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师雄,字景叔,京兆武功人。学於张载,第进士。为仪州司户参军,迁德顺军判官。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既而谍者言夏伏精骑于黑水傍,琯谢曰:“微君言,吾不返矣。”
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吐蕃寇边,其酋鬼章青宜结乘间胁属羌构夏人为乱,谋分据熙、河。朝廷择可使者与边臣措置,诏师雄行,听便宜从事。既至,谍知夏人聚兵天都山,前锋屯通远境。吐蕃将攻河州,师雄欲先发以制之,请于帅刘舜卿。舜卿曰:“彼众我寡,奈何?”师雄曰:“在谋不在众。脱事不济,甘受首戮。”议三日乃定,遂分兵为二,姚兕将而左,种谊将而右。兕破六逋宗城,种谊破洮州,擒鬼章及大首领九人,斩首众多。捷书闻,百僚表贺,遣使告永裕陵。苏轼闻其事,作诗咏之。
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入拜祠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为陕西转运使。内地移粟于边,民以辇僦为病。师雄言:“往者边土不耕,仰给于内,今积粟已多,军食自足,宜令内地量转输致之直,以免大费。”报可。
召诣阙,哲宗劳之曰:“洮州之役,可谓隽功,但恨赏太薄耳。”对曰:“皆上禀庙算,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因陈其本末。拜卫尉少卿。哲宗数访边防利病,师雄具庆历以来边臣施置之臧否,朝廷谋议之得失,及方今御敌之要,凡六十事,名曰《绍圣安边策》,上之。未几徙知陕州。卒,年六十。
师雄慷慨豪迈,有志事功,议者以用不尽其材为恨。
(选自《宋史•游师雄传》)
[注]辇僦:雇人用车辆运输,庙算: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谈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辟:征召
B.百僚表贺 表:表示
C.但恨赏太薄耳    恨:遗憾
D.哲宗数访边防利病 访:谘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B.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C.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D.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师雄有军事才能,运筹帷幄,任德顺军判官显露出不凡的军事才能,吐蕃一战,他先发制人,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B.游师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吐蕃熙、河一战大获全胜,他起的作用很大却没有得到重赏,他也不为自己争辩。
C.游师雄心系国事民生。针对从内地运粮到边境一事,他向朝廷提议应该核算费用,以免造成严重的浪费。
D.游师雄一心为国。《绍圣安边策》中陈述了庆历以来连帅处置好坏,朝廷谋议得失、当前御敌关键,却没有被朝廷采纳。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
(2)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8 10: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可适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鄜延郭逵见之,叹曰:“真将种也。”荐试廷中,补殿侍,隶延州。从种谔出塞,遇敌马以少年易之,可适索与斗,斩其首,取马而还,益知名。米脂之役,与夏人战三角岭,得级多。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军门,或欲掩杀以为功。可适曰:“此以饥而逃耳,非叛也。”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羌、人十万入寇,可适先得其守烽卒姓名,诈为首领行视,呼出尽斩之,烽不传,因卷甲疾趋,大破之于尾丁硙。回次柽杨沟,正午驻营,公骑据西山,曰:“彼若蹑吾后,腹背受敌,必败。”果举军来,可适所部才八千,转战至高岭,乃从间道趣洪德,设伏邀其归路。敌至,伏发冲之,其国母逾山而遁,焚弃辎重,虽帷账首饰之属亦不返,众相蹈藉,赴厓涧死者如积。论前后功,至皇城使、成团练使、知岷兰州镇戎军。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而庆兵不至,乃引还。诏使入觐,帝以传策访焉,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帝曰:“卿言是也。”大城萧关,与传议龃龉,会覆师数百于踏口,传劾之,贬郑州观察使。转运使请于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筑场圃,置刍粟五百万,可适以费大难之,又欲借车牛以运,及致十万斛于熙河,皆戾其意,乃中以疑谤,召为佑神观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折可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
B.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
C.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
D.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尚未加冠之意,循古礼,男子年十八岁加冠,未满十八岁为“未冠”。
B.夏,指由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因偏居我国西北部,史称“西夏”。
C.州,是宋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宋代常见的行政区划还有“路”“府”“县”。
D.观察使,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主管察访地方官政绩,后渐成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适少有勇力,具有武将天赋。他年少时很有勇气,骑马射箭这些武艺不学便会,颇有武将天赋,为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可适颇有谋略,着力要害用兵。异族入侵,他运用谋略,直击要害,冒充首领巡视烽火台并杀掉了所有的守卫,中断了敌人的信息渠道。
C.可适解危救难,见解深得帝心。统帅钟传被敌军所阻,他率兵击败敌军,让钟传顺利脱危。同时,他的一些用兵见解,得到皇帝的首肯。
D.可适仕历丰富,但也遭受弹压。他历任多职,仕宦经历较为丰富,但因与统帅钟传的意见不合,遭受众将弹劾,被贬为郑州观察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军门,或欲掩杀以为功。
②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粟。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多为歌诗,自称“退士”,尝作传以述其志。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幹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日:“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
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孝行纯至,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明年九月,放至,对崇政殿,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翌日,表辞恩命。诏不听其让,赐绯衣、象简、犀带、银鱼。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
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求归山,又赐宴遣之。所居山林,细民多纵樵采,特诏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侧,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时议浸薄之。
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归葬终南。
(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B.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C.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D.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脩”即十条干肉。古代诸侯大夫相互馈赠的礼物,也指学生初见教师时奉赠的礼物,引申为学费。
B.“粮糗”即粮食。“糗”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可以直接食用,有捣成粉的,也有不捣成粉的。
C.“属文”即能够诵读文章。
D.“象简”即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他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伙伴们玩耍;父亲令他考进士,他以学业未成,不可以妄动为由推辞。
B.种放志在山林,归隐多年。他年轻时就有隐居山林的想法,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一起在终南山筑庐而居,隐居长达三十年。
C.种放很有才华,深受器重。他曾以授徒为业,所著颇丰;他对策于崇政殿,答对得体。皇帝对他非常器重,屡次满足其要求。
D.种放退隐后晚节不保。他注重个人享受,广置良田,禁止百姓在自己所居山林砍伐采摘,甚至诟骂驿吏,所以舆论对他评价不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
(2)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B.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C.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D.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亲”指直系或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亲属,“亲戚”泛指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
B.节: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监察、办案、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古代可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
C.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
D.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兑明察于事,知人善任。处理案件十分果断,明辨是非;仁宗时就官员任职之事进谏,帮助朝廷选拔合适的官员。
B.李兑家风淳厚,受人称赞。他的堂弟在朝廷身居要职,年老时对他依旧恭敬;他的儿子恪守孝道,弃官回家供养他。
C.李兑为官敢谏,处世淡泊。在官吏俸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为政简明严肃,年老精明,后来无意仕途。
D.李兑历任多职,备受荣宠。他任职期间,皇帝曾赐字赐诗;后来在便殿谒见皇帝时竭力求退,英宗还命他不要行拜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
(2)“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拜滑州副指挥。世宗即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呈德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砦,遂下寿州。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六年,世宗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裣校太尉。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视日下复有一日。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诸将皆拜,肃队以入。副都指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鸣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服衮冕,即皇帝位。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B.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C.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D.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于开国帝王的庙号。开国之君,功劳甚大,故而维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五鼓,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鼓,又叫五更或五夜;亦指第五更,即丑时。
C.黄衣即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往往被看作皇权的象征。后来,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
D.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一般是指翰林学士。唐宋时期,皇帝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骁勇矫健,敢于挑战。他曾试骑烈马,不用马嚼口和笼头,马跑上城墙斜坡道,致使他额头触碰门框,摔到地上,但他起来后追上马腾跃而上。
B.太祖英勇善战,屡建军功。高平之战,后周军队危急之时,太祖指挥部队冲溃敌军;显德四年春天又随世宗出征,攻克了连珠砦、占领了寿州。
C.太祖不贪钱财,巧破离间。南唐主畏惧他的威名,使用离间计,派遣使臣送给太祖书信和白银,太祖把送来的白银全部送到内府,使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D.太祖顺天应命,黄袍加身。太祖率军驻扎陈桥驿时,有人看到天空出现双日奇观,军中将士把黄袍加在他身上,在后周将士的一致拥立下,他顺利登上皇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胜,字彦威,宿迁县人。多智勇,善骑射。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将南侵,胜:“此其时也。”聚义士三百,北渡淮,取涟水军,宣布朝廷德意,不杀一人,涟水民翕然以听。遂取海州。胜权知州事,乃蠲租税,发仓库,犒战士,部分忠义军如宿将。山东之民咸欲来附,胜传招谕,结集以待王师之至。

胜起义久,朝廷尚未知。沿海制置使李宝遣其子公佐由海道觇敌,至州,始遣忠义将朱震诣行在,白胜姓名于执政,始知胜之功焉。

金主亮举兵渡淮,虑胜睨其后,分军数万来攻。胜善用大刀,能左右射,旗揭:“山东魏胜”,金人望见即退走。胜为旗十数,书其姓名,密付诸将,遇鏖战即揭之,金兵悉避走。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方纠集远迩,犒劳士卒,期约有日,会金主亮被,金兵北归,王师亦南还矣。

胜尝自创如意战车数百两,炮车数十两,车上为兽面木牌,大枪数十,垂毡幕软牌,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行则载辎重器甲,止则挂搭如城垒,人马不能近;遇敌又可以御箭簇。以其制上于朝,诏诸军遵其式造焉。

二年,以议和撤海州戍,命胜知楚州。金兵诈称欲运粮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胜知其谋,欲御之,都统制刘宝以方议和,不许。金骑轶境,胜率诸军拒于淮阳。金军增兵来,胜与之力战,又遣人告急于宝。宝在楚州,相距四十里,坚谓方讲和,决无战事,迄不发一兵。胜矢尽,救不至。谓士卒:“我当死此,得脱者归报天子”。中矢,坠马死,年四十五。事闻,赠保宁军节度使,忠壮。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B.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C.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D.胜经画市易/劝粜豪右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B.弑,从杀,式声。 封建时代专称臣杀君,文中指金主完颜亮在率领大军南征宋朝途中,为部下所杀。
C.王师,“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故”王师”意指朝廷的军队或者是国家的军队。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胜在金人将要大举南侵之时趁机发动起义,夺取了海州,但很久之后,才被告知执政 官员,功劳才被朝廷知道。
B.魏胜机智勇敢,擅长使用大刀,能左右开弓射箭,高举旗帜,旗帜上写着”山东魏胜”,金 人远远望见就退走。
C.魏胜曾经亲自发明如意战车和炮车,并把这种战车的样式构造绘图上报给朝廷,朝廷诏 令各军仿照制造。
D.朝廷因为与金人议和撤去海州戍守,命令魏胜担任楚州知州。魏胜识破金兵阴谋,与他 们竭力死战,最后战死楚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权知州事,乃蠲租税,发仓库,犒战士,部分忠义军如宿将。
(2)至州,始遣忠义将朱震诣行在,白胜姓名于执政,始知胜之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