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五年,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或言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日,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至昌州。入见,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总管。十九年,入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未几,象惊,几伤从者。二十一年,出为北京路总管。再入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B.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C.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D.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征辟,一种选官方式。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征辟制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
B.传:传车,古代驿站中的专用车辆,多供信使乘坐。古代还有公车,是为到京城应试、上书的官民服务的皇家车辆。
C.路:宋元时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明清的“省”。“道”和“路”最初属监察区的性质,后转为行政区。
D.榷:设立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好礼深谙用人之道,颇有见识。曾担任廉访府的参议,给皇帝推荐官员人选,在培养太子、分封诸王、修筑城池、人才选拔的标准等方面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B.好礼善于处理政务,关注民生。边区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他引入中原地区的工匠,教导当地人们制陶、冶金,发展航运,还开设市场,发展贸易,以此来安定边疆。
C.好礼身处动荡时局,巧为周旋。在北方叛乱中差点被处死,他善于应对,才被释放;侥幸逃脱,又遇叛军,被迫翻越雪峨岭,他把衣物送给叛军首领,历经艰险最终脱险。
D.好礼考虑事情详明,事君忠诚。他曾受叛军胁迫,但历经艰难回朝;对皇帝的车驾用大象来拉的做法,明确表达担心,提出反对;后来发生大象受惊的事验证他的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
(2)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干文传,字寿道,平江人。祖宗显,宋承信郎。父雷龙,乡贡进士。文传少嗜学,十岁能属文,未冠,已有声誉,用举者为吴及金坛两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
文传长于治剧,所至俱有善政。自其始至昌国,即能柔之以恩信,于是海岛之民,虽顽犷不易治,至有剽掠海中若化外然者,亦为之变俗。初,长官强愎自恣,文传推诚以待之,久乃自屈服。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乃亟为陈理,上官莫能夺,民赖以免。长洲为文传乡邑,文传徙榻公署,无事未尝辄出,而亲旧莫敢通私谒。会创行助役法,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文传既专任其县事,而行省又以无锡州及华亭、上海两县之事诿焉。文传谕豪家大姓,以腴田来归,而中人之家,自是不病于役。
丹徒县民有二弟共杀其姊者,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为终养计,文传谓二人所承有轻重,以首从论,则为首者当死,司官从之。婺源之俗,男女婚聘后,富则渝其约,有育其女至老死不嫁者;亲丧,贫则不举,有停其柩累数世不葬者。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文传莅官,其所设施多此类,故其治行往往为诸州县最。韩镛时佥浙西廉访司事,作《乌程谣》以纪其绩,论者谓其有古循吏之风。
文传气貌充伟,识度凝远,喜接引后进,考试江浙、江西乡闱,所取士后多知名。为文务雅正,不事浮藻,其于政事为尤长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B.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C.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日/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面弗之救乎/
D.盐场官方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贡进士,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B.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C.助役法,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制度规定凡是应该服役的家庭,分出五等出钱,来免除劳役,使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豪绅等人出钱助役。
D.闱,科举取士考试的地方,乡闱也即乡试,因为乡试是在每年的秋天举行,所以乡闱又叫“秋闱”。次年春天举行的殿试,又叫“春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文传善政仁厚,体恤牛民。他在治理昌国时,用怀柔的策略,使得当地移风易俗,他还替百姓据理力争,向朝廷申辩,使得百姓避免了被任意差遣。
B.干文传心胸坦荡,秉公清廉。他对上级坦诚相待,最终上级被他折服,能听进文传的建议。他将自己的床搬到衙门,而他的亲戚旧交不敢因私事而拜谒请托。
C.干文传智谋能断,富有人情。他将久悬不决的案件很快审理清楚,并尊重杀人兄弟母亲的意愿,按首犯、从犯判罚,但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D.干文传气度非凡,慧眼识珠。他喜欢引荐推举后辈,在江浙和江西组织考试选拔的人才后来大多富有名气,他被人们称赞有古代好官的风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久不决,浙西廉访司俾文传鞫之,既得其情,其母乞贷二子命。
(2)文传下车,即召其耆老,使以礼训告之,阅三月而婚丧俱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