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楧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左。寻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历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B.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C.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D.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拜:授给官职。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罢:罢免。停职:表示罢官的词还有黜,废等。
B.伏辜: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该记带出自《诗经·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近义词有“伏法”,即“因犯法而被处死刑”。
C.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依此决定其升降去留。
D.掌宪:指掌管风纪法制;又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B.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尚书戴金,奏疏虽不尽行,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
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廷聘被免官,便搜集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将他免官。
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已任。后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6 05:48: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狂凶悍,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居民。
B.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百姓惊叹佩服,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于成龙爱憎分明,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于成龙廉洁自律。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皇上赐他“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粉蔬食自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挺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后擢扬州知府,又移江宁知府。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轮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岁馀,授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榖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四十三年,移安徽布政使。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理钱法。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纶察漕运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蠡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步军统领托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俟。托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县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据立以俟,不意为汝也!”将疏劾,托合齐谢之乃已。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会宁,语徵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B.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C.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D.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生:指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监生资格的人,自汉至清,名目各有不同,名义上是入国子监读书,实则只需经一次考试,即可授官。
B.守制:即丁忧,唐以后国家将居丧制度化,故称“守制”,居丧守孝共27个月,为父服丧叫“丁内艰”,为母服丧叫“丁外艰”。
C.布政使:即承宣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与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分管一省的民政、司法、军事。清时为督、扰的属官。
D.驺从:驺,古代指养马兼管驾车的人。“驺从”指贵族官僚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与排场,出门时所带的骑马侍从,也叫驺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世纶为官有方,尽心于民。在他治理之下,泰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不论是治水使者的随从,还是赴援过境的士兵,只要扰民他都设法使之受到制裁。
B.施世纶遇事偏执,得罪他人。总督范成勋请求朝廷,希望他能留任江宁府,但在御史胡德迈的弹劾下,他被迫免职,离官三年之后,才得以重新起用。
C.施世纶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他在任上做了革徭费、察积弊、劾贪弁、除蠡役等实事;他的惠政得到百姓的感激,治下百姓为之或立碑,或建亭,以表敬意。
D.施世纶不惧权贵,不徇私情。托合齐违制,他不顾对方正得宠幸,要上书弹劾;陕西总督鄂海以其子在会宁任职相威胁,他不为所动,终使鄂海获罪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
(2)世纶抗声上:“国制,诸王始具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拱立以俟,不意为汝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反国,李离为大理,过杀不辜,自系曰:“臣之罪当死。”文公令之曰:“官有上下,罚有轻重,是下吏之罪也,非子之过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下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过听杀无辜,委下畏死,非义也,臣之罪当死矣。”文公曰:“子必自以为有罪,则寡人亦有过矣。”李离曰:“君量能而授宫,臣奉职而任事,臣受印绶之日,君命曰:‘必以仁义辅政,宁过于生,无失于杀。’臣受命不称,壅惠蔽恩,如臣之罪乃当死,君何过之有?且理有法,失生即生,失杀即死,君以臣为能听微决疑,故任臣以理,今离刻深,不顾仁义,信文墨,不察是非,听他辞,不精事实,掠服无罪,使百姓怨,天下闻之,必议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积怨于百姓,恶扬于天下,权轻于诸侯,如臣之罪,是当重死。”文公曰:“吾闻之也,直而不枉,不可与往;方而不圆,不可与长存,愿子以此听寡人也。”李离曰:“吾以所私害公法,杀无罪而生当死,二者非所以教于国也,离不敢受命。”文公曰:“子独不闻管仲之为人臣邪?身辱而君肆,行污而霸成。”李离曰:“臣无管仲之贤,而有辱污之名,无霸王之功,而有射钩之累。夫无能以临官,借污名以治人,君虽不忍加之于法,臣亦不敢污官乱治以生,臣闻命矣。”遂伏剑而死。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臣受命不(______)   (2)信文墨(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之”中,指代对象相同的项(多项)
A.君虽不忍加之于法
B.非子之过也
C.吾闻之也
D.诸侯闻之
E.臣无管仲之贤
F.文公令之
【小题3】与“君何过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竖子不足与谋
C.举贤以自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宁过于生,无失于杀
(2)二者非所以教于国
【小题5】简述.晋文公规劝李离不必以罪自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