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

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门客放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以献征羌。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只结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身依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身享大案,殽膳重沓,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孙权为讨虏将军,召骘为主记,除海盐长。还辟车骑将军东曹掾。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南行。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

延康元年,权遣吕岱代骘,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骘上益阳。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骘周旋征讨,皆平之。

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肃然。十年卒。

(选自《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 同年:同岁
B.驻之移时,旌欲去 委:放下(瓜果)
C.领武射吏千人,便南行 道:道路
D.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   会:恰逢,正赶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B.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C.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D.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步骘当初潦倒,但是不忘耕读。步骘因世道混乱穷困潦倒,与好友卫旌靠种瓜养活自己,白天辛勤劳作,夜间诵读经传。
B.步骘心态平和,能够忍受屈辱。步骘与卫旌怕焦征羌门客的侵扰,上门拜访送去瓜果,却受到侮辱,步骘对此不以为意。
C.步骘军功卓著,深得孙权信任。步骘在孙权任讨虏将军及称帝后,因为他在军事方面的赫赫战功,先后由主记升至丞相。
D.步骘生活简朴,性情宽宏大量。步骘接替陆逊做丞相后,穿着住室仍像儒生;喜怒不形于声色,内外人士对他肃然起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本所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只结怨耳。
(2)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5 10: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为司空军祭酒。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畏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谥号太祖。
B.乌丸:又称“乌桓”,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去世。
D.邑:古代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或大夫的采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看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业;经荀彧引荐,他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
B.郭嘉多谋善断,料事如神。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趁机袭击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太祖顾虑。
C.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他去世以后,曹操评价他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D.郭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他的死为曹操留下很大的遗憾。《三国演义》中写到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叹息不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2)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大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①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注)①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农纲纪,官职名,东汉末年时曹操设置,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的属官,掌管屯田事务。
B.关内侯,爵位名,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往往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无实际封地。
C.景元,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景元”与上文中的“嘉平”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D.面缚舆榇,一种投降仪式,面缚指缚手于背而面向前,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升任尚书郎。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太祖益嘉之,复人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郑浑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 举:生养,养育
B.年大收,顷亩岁增    比:等到
C.租入倍常,民其利    赖:获得
D.榆皆成     藩:行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郑浑治理政绩的一组是
①后稍丰给,无不举赡。
②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③山贼皆平,民安产业。
④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⑤终有鱼稻经久之利。
⑥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浑带领哥哥的小儿子在淮南避难时,受到袁术礼待,但考虑到袁术最终必败,他就渡江投靠哥哥的好友华歆。
B.郑浑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平叛梁兴等人的劫掠时,他既能力排众议,又亲率吏民前往鄜城,斩杀梁兴及其党羽。
C.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如倍常,等到曹操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郑浑之所以能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是因为他不仅治理有方,政绩突出,而且具有“清素在公”德优秀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2)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
(3)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①,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①翳,华盖。褶:骑服。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绍治兵黎阳 / 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许 / 民望助顺 / 不如守境述职 / 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B.后绍治兵黎阳 / 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 / 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 / 述职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C.后绍治兵 / 黎阳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许 / 民望助顺 / 不如守境述职 / 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D.后绍治兵 / 黎阳次于延津 / 琰复谏曰 / 天子在 / 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 / 述职以宁区宇 / 绍不听 / 遂败于官渡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以为可任。”蒙,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B.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C.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D.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
B.“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都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
C.“卒”在古代指士大夫之死,朱然属于士大夫,所以,说他“赤乌十二年卒”。
D.在《二十四史》中,《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合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他率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军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及朝臣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日而定。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戳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