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明清时期称殿试之一甲三名为“进士及第”。
C.“拜”,指授予官职。“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最后却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损国力,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2)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5:1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帝幸临安,苗、刘为变,帝御楼,宰臣百执事咸在,人心汹汹。帝问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辄曰:“乞问三军。”谊越班斥之曰:“问三军何义?若将鼓乱邪?”希孟立屏息,帝嘉之。事定,窜希孟吉阳军,谊迁二秩,擢仓部员外郎。奉使二浙,贸易祠牒以济军用,以稽迟罢。未几,召为驾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金人谕亟还,谊曰:“万里衔命,兼迎两宫,必得请。”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帝嘉劳之,擢刑部尚书。

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初,席益荐谊使金,帝曰:“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将行,告母曰:“是行不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告时尔。”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

(选自宋史列传《章谊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炎初,陈通钱塘  寇:侵犯
B.希孟立屏息,帝嘉之 却:退缩
C.兼迎两宫,必得请  俟:等待
D.是行不月即归 数:屡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章谊胆识过人,才能出众。他在平定陈通进犯和苗、刘变乱中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B.章谊擅长外交,不辱使命,他独自出使金国,与金人周旋,不曾屈服,也没有受辱。
C.章谊敢于担当,得到重用。他肩负出使金国重任,得到皇帝犒劳,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D.章谊关心国事,勤于议政。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2)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利用风向优势,果断出击,打败了敌军。
C.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和冯晖相互配合,取得胜利。
D.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小题4】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
译:军队中人马已经很饥饿,如果等到机会再出去作战,我等就都成为契丹的俘虏了。
B.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
译:朔方距离威州七百里,沿途无水草,部队必须携带粮草行军,到耀德时粮食吃完了。
C.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译:他们知道我军饿了,邀请我们到险要的地方,拖延到傍晚,我们这些人就都被活捉了。
D.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
译:您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到敌军慢慢前进,我们以举黄旗为号令;黄旗一举就合力进军出击,敌军必败。
【小题5】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秩”字从禾,从失,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表现优秀,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给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他建议在顺安寨的西面掘开河道,筑堤贮水;他整顿军队,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
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赞许并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重要的事情让他共同谋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
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 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行至朱迁,闻金人犯京师,复还。与张叔夜同入城,请于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时众言已入,皆不果。后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
车驾幸金营,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大酋计事,叔夜回其故,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为言之,不报。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阴以军法部勒,将攻金营。久之,迁于同文馆,所合已至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既而有立张邦昌之议,革谋先诛范琼辈,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B.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C.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D.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全者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的一种官名,也指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文中指待从宾客。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苏武杖汉节牧羊,即是此意。
C.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为幸,如临幸、巡幸,文中指宋钦宗到金营去。
D.受册,接受册命,册命指封立太子等的命令,文中指张邦昌接受册封称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革科举不顺,从军报国。吴革从小爱好学习,喜欢谈论军事,两次参加礼部考试 都未考中,于是投身军旅,并做了秉义郎。
B.吴革奉命出使,富有气节。出使粘罕军,他揖而不拜,对粘罕贪利背约的行为严词 斥责,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
C.吴革多有谋略,无由施展。在宋金对峙中,他多次提出迎敌之策,无论皇帝、守将 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
D.吴革忠肝义胆,功败垂成。在有人主张拥立张邦昌时,他谋划起兵阻止,先杀掉范 琼等人,结果反而受害,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师雄,字景叔,京兆武功人。学於张载,第进士。为仪州司户参军,迁德顺军判官。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既而谍者言夏伏精骑于黑水傍,琯谢曰:“微君言,吾不返矣。”
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吐蕃寇边,其酋鬼章青宜结乘间胁属羌构夏人为乱,谋分据熙、河。朝廷择可使者与边臣措置,诏师雄行,听便宜从事。既至,谍知夏人聚兵天都山,前锋屯通远境。吐蕃将攻河州,师雄欲先发以制之,请于帅刘舜卿。舜卿曰:“彼众我寡,奈何?”师雄曰:“在谋不在众。脱事不济,甘受首戮。”议三日乃定,遂分兵为二,姚兕将而左,种谊将而右。兕破六逋宗城,种谊破洮州,擒鬼章及大首领九人,斩首众多。捷书闻,百僚表贺,遣使告永裕陵。苏轼闻其事,作诗咏之。
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入拜祠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为陕西转运使。内地移粟于边,民以辇僦为病。师雄言:“往者边土不耕,仰给于内,今积粟已多,军食自足,宜令内地量转输致之直,以免大费。”报可。
召诣阙,哲宗劳之曰:“洮州之役,可谓隽功,但恨赏太薄耳。”对曰:“皆上禀庙算,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因陈其本末。拜卫尉少卿。哲宗数访边防利病,师雄具庆历以来边臣施置之臧否,朝廷谋议之得失,及方今御敌之要,凡六十事,名曰《绍圣安边策》,上之。未几徙知陕州。卒,年六十。
师雄慷慨豪迈,有志事功,议者以用不尽其材为恨。
(选自《宋史•游师雄传》)
注辇僦:雇人用车辆运输,庙算: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谈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辟:征召
B.百僚表贺 表:表示
C.但恨赏太薄耳    恨:遗憾
D.哲宗数访边防利病 访:谘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B.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C.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D.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师雄有军事才能,运筹帷幄,任德顺军判官显露出不凡的军事才能,吐蕃一战,他先发制人,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B.游师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吐蕃熙、河一战大获全胜,他起的作用很大却没有得到重赏,他也不为自己争辩。
C.游师雄心系国事民生。针对从内地运粮到边境一事,他向朝廷提议应该核算费用,以免造成严重的浪费。
D.游师雄一心为国。《绍圣安边策》中陈述了庆历以来连帅处置好坏,朝廷谋议得失、当前御敌关键,却没有被朝廷采纳。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
(2)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