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只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客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只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凡守九县,所在平定。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③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郡境遂清。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予柄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注)①擐:穿。②擿:挑出,揭发。③厕: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
B.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
C.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
D.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B.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古代居住中原地区的居民自称为“华夏”。
C.践阼,是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盖志向远大,发愤图强。他胸怀壮志,勤勉苦学,逆境中奋起。后来随东吴孙氏政权南征北战,披甲上阵,立下赫赫战功。
B.黄盖治政严格,言出必行。他治理石城县,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处罚有据,诛杀两位不奉公守法的掾吏,收到奇效。
C.黄盖威严刚毅,深得人心。黄盖容貌姿态威严刚毅,但善于关心照顾下属,所以每次有出兵讨伐的任务,士卒都奋勇争先。
D.黄盖有勇有谋,深谙兵事。赤壁之战时,他献策火攻,又利用苦肉计,保全了自己;武陵蛮夷叛乱时,他巧用妙计,以少胜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
(2)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5:3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魏书》曰:尚有筹画智略,文帝器之,与为布衣之交。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卷九·列传第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B.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C.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D.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指伯父、叔父之孙或血缘隔得更远一些的子侄辈,唐宋时称亲兄弟之子为从子。
B.“布衣之交”指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友谊,等同于“贫贱之交”。
C.“持节”指皇帝不能亲临,派人代行,以节为凭。下文的“假节”“假钺”与此类似。
D.“梓宫”指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等人去世之后所使用的、以梓木制作的棺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尚深受文帝重视,屡获封赏。文帝没有称帝时就与夏侯尚交好,称帝后更是对其封侯、升职,屡加重用,前前后后共封给他食邑两千多户。
B.夏侯尚善用奇兵,颇懂作战之道。他认为刘备在上庸有驻军,且山路难行,不会防备自己。于是率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攻下了上庸,击败了刘备的军队。
C.夏侯尚居安思危,见识深远。虽然孙权自称藩属,但夏侯尚还是加强了进攻讨伐孙权的准备;在孙权怀有异心时,夏侯尚和曹真共同出击,攻下江陵。
D.夏侯尚影响力大,引得众民归顺。他从上庯疏通道路,向西开路七百多里,有许多山中百姓和少数民族的人归附了他。短短几年,投降归附他的多达几千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
(2)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山阳王粲见而贵异之。由是知名,为郡功曹。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为部江夏从事。时沙羡长赃秽不脩,溶按杀之,一郡震竦。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后孙权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武陵部从事樊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权不听他谏,特召问溶,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尔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臣所以知之者,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候。《江表传》曰:权数射雉,濬谏权,权曰:“相与别后,不复如往日之时也。”濬日: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濬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撒坏之权由是自绝射雉。五谿蛮夷叛乱,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中郎将豫章徐宗,名士也,常诣京师,与孔融交结,然儒生诞节,部曲宽纵,不奉节度,濬遂斩之。其奉法不惮私议,皆此类也。隐蕃以口辩为豪杰所善,濬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濬,而蕃果图叛诛夷,众乃归服。赤乌二年,濬卒,子翥嗣。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潘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B.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溶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C.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潜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D.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溶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此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辟,古代指诸侯王征召,是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一一种制度,如“连辟公府不就”。
C.从事,为古代官名,汉刺史的佐吏,汉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蛮夷,旧时泛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在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濬正直执法,处事清正奉公。中郎将豫章徐宗虽然是一个名士,还曾经到京城,与孔融结交,但他对儒生宽纵不拘,又不遵守法度,潘濬就杀了他。
B.潘濬观人于微,责子慎重交友。降臣隐蕃因辩才被豪杰亲近,潘溶的儿子也在其中,潘濬痛骂儿子,时人不理解,直到隐蕃谋反被杀,众人才信服。
C.潘濬受到重视,展现文韬武略。樊企图煽动蛮夷归顺刘备,孙权未听他议,特意询问潘濬,潘溶认为樊外强中干,徒有虚名,率兵五千征讨果然取胜。
D.潘濬为官有方,治绩颇为显著。他虽未到而立之年,却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从事,因查实处死贪污的沙羡长官而使全郡震恐惊惧,后任县令治绩突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知之者,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
(2)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短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选自《三国志·吉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B.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C.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D.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
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
D.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
后以国用不足,减损御食,诸金银器物皆去之。东阿王植,太后少子,最爱之。后植犯法,为有司所奏,文帝令太后弟子奉车都尉兰持公卿议白太后,太后曰:“不意此儿所作如是,汝还语帝,不可以我故坏国法。”及自见帝,不以为言。
太祖从弟曹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后怒责文帝曰:“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又谓郭皇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敬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B.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C.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D.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文中是曹操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根据其生前功业和品德所评定的称号,如高宗、玄宗、武宗等。
B.践阼,原意为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后指帝王登基。
C.皇太后,一般指皇帝的母亲,皇帝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生母(先帝皇后)在则以嫡母为皇太后;生母过世,则以先帝皇后(继任皇后)为皇太后。
D.崩,古代讳言尊者之死,皇帝、皇后、太后去世称为“崩”,诸侯去世称“薨”,大夫去世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皇后遇事沉着镇定。董卓作乱时,曹操离开洛阳避难,部下误信曹操遇难的消息纷纷要离开,卞皇后及时劝说他们,为曹操挽留了人马。
B.卞皇后有母仪之德。除了养育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外,曹操其他儿子中有母亲去世者,皆由卞皇后抚养长大。
C.卞皇后不徇私情。爱子曹植犯法,卞皇后认为不能因她的缘故而破坏国家法度,之后她与文帝见面,也并不为曹植说情。
D.卞皇后深明大义。文帝因与曹洪有私怨,便以门客犯法的罪名逮捕曹洪欲治死罪,卞皇后为此怒责文帝,以至于为此事多次哭泣,最终保住曹洪性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离娄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以琬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琬承命上疏曰:“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存,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节选自《三国志•蒋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B.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C.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D.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决定;有的人也有号,一般自己取定,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作弱冠;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叫笄礼,一般为十五岁。
C.尚书郎,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魏晋后尚书各曹的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D.“疏”,是奏章的一种,古代官员用它向帝王或大臣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注重实效,不求表面修饰。任广都县长时,以安定百姓为本,不注意外表装饰,先主因为诸葛亮的请求才没有治他的罪。
B.蒋琬忠心正直,值得托付信任。诸葛亮外出时,他留守成都,策划军资,使诸葛亮无后顾之忧,诸葛亮秘密将后事托付给他。
C.蒋琬一心为公,不计个人恩怨。杨戏慢待他时,他认为这是杨戏诚实、爽快的表现;杨敏诬蔑他时,他也不去追究、惩治。
D.蒋琬不萧规曹随,不因循守旧。他认为诸葛亮出兵秦川道途险恶运输艰难,如果从水路东下攻击魏兴、上庸,才是长久之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欲构戏于痴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