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航“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节选自《别了,“不列颠尼亚”》)

材料二:

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金庸宣布就此封笔。金庸用他所写的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写就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小说里,还体现在现实中。

早在14岁那年,金庸目睹了国家凋敝,就立志成为一个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官,然而命运多舛,金庸未能实现梦想,而是做了一名记者。可他依然心系祖国。

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留下一批飞机在港。当时香港还是英国人的地盘,国民党方面又发动关系游说英国人把飞机移交给台湾。这时候,金庸挺身而出,靠着自己在香港新闻界的名声为新中国仗义执言,在《大公报》上发表多篇社论为***说话,援引国际法侃侃而谈,最终为内地争得了这批飞机。

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对他的武侠小说赞不绝口。金庸曾对朋友说:“几十年了,我最佩服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邓小平对金庸说了一番很重要的话,那就是中国准备收复香港,并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金庸很激动,连忙回应:“这方针政策好,香港人和国际友人都能接受。”回到香港后,

金庸逢人便说内地好,还在《明报》大力宣传香港回归祖国。后来撒切尔夫人曾单独会见金庸,希望他为英国说话,反对香港回归。金庸果断拒绝了,并坚定表示站在中国政府一边。

世人常感叹,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多么精彩,殊不知,金庸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多么精彩。他以如椽之笔,书写家国情怀,以铁肩担道义,以妙手著文章,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享誉海内外华人社会。金庸先生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

(选材综合“百度百科”等资料)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精确地记录了英国管治香港的时间,意在告诉人们,这段屈辱历史是刻骨铭 心的,语言含蓄而有分寸。
B.材料二金庸封笔之时,用自己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组成一副对联。可知金庸一生共写了 14部武侠小说。
C.材料二在香港回归问题上,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都会见了金庸,金庸态度鲜明,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D.材料二人们对金庸的了解大多是对他文笔创造的武侠世界的了解,而很少了解到他以铁肩担道义的一面。
【小题2】请结合材料,概括金庸先生令人感动的优秀品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5 10:5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各题。(12分)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1973年对一群3~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一组孩子只要用毡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干得棒”的缎带;另外一组孩子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奖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人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兰博等人1976年的另外一个数学游戏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对于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认知评价理论认为,那些有形奖励,比如说金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控制力和强迫的源泉,它们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决定感,从而削弱人们的内部动机。而那些不定时出现的奖励并不会强迫人们完成某种任务,所以很难被视为一种控制力,也就不太可能削弱内部的动机。此外,无形的精神奖励,例如褒扬,会提升人们的自我决定感,并让人们感觉自己很有能力,因此提升人们的内在动机。
过度理由效应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从一个侧面挑战了心理学理论中一直被公认的“强化原则”——奖励可以提升行为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非是万能的,而精神鼓励在促进儿童正确行为的塑造上却略胜一筹。不仅是对于儿童,心理学家伍德·黛西在1999年前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综述显示,物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消解同样也发生在成人身上,特别是在不管任务做的是好是坏都有奖励的情况下。而精神上的激励,比如口头的表扬和非期望中的不固定奖励则不会降低内部动机,鼓励甚至还会提高内部动机。不过有的研究也显示,对于表现优异者和枯燥乏味的任务的物质奖励也会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
【小题1】下面各句说法符合“过度理由效应”的一项是
A.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B.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C.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或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D.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基本不会影响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小题2】(小题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待奖励会不会削弱内部动机的问题上,认知评价理论同意“强化原则”的观点而否定过度理由效应的说法。
B.黛西进行的系列研究不同于兰博等人的数学游戏实验的地方,在于关注了“过度理由效应”在成人身上的表现。
C.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引导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精神鼓励方面。
D.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完成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时,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
【小题3】(小题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内部动机”这一概念。(3分)
  
【小题4】在美国,很多学校采取读一本书发一个奖品的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做法作简单评价。(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知乎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同友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阃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②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紛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城:在“武侯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完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昔通外国人管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③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衷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逵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④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史多的可能性。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31日第5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不仅受到国外读者的喜爱,还可以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B.当今中国文化只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果道,就一定能为更多的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C.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打造更多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传播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
D.精彩的中国故事“走出去”,往往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也可能产生误解与曲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兰女十送李白诗集的例子,表明了诗词既是外国网友学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B.作者从当代作家作品、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方面米举例论述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去”了。
C.对“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者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D.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先举例,再分析,最后坚信更多的“长安花”将走出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已经超过很多人的想像,连普通外国人也喜欢诗词。
B.如今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主要得益于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
C.网络文学虽然已“走出去”,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
D.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路虽坎坷不平,但精彩的中国故事必将更多地传播出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马陈仓

墨村

枪声稀了,硝烟淡了。

满是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被两个艰难爬行的血人涂抹成了一幅骇人的巨幅彩图。有风无声地横空掠过,翻搅凝滞于空气中的黏稠血腥……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刚和强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于某个星期六夜晚的共同回忆。

两条汉子遥想三十年前在硝烟中惨死的二十几个弟兄时,仍忍不住泪如雨下,一脸悲伤。

“大,大哥,喝,咱喝!”刚愧疚地紧盯着强那条空荡荡的右袖管,话语哽咽。

“喝,咱喝!”强擦去流到嘴角的泪水,举起了酒杯。

于是,两条汉子在泪眼婆娑中又重重地碰杯。

强说:“哥已是个废人……”

刚的眼圈又红了:“大哥,让你上家里你偏不去,非要来这小宾馆,飞燕有意见呢。”

强腾出左手掌用力搓了搓脸。三十年前两人康复出院后,强把一封断交信交给了回家探亲的刚,让刚转交给女朋友飞燕,并拜托刚替他照顾她。

强说:“大哥没看走眼啊,大哥已知足了,你是省模范监狱长,又是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飞燕跟了你,值啊!”

刚说:“好大哥,我,我,我……喝酒,咱喝酒!”

“喝!”强说。

“喝!”刚说。

“咣——”酒杯再一次潇洒地碰撞,将厚重的兄弟情谊迸溅得满屋荡漾。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条条突暴的青筋在两条汉子锃亮的脑门儿上争相炫耀着酒力。

杯盏交错,不觉已是深夜,浓烈的酒香仍四溢着,无孔不入。日光灯咝咝喘吁着醉意朦胧。两条汉子的脸被五十二度的透明液体烧灼得愈加光亮。强用力转动着沉重的脑袋,说:“你,你监狱里,有个叫,叫陈列宝的犯人,听,听说,改,改造得不错。”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材、大胡子的盗窃犯?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轻描淡写地说道:“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起,随便问,问问。”

刚说:“哦,这家伙可是个出了名的反改造分子,屡犯监规,几天前还出手打伤了同监舍的人。现在还在小号里蹲着呢。”

“哦,”强打了个酒嗝儿,忙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咋还没喝完呢?”

“喝,咱喝!”刚说。

“喝,咱喝!”强说。

于是,两条汉子又重重地碰杯。高脚酒杯里的透明液体一摇一晃地失去了依附,纷纷溅落在杯盘狼藉的桌面上……

凶猛的火力如瓢泼大雨在小分队周围哗哗流淌。他们已陷入包围之中。他们边打边退守到一个无名高地上时,小分队只剩下了刚和强。左胳膊中弹的强用右臂夹紧冲锋枪,扇形样一通猛扫,透过枪口飘起的蓝烟,一片灌木像割韭菜一样齐刷刷被拦腰割断。对方的火力被暂时压了下去。强大叫着让刚快快撤退。然而,一串火光从对面丛林里游窜而出,强纵身扑向了刚。一发冲锋枪子弹在强的下身洞穿出一个鲜艳的窟窿,血流如注,把刚的眼睛刺得生疼……

“大哥!”刚大叫一声,忽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一缕强烈的太阳光从拉得并不严实的窗帘边越窗而过,直直地照射在了床面上。刚揉揉被阳光刺疼的双眼,这才发现与他同床而眠的大哥不见了,一纸留言尴尬地趴卧在床头上。刚一个激灵,一把把留言抓了过来。

好兄弟:

大哥走了。原谅我的失礼!作为生死弟兄,我不能对你隐瞒这次造访的目的。陈列宝是我大姑唯一的孙子,被判了十二年。大姑思孙心切,盼望着孙子能早日减刑出狱,眼睛已哭成了半瞎,前不久探监时得知他又被关了禁闭。大姑一急竟一病不起,咽了气还一直抓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大姑知道我俩的关系,可她老人家到死都没有向我开口。失亲的痛苦让我终于厚着脸皮找你来了。这次假借出差路过与你一起叙旧,说穿了,其实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好兄弟,原谅大哥的不辞而别,我实在没有勇气正视你的眼睛……

大哥,匆匆离开于凌晨五时

刚一目十行读完留言,掏出手机一通猛拨,一个温柔的女声频频提示: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刚飞身冲出宾馆,驱车直扑客车站,然而,省城直达涅阳的客车,早已绝尘而去……

第二天,刚拨打强办公室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不久,强收到了刚的一份传真:

大哥,那晚酒场上我已看出你有话要说,谢谢大哥的理解与支持!实在对不起,陈仓无路啊。

(摘编自《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团结出版社2017版)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端通过枪声、硝烟、羊肠小道和黏稠血腥等描写再现了战争场景,以回忆连接时空,将真实情景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新颖别致,扣人心弦。
B.“聚会”中反复出现“喝,咱喝!”的劝酒语,简单干脆,蕴含着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微妙的潜台词,又成为承转情节的一个个节点。
C.强在宾馆的一纸“留言”使叙述角度转换,便于人物更真实自然地道出此行的原委,吐露内心的纠结,故事演进也愈显紧凑。
D.小说的叙述语言运用了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参差变换的长短句式,以及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简练凝重,颇具艺术表现力。
【小题2】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怎样的“双线”结构?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以“陈仓无路”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以前,御史台隶属于少府,至魏晋时独立,主管监察的机构不再归属于行政系统主管。而成为与行政平级的国家机关。如明代开国时,“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明史•职官志》)作为独立的机构,必有完全独立的经费供其运转,这些经费应该不属于任何政治集团或财团,道理很简单,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在经济上有了控制权,就在意志上和行为上有了控制权。中国古代主管监察的机构,开没有单独的财政收入,因而显然不具备独立的基础。这也是监察官员的意志和行为受到行政官员的控制和影响的根本原因。
至于各项监察制度的制订、更改和废弛,也不是主管监察的机构可以独自决定的。到唐代、宋代都曾有丞相决定或更改御史台的弹劾上报制。宋代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即多次奏议御史台机构设置、官员任期及其具体案例。监察制度要由被监察对象来制订,这也充分说明了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监察官员的任免,也不是由主管监察的机构独立决定的。历代任用监察官员的途径大体有皇帝直接选用、吏部考选、行政长官推荐、监察长官推荐等。吏部与行政长官都属监察对象,自不必说。即便是皇帝亲选,也避免不了行政官员的干预和影响。宋代皇帝最强调“钦擢御史”,但钦选的谏官常为执政大臣等所推荐。总之,各代监察官员的任免权主要是由行政部门掌握。
行政官员掌握了监官员的任免权,就可以合法地安插亲信,排斥异己。这也很能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不是独立的。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古代的监察员与行政长官在身份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同属于一个社会等级和政治利益集国,也同处于一个人事管理体系中。行政官员与监察官员不仅可以相互流动,而且主管监察的机构是官员从下向上流动的一个过渡性环节。一般来说,监察官员由行政官员中选任,任满以后,便调到行政部门担任地位更高的职务,汉代、唐代常从地方官中选任刺史、御史。宋代御史多由太常博士等以上的官中选用。清代科道人员多由翰林编修、检讨、内阁中书、各部郎中等官员中考铨选用。更为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历代都有不少高级行政官员兼任史台长官。如唐代,萧至忠以吏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第五琦以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宋代,温仲舒以礼部尚书兼任中丞等。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是,我国主管监察的机构从少府中分出,成为与行政平级的真正独立的国家机关。
B.行政官员只要掌握着监察官员的任免权,就有机会通过合法程序安插亲信,排斥异己。
C.唐宋丞相有决定或更改御史台弹劾上报的权力,皇帝所见的上报全都不是御史台原件。
D.古代监察官全部从行政官员中选任,只要任满,就调到行政部门担任地位更高的职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中国古代的监察制不是独立的这一问题,文章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证说明。
B.文章从经费、制度修订、官员任免等方面阐明监察官受行政官控制的情形。
C.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官员不能与行政官员身份相同并同处于一个管理体系。
D.古代监察官员与行政官员同属于一个利益集团,是其不能独立行政的前提之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古代监察机构能够真正独立起来,那么其对官员的监察监督作用会更好地发挥。
B.只要监察制度由被监察对象制订,那么这种监察机制就一定存在着一些短板或漏洞。
C.为保证谏官质量,皇帝在亲选谏官时,应排除执政大臣的干扰,全面考察慎重任用。
D.高级行政官员兼任御史台长官,说明古代对监察机构职能的重视并采取的强化措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統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使用率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二:

根据前赡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增长走势如下: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乡村旅游获大众青睐如何打造小而美的旅游项目?》,2018年10月12日)

材料三:

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远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5日)

材料四:

11月24日上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论坛。

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首先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称号,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比如精选一乡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

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他认为,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产业融合发展能催生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B.材料二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接待人数和增长率都保持了增长态势。
C.针对偏远地区和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制定措施,加大投入,提高硬件水平,就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提供了条件。
D.何伏林院长认为,大学生是帮助农民实现一乡一品梦想,推动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的力量之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要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传统农业就必须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B.“双11”农产品在网上热销表明数字信息技术在农村得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同时表明城乡之间的数字建设基本平衡。
C.从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的统计可以看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形势一片大好,因此,我国农村都应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D.杨斌认为,科技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素质乡村,比如打造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的专家远程在线系统等。
【小题3】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