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美国]鲁尼思

大约三十五年前,一个名叫摩根·约翰逊的年轻人来到我的家乡定居,在我们家乡,随便询问一个人从什么地方来,是很不礼貌的。摩根本人对此绝口不提,这样一来,其他人就更无从了解了。而且,他对自己的身世也很少谈起,因此人们把他看作是一个神秘的人物。

摩根长相十分凶狠,这一方面由于他鼻梁上的那块伤疤,一双黑眼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看人的特别姿态。三十五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圣弗大街上时,不知是谁说了句:“瞧,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人。”这一下可好,等到他第二次出现在圣弗大街时,那些曾经听到有关他的议论的人,转而又对别人说:“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人。”

以至最后家乡的男女老少人人皆知摩根是个十分危险的人。摩根·约翰逊鼻子上的伤疤表明,他曾经有过不幸的遭遇,有人声称,这是一天晚上他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时留下的,其中一个歹徒开枪打伤了他的鼻子,而摩根·约翰逊最后把这十个人统统打死了。没人知道这种说法是谁散布的。摩根对此也不否认,甚至当被他打死的人数上升到二十人时,他也没有予以驳斥。事实上,他是个沉默寡言,不管闲事的人,人们对他的议论,他压根儿就没有理睬过。

待到他快五十岁时,有的人只要一看见他就会发抖,直到他走开之后方能止住。

可是,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正当他在街上行走时,从绿灯酒店踉跄地走出一个小老头。小老头姓甘布尔,是瓦尔法诺河下游的一个牧羊人,他有哮喘病,整天呼哧呼哧地喘个不停。他每月到镇上打一次酒。

绿灯酒店卖的威士忌酒劲很大,喝了这里卖的酒常常使那些从来不想打架的人也想干一仗。当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有那么大的力量,竟然使一个牧羊人也寻衅斗殴起来。他一把抓起摩根的上衣就问:“好啊,你就是那个危险的人,是不是?”

每个目睹这件事的人,都为可怜的老头感到担心。心想这下摩根还不像牛嚼草一样一口把他吞下去,嚼烂了再吐出来。可是摩根只是一个劲眨巴着眼,问道:“怎么啦?”

“有人告诉我,你是一个危险人物”牧羊人说道,“我现在就要切开你的胸膛,看看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使你变得这么令人害怕。”

说罢,他掏出一把大折刀,打开来就向摩根刺去。

摩根见他拔岀刀子,拔腿就跑。上了年纪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尔,自然追不多远。

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腿。据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说,他还在向丹佛市方向走呢。自从那以后。在这家乡的小镇上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影子。十有八九,他已经到达丹佛了吧。

后来有消息说,有关摩根是个危险人物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而且他也没有在纽约打死过十个人——他根本就没有打死过人。至于他鼻子上的那块伤疤,有人说那是他想偷一个女人的钱包,被那个女人用钱包砸的。

这种说法很可能并不比摩根打死十个人的传说更可靠,但是直至今日,家乡小镇的人们对此一直笃信不疑。我的祖父经常谈起摩根·约翰逊,认为这件事说明了人的某些天性。他说,谁都可以说某人是好人或者坏人。而且只要重复多次,最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尽管像这件事所表明的,一旦真相被揭露岀来,也许好人并不好,坏人并不坏。祖父说,他一直对摩根是个危险人物表示怀疑,但是倘若你要问他为什么不试验一下。他会对你说,“咳,你也知道,摩根也许就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只要所传的流言有一分可信,我就决不去揭穿它。”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交代摩根来到我们家乡很久了,但是大家对他的了解还是很少,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极度欠缺。
B.有人说摩根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并全部打死了他们,后来歹徒人数又上升到二十个,这本身就暗示了传言的荒诞和不可靠。
C.牧羊人甘布尔酒后向摩根挑衅并要拿刀刺他,是因为牧羊人觉得摩根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可怕,而结果也证明了牧羊人的想法。
D.小说中使用了“声称”“据……说”“后来有消息说”等词语,其所指代的内容又真假难解,给小说笼罩了一层神秘莫测的氛围。
【小题2】小说有几处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摩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对于人性的讽刺却是丰富而深刻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3:5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与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有两个较特别的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上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观察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句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个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埃斯顿的那位同伴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而且我也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铐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乘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小题2】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
【小题3】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的牺牲
美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可以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以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意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讲叙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夫妻两人明明是艰辛挣钱,却都做出颇有成就的样子,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气”,这表现出他们在苦涩的生活中怀有一种虚荣心。
C.小说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爱的牺牲”,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一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
D.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E. 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小题2】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说明。
【小题3】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是否相同。

同类题4

课内部分:阅读下面《老人与海》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和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的时候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的时候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窜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人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种味道带着铜腥味,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小题1】选段最后一句“吃吧,星鲨。做你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一个人吧”反映了老头儿怎样的内心世界?
【小题2】在与鲨鱼搏斗后,老人自己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你是怎么看待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再也不能见到你
【美】雷·布雷德伯里
厨房门上响起了轻轻的叩门声。欧·布莱恩太太打开房门,发现她最好的房客雷米利兹先生,夹在两个警察中间站在走廊里。雷米利兹先生在人墙下那么站着显得很瘦小。
“怎么回事,雷米利兹先生?”布莱恩太太问。
雷米利兹先生垂头丧气,他似乎没有什么要解释。
他在两年多前搬进布莱恩太太出租的房间之后,就一直住在这儿。他是乘汽车从墨西哥城到圣迭戈,然后又来洛杉矶的。在这儿他找到了个干净的小房间,地上是平坦的蓝色亚麻地毡,有花纹的墙上挂着图片和日历,房东布莱恩太太严厉而又善良。战争期间,他在一家飞机制造厂工作,为那些飞在世界各地的飞机制造零件。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仍干着这个工作。工作以来,他赚了不少钱。他把其中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每星期去喝一次酒——在布莱恩太太看来,这是每个好工人都应得到的、无可非议的一个小小的特权。
布莱恩太太的厨房里,馅饼正烘在炉子上。一会儿,馅饼就可以带着和雷米利兹先生相像的形貌出炉了:棕色,油亮,松脆。连饼上那些透气的裂纹,也像是雷米利兹先生那细长的黑眼睛。厨房里飘散的香味使两个警察不禁向前探了探身子。雷米利兹先生的眼睛盯在脚上,就好像是它们把他引进了这一切麻烦里。
“发生了什么事,雷米利兹先生?”布莱恩太太问。
雷米利兹先生抬起眼睛。他看到布莱恩太太身后有一张铺了干净台桌布的长桌子,上面摆着一只浅盘子,一些亮闪闪的玻璃杯,一个浮着冰块的大水罐,一碗新鲜的马铃薯色拉,还有一碗拌了糖堆起来的香蕉、橘子。桌边坐着布莱恩太太的孩子们——三个大点的男孩边吃边议论;两个小点的女孩一边吃,一边睁大了眼睛看着警察。
“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十个月。”雷米利兹先生看着布莱恩太太丰满的手,声音平静地说。
“这远远超过了六个月,”一个警察说,“他只有一个临时签证。我们正到处找他呢。”
“所以,我来这儿,”雷米利兹先生说,“是要告诉你我得停租我的房间了,布莱恩太太。我来拿一下我的行李,就跟他们走。”
“回墨西哥?”
“是的,回拉各斯。那是墨西哥城北面的一个小镇。”
“我真遗憾,雷米利兹先生。”
“我要被撵走了。”雷米利兹先生声音嘶哑,他很快地眨一下黑眼睛,无助地把手移到身前。警察没制止他,那毫无必要。
“这是钥匙,布莱恩太太,”雷米利兹先生说,“我已经带好了我的包。”
布莱恩太太这才注意到,雷米利兹身后的走廊上放着一只箱子。
雷米利兹先生又一次把目光投向宽敞的厨房,投向明亮的银餐具、吃东西的孩子们,还有闪光的打蜡地板。他转过身,久久地看着相邻的一幢公寓:挺立的三层楼房,高大漂亮。他又望望阳台,望望烟囱,望望走廊后的楼梯,望望晾晒在风中的一绳衣裳。
“你是一个好房客。”布莱恩太太说。
“谢谢,谢谢,布莱恩太太。”他轻轻地说,闭上了眼睛。
布莱恩太太扶着半开的门站在那儿,对着雷米利兹先生。她想起了她曾游览过的一些边境上的墨西哥小镇——天气炎热,沟沟渠渠把河水引向田地,路面肮脏,树苗焦枯。她想起那铁灰色的山岭,尘土飞扬的山谷,还有那延伸了几百英里、除了浪涛别无声息的海滩——没有汽车,没有楼房,什么都没有。
“我真为你惋惜,雷米利兹先生。”她说。
“我不想回去,布莱恩太太,”他声音微弱地说,“我喜欢这儿,我想留在这儿。我已经有工作,已经在挣钱了,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不是吗?我不愿意回去!”
“布莱恩太太。”他突然哭起来,泪水从他的眼眶里滚出来。他拿起她的手,热切地摇动、绞着、紧握着:“布莱恩太太,我再也不能见到你,再也不能见到你了!”
警察静候雷米利兹先生转过身来,拿上他的箱子起步走开。他们向布莱恩太太轻轻晃晃帽子,跟着他走了。她目送他们走下走廊的楼梯,然后轻轻关上房门,慢慢走回桌边。她拉开椅子坐下,拿起闪亮的刀叉,开始切她的牛排。
布莱恩太太咬了一小口,慢慢嚼了好长时间,然后她凝视着已关上的房门,放下刀叉。
“哪儿不舒服,妈妈?”儿子问她。
“我刚刚意识到,”布莱恩太太用手覆住了脸,“我将再也不能见到雷米利兹先生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文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布莱恩太太和雷米利兹先生,“夹”这个字形象地表现了雷米利兹消瘦、矮小的样子,引出下文对雷米利兹的描写。
B.文章多次通过对声音的描写来表现雷米利兹的心情,比如开始时的“声音平静”,说到被撵走时的“声音嘶哑”以及说不想回国时的“声音微弱”,情感逐步升级。
C.房东太太是一位善良的女士,她对雷米利兹充满同情之心,认为警察把雷米利兹遣送回国是错误的做法,因此她在警察带走雷米利兹后伤心地用手捂住了脸。
D.小说十分注重语言描写,通过雷米利兹和布莱恩太太的对话交代了故事的情节,比如交代了雷米利兹被遣送回国的具体原因以及雷米利兹到美国的经历等。
【小题2】雷米利兹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作者把雷米利兹与房东太太短促的告别安排在厨房里,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