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理论探索主要以介绍西方文学理论为主。无论是早期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还是后来的一些文学流派和思潮,其审美观念均源于西方相关文学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也主要以介绍苏俄相关的文学理论为主。可以说,40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始终无法逃脱“失语症”的魔咒。当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创作实践,这是确保理论有效性的唯一途径,但我们还要潜下心来,认真地解决几个基本问题。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地审视与梳理。任何一个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会受制于其特定的外在文化环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就其外在环境而言,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借鉴,当然也不乏中国在现代性进程中的自我创新。究其理,至少有三个维度需要深入探析: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承袭了传统文化哪些精神内核,包括生存哲学与审美趣味。二是有效梳理数十年来乃至近百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主脉。三是认真考察各种文学制度对于文学自身发展的影响。这三个维度都有不少学者在进行研究,但很少有人将之纳入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中,进行一种开放性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内在规律的探讨,尤其是对一些既定文学史的再反思。如果没有对本土文学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没有对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和发展主因拥有全局性的认知,特别是对一些既定文学史进行有效的反思,要成功地建构一种本土化的文学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实际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者,几乎很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进行反思性的研究,很少有人将这种文学史的反思提升到文学理论的层面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进行有效的反思和建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文学理论家不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保持着疏离状态,而且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土壤也缺少深入思考。

对一些具体的文学思潮、作家作品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从中甄别和总结出中国文学发展的某些本土化属性。这是最为繁琐但也是最为本质的研究,它在表现形态上可能体现为文学批评,但是,它从根本上说,是为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经验。文学理论毕竟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基于作家评论、文本研究之后所抽象出来的理论。没有文学批评实践的长期积累,就无法找到本土创作经验的支撑,也就不可能挖掘出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更不可能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所以,从学科范畴上说,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始终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彼此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然而,纵观我们的文学理论建构者,很少参与到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去。

最重要的,是对日趋多元、极为丰富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格局,必须具有前赡性的研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多元而繁富的审美格局,还在日趋加剧,诚如有人所说:“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增变,那些带有当今时代特点的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动漫、游戏、直播、虚拟现实等新文艺形式不断走进人们生活世界,焕新社会文化生态。”面对这些极为复杂的文学发展态势,如果不能深入到前沿地带,不能进行跟踪式的思考和研判,要建构出一种具有范导性作用的当代文学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洪志刚《刍议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当化文学的发展.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西方现化文化思潮的借鉴。
B.学者们研究了中国现当化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的三个维度,并进行了开放性的理论思考。
C.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土壤缺少深入思考,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理论研究的现实状况。
D.若有文学批评实践的长期积累,就能甄别并且总结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些本土化属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后四个段落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
B.文章论证兼顾理论和实际,既有对所提问题的理论层面的分析,又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C.文章第三段采用了假设论证,论证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内在规律进行探讨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引入有人所说的内容,将之作为事实论据,目的是用来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视与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需探析应承袭传统文化哪些精神内核、梳理中国文化发展主脉、考察文学制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
B.文学理论是基于作家评论、文学研究之后抽象出来的理论,可见它与文学批评、文学史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论建构具备独特的审美经验。
C.季羨林说:“我们东方国家,近现代没有一本文艺理论著作传入西方,起了影响,引起轰动。”这与作者的“失语症”观点有相通之处。
D.面对到来的信息时代、多元而繁富的审美格局,作者主张进行跟踪式的思考和研判,才有可能建构出一种具有范导性作用的当代文学理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4 08: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信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梭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信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的看法,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信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信自由。实践中,网民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发布涉密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犯了国家法律,得到的教训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小题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矛盾。
B.“棱镜计划”既侵犯了他国网络空间主权,又是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
C.网络空间主权属于国家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网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网络通信自由权。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第二段对“网络空间主权”概念加以阐释,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展开,使说理更具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主次分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就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承认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会使主权国家丧失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话语权。
C.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D.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②所谓长度,自然②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A)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B)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C)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D)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
③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粗粝莽荡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大家手笔,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
④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要个个鲜活、千姿百态。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⑤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正确思想,只有所谓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
⑥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长篇小说的结构,当然可以平铺直叙,但结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好的结构,能够凸现故事的意义,也能够改变故事的单一意义。好的结构,可以超越故事,也可以解构故事。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是指具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但这陌生化的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而是将其融入叙述语言,这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
⑦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造成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伟大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⑧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它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长篇小说,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也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取材于莫言《〈四十一炮〉序言》)
【小题1】整体把握第②段内容,将“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这句话还原到A、B、C、D哪一处最恰当?
【小题2】下列词语不是作者用来表现“好的长篇小说”特点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千姿百态B.粗粝莽荡 平铺直叙
C.排山倒海 有血有肉D.汹涌澎湃 众声喧哗
【小题3】第④段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请以一部必读经典名著为例,简要说明“好的长篇小说”的这个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盯住刘大雄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主要负责党风党纪。

卢浩同志,根据有关人员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并接受礼品,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刘大雄挺直了身子看着卢浩说。

卢浩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解释道:我们就吃了个工作餐,至于礼品,那不过是属于试尝品,算不上礼品。

在酒店里吃工作餐?试尝品发放的对象是专家、市场营销、商家代表,你们算是其中的哪一类?刘大雄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但卢浩意味凭两人的交情顶多写个检查。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心里还有点不服气。这事放在以前算什么?卢浩现在最担心的是未来的前程。自己不到五十岁,还有发展空间,这下麻烦了。

想起这,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对刘大雄一肚子“意见”。这天,不知谁又说起这事,说着说着又提到刘大雄。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

卢浩心想,对啊,别人能犯错误,刘大雄就不会马失前蹄了?盯住刘大雄。于是卢浩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但一连几天,刘大雄下了班也不离开办公室。卢浩纳闷,刘大雄连轴转也不嫌累?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

也许这些日子他们忙,过几天就会松闲。人一松闲下来就会考虑个人生活,那时就有好戏看了。卢浩鼓励同事。

晚上值班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刘大雄被一辆挂着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走了。公务车牌?那就是说是公车私用了,单凭这点也是违纪。卢浩兴奋地搓着手。这回看他怎么说?卢浩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刘大雄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城市,一直干到处长。假如真的出了事,刘大雄会一下子跌落万丈深渊,从此抬不起后来。

卢浩的同情心占了上风。他掏出手机想告诉同事别跟下去了,但又想到,他刘大雄考虑过自己吗?想到此,卢浩又把手机放进了口袋。

快来吧,这里真的很热闹啊!好多公车,酒店门外还有登记的。同事有些激动又兴奋地说。

卢浩打车往酒店奔去。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义捐活动的嘉宾吗?

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我这也是刚弄明白的。刘大雄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幅条幅。

这一出戏演得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

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旧来办公室。卢浩他们也随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着。

开始,无所事事,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习惯成自然,同事们都私下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作!再后来,大家说起刘大雄来,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钦佩了。

下午卢浩在楼道遇上一位妇女在打听刘大雄的办公室。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来。是不是来行贿的?卢浩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抓住证据的难得机会,便指了指刘大雄的办公室。他快步闪进旁边的开水间。在那里面可以清晰地听到走廊上的谈话。

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他的事。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年底到了,让卢浩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获得先进。卢浩瞄了一眼刘大雄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

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团聚。

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

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

那盯住谁?

盯住自己。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07日14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盯住刘大雄”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同时又具有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卢浩对刘大雄处理自己的事情很有意见,他认为刘大雄不念及两人交情处理自己,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途。
C.小说在刻画刘大雄时,除了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外,还通过卢浩等人的盯梢侧面突出其思想品质。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卢浩的一句“盯住自己”既是他犯错后的反思,也是因没有发现刘大雄违规的无奈感慨。
【小题2】小说在刻画刘大雄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刘大雄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卢浩是小说的主人公,你认为呢?请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类题4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1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2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3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4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没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小题2】(小题2)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结尾划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家宝

侯发山

   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火苗比原先灿烂了,映照着父亲的脸,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父亲把烟袋伸进烟包挖了满满一勺,用拇指按了按,然后歪着头,就着盘旋的火焰点燃。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四十年,父亲吧嗒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我老喽,干不动喽。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大水,你老爷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就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老奶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教人,上岸后发起高烧,在医院躺了半月。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钱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他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蓠,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孙子。
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回来。
这时,门外传来踢踏踏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看到春子,老村长说:“春子啥时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娘还在家忙年呢。
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人一次两元钱。
龟孙!
父亲火了。你到底要干啥?
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放屁!是咱大欠乡亲们的! 
其实,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每天大概30个来回......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乡亲们对他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少了温度,多了敌意。
有时还当着他的面,指鸡骂狗。
一年后,村里来了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没有人再坐船了,有村民幸突乐祸,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于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从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了。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然后哈哈一笑,末了说了一句,狗日的春子。
狗日的春子。父亲自言自语重复一句,然后嘿嘿呵呵地笑了,眼角里,皱纹里,都塞满了骄傲和自豪。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塑造父亲这个形象时,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一个心性质朴、懂得感恩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B.小说先写村民提着东西来陪父亲喝酒,后又写乡亲们在春子摆渡收费后眼神的变化和桥架起后的假意关心,意在说明乡亲们虚伪、自私的一面。
C.小说语言质朴,不管是叙事、描写,还是具体到人物语言,都用到了方言土语
,使得小说人物富有生活气息,全文充溢着乡土风情。
D.小说开头部分以父亲之口讲述家族世代义渡乡亲的历史,一方面使行文简洁自然,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父子因职业传承产生的矛盾冲突。
【小题2】小说以“传家宝”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结尾交代出“春子出资建桥”的事实,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