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 筝

柳中庸(唐)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以下选项对这首诗理解 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B.颔联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
C.中间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美”,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声音。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诗人正是怀着这愉悦之情听筝的。
D.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小题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6 04: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

②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所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③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

④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

(注释)①“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②解头:即解元。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____)
(2)皆我素所诵习者。(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男子十五、六岁)
B.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书信)
C.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赏赐)
D.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同“宴”,宴请)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子有所为文乎?/吾从板门外相为应答……
D.因令更衣,升之客右。/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小题4】把第②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千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小题5】文章结尾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王维登第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勣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B.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C.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D.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C.使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