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自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7:0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沆,字太初,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问其故,对曰:“臣任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夙夜烦扰。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谥文靖。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禅泰山,大营宫室,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① 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教的经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议遂寝 寝:停止,搁置
B.身食厚禄,时有横赐    横: 出乎意料的
C.巢林一枝,聊自足耳    巢:鸟窝
D.大营宫观,靡有暇日    暇:空闲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从不上呈秘密奏章,他认为既然办公事,有想法有看法就应该公开地表达,没有必要呈献密奏。
B.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C.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应验。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
D.李沆认同佛教关于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的理念,认为人也不可能求得圆满如意,还是应该知足常乐。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小题4】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仁镐,邢州龙冈人。后唐明宗镇邢台,署为牙校,即位,擢为作坊副使,累迁西上阁门使。清泰中,改右领军卫将军。晋天福中,青州杨光远将图不轨,以仁镐为节度副使,伺其动静。历二年,或谮仁镐于朝,改护国军行军司马。仁镐至河中数月,光远反书闻。汉乾祐中,历昭义、天雄二军节度副使。
周祖镇邺,表仁镐为副留守。及起兵,仁镐预其谋。周祖即位,仁镐为王峻所忌,出为唐州刺史,迁棣州团练使,入为右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显德初,出为永兴军节度使。世宗嗣位,移河中。会殿中丞上官瓒使河中还,言河中民多匿田租,遂遣瓒按视均定。百姓苦之,多逃亡他郡,仁镐抗论其事,乃止。丁继母忧,去官。
五年,拜安国军节度,制曰:“眷惟襄国,实卿故乡。分予龙节之权,成尔锦衣之美。”郡民扶老携幼,迎于境上,有献锦袍者四,仁镐皆重衣之,厚酬以金帛。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时人美之。郡有群盗,仁镐遣使遗以束帛,谕之,悉遁去,不复为盗。恭帝嗣位,移山南东道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建隆二年,以疾召还,次唐州,卒于传舍,年六十九。
仁镐性端谨俭约,崇信释氏,所得俸禄,多奉佛饭僧,每晨诵佛经五卷,或至日旰方出视事从事刘谦责仁镐曰:“公贵为藩侯,不能勤恤百姓,孜孜事佛,何也?”仁镐敛容逊谢,无愠色。当时称其长者。
(选自《宋史》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时人美之
B.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时人美之
C.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时人美之
D.视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视/松槚涕泗呜咽/谓所亲/曰仲由以为不如负米之乐/信矣/时人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本义为从低处迁移到高处,引申为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B.团练使是地方军队的统领者, 宋代时,团练使的职权很大。
C.宋代在正式官职前加“检校”二字表明该职有名无实,类似于当前“名誉”头衔。
D.传舍泛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仁镐起身行伍,升官次数较多。他从低级武官做起,先后担任作坊副使、西上阁门使和右领军卫将军等官职,官职屡次升迁。
B. 王仁镐任节度使,得以衣锦还乡。老少百姓都出门迎接,有几个乡亲向他进献锦袍,他都让进献者穿在身上,并且重重赏赐给他们金银财物。
C. 王仁镐虔心事佛,生活简朴节约。他崇奉佛教,用自己的俸禄来供奉佛事施舍僧人,每天早晨诵读佛经五卷,有时到天色很晚才处理事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苦之,多逃亡他郡,仁镐抗论其事,乃止。丁继母忧,去官。
(2)郡有群盗,仁镐遣使遗以束帛,谕之,悉遁去,不复为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行于世。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学。拜监察御史,言五事称旨,又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棰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坐此为人所讼,罢去。久之,用宰相侯挚荐,起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为人躯干雄伟,髯张口哆,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为文章、诗喜新奇。善结交,凡当涂贵要与布衣名士无不往来。居京师,宾客踵门未尝去舍,家无余赀,及待宾客甚丰腆。莅官喜立名,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锐,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选自《金史·雷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B.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C.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D.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产生在周朝,所以也叫《周易》。它既是儒家经典,又是道家经典。
B.庶出,封建宗法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子女为“嫡出”,继室、非正妻的妾室、嫔妃所生的孩子都叫“庶出”。
C.河朔,河,指黄河。朔,凡始之称。中国古代把北方看作是万物之始,因此称北方为“朔方”,称黄河以北为“河朔”。
D.登第,也称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文中“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即考中了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渊自立自强。雷渊是偏房所生,兄长们都不愿与他同列,以致父亲死后不能在家中安身,于是发愤学习进入太学,后考中进士,由此闻名。
B.雷渊偃然不屈。河朔军队里的将领骄横自重,行台以下的官员都尽量安抚他们,雷渊到军中却不向他们屈服,军中大将也不敢怠慢他。
C.雷渊嫉恶如仇。雷渊检举官员从不避开权贵要人,对不守法的奸人豪强就立刻杖杀之。在蔡州时因杖杀的人过多,被起诉而罢官离职。
D.雷渊交友真诚。雷渊交友广泛,不管对方是权贵要人还是普通百姓,虽然家里并不富足,招待客人的食物却丰盛精美,毫不吝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
(2)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兼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为侍读学士、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杨绘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B.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C.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D.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绘聪明能干。少年杨绘就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杨绘很有个性。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杨绘坚持己见。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杨绘仕途坎坷。虽然才华出众,却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公亮和王安石而被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
(2)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改元的第一年。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服阙,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阙。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和世祖有矛盾,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刘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