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郡西斋望海山
【梁 】 萧子云
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
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
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
故隐天山北,梦想日依依。
【注释】①此诗当作于大同七年(541)作者出为东阳太守之后。海山:泛指远离京都而近海滨的地区。②故隐:归隐。③天山:此指钟山,因在京都(今南京市)故云。
【小题1】诗歌中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题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情与景的关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24 08:30: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少有才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名闻山东。
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 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 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 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夫战有三亡,以乱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明公秉国平正,讨灭宦竖,忠义克立。以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辞伐罪,谁敢御之!”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顒、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杨州刺史。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B.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C.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D.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20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
B.举、辟、征、迁、召,都是指古代朝廷对官员的选拔、任用、调动与升迁。
C.太守,一郡的长官,汉代将秦代的郡守改为太守,明清两代亦称知府为“太守”。
D.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太少有才略。灵帝末年,他就预知天下将乱,暗中结交天下豪杰,名闻山东;后被推举为孝廉,为三府、公车征召。
B.郑太善于识人。他能看清董卓的为人不端和有野心,当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如果董卓进宫,将危及朝廷。
C.郑太机智善辩。当看到董卓怀疑他时,他引经据典,用充足的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D.郑太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实现为朝廷锄奸的愿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
(2)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玄纁:帝王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复固辞疾  笃:严重
②朕能君,能杀君     生:活着
③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 行:去、就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超过
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从师学习
⑥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   曾:加倍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受业四方而至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用心躁也
B.①又不闻匡救术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渊以为固。
C.①恭谨若是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①而子始不訾之身  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州郡前后礼请不应
B.君何以慢朕命?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古代儒家的《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典,加上《乐》,就是《师说》中所说的“六艺”。
B.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周代叫庠,商代叫序,后庠序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庠序之教即学校教育。
C.贤良方正:“贤良”指才能、德行好,“方正”意思是正直、有原则,贤良方正是汉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
D.合从:与“连横”相反,是一种分散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将他们各个击破的策略。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2)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①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

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之。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注)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②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注)伐冰:凿冰。《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朱熹注:“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即指做官的人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郎中   除:任命,授职
B.左右莫不改观 改观:另眼相看
C.昼夜不离省闼,帝闻之 善:与......友好
D.《田令》“商者不农” 不农:不从事农业劳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悉赋人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乡人称至孝 ②吾还也
C.①太守刘护闻召之   ②朝济夕设版焉
D.①帝会中山邸,诏香殿下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B.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C.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D.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文强从小失去母亲,为其尽孝,因思念母亲而面容憔悴,人们感动于此,称赞他特别孝顺。
B.延平元年,东汉易主,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但他仍然爱民如子,把郡中旧有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耕种,在饥荒时又把自己的俸禄和受到的赏赐分发给贫穷的灾民。
C.黄香官为尚书郎,屡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受到皇帝赏赐,他恪尽职守,曾经昼夜不出官署大门。
D.在他任魏郡太守期间,把郡内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还督促他们耕种。
【小题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2)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陈伯之①书

丘 迟

丘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雄,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此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汉主不以为疑,张绣剚刃于爱子,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颜借命,驰驱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郫,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圣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惟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注) ①陈伯之本是南齐将领,后归降梁武帝,任江州刺史,天监元年(502)投降北魏。天监四年,临川王萧宏率军伐北魏,命记室(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丘迟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信,信中陈说利害,晓以大义。陈伯之见信后,率兵归降。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汉主不以为    疑:心病、仇恨。
B.主上法申恩    屈:改变、废除。
C.帷幄之谋 赞:赞扬、称道。
D.聊往怀 布:陈说、述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壮也 为天下笑者,
B.此将军之知    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C.并刑马作誓,传子孙   蚓无爪牙
D.君详之 项庄拔剑舞,意常在沛公也
【小题3】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不属于丘迟对陈伯之“动之以情”的一项是(  )
①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②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③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④将军……高台未倾,爱妾尚在
⑤见故国之旗鼓……岂不怆悢
⑥北虏……恶积祸盈,理至焦烂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丘迟首先对陈伯之过去与目前的境况进行了对比:过去是威风八面,现在是狼狈不堪。
B.丘迟认为陈伯之投奔北魏是受了他人挑拨,迫不得已。如果归降,仁厚的梁朝皇帝定会像光武帝和曹操那样对他网开一面的。
C.丘迟用慕容超和姚泓的例子说明少数民族政权不会长久,他寄身北魏,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
D.丘迟特别指出,梁朝国泰民安,四方的部落都来进贡请降,北魏仅是苟延残喘,劝告陈伯之要仔细考虑。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2)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3)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